汤液经脾脏病方解大小补脾汤(整理)

小补脾汤:主饮食不化,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脉微者。

方: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三两,白术一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昨天讲的是脾气实,用大小泻脾汤。今天讲的这个是脾虚的情形。
脾实是讲脾阴之实。这里的脾虚,也就是脾阴不足。脾不健运,土不能化万物。所以出现饮食不化。这个与无火腐熟水谷的情况不一样。
无火故不能化,脾阴不足一样不化。

所以,这个饮食不化,主要是人参证,以干姜为助。
因为饮食不化,留在中宫,会出现心下痞满。

所以,仲景讲人参证时,就点出一句心下痞硬、痞坚、痞满。

脾阴不足,会出现客热现象,这是假象。无阴配阳,胃相对热,所以,心中苦饥。但是,要知道,这个饥,是饥而不能食。常感饥,但是吃一点,胃里就胀得很,堵得慌。
能纳不能消,不能运转。转输不利。

输转不利,是白术证,用白术健脾以运转水谷。
苦饥,加甘草。最好是饴糖。

心中如饥,用大枣。本方里面没有出现。用甘草就代表了。
时自吐利。吐是胃中不和。虽时有客热,本质上还是虚寒的,胃寒则吐,脾寒则下利。

因为胃本应降,寒则不降而反逆,所以吐或呕。

脾本以升为用,寒则不升而反下,所以作利作泻。

吐为干姜证,甚则加生姜。

利为白术证,因于寒者为干姜证。

干姜即主吐,也主利。

吐利已,胃中津液伤,易化燥。伤阴则生内热,心中苦饥证这时出现了。用甘草以和之缓之。甘温除客热的意思。

无力。是甘草主证。甘草主“倍气力”。仲景常用来主“少气者”。但是汤液经中,不只主少气,多数是指“力弱者”。

而少气,气怯归为人参证。

身重。是脾阴不足,脾不健运,湿留不运而阻塞经气运行之通道。气不至,则身重。又土象为重,湿气所为。
足痿。也是一个道理,湿阻经邃,经气不利,是以足痿。
这两个证都是白术证。
白术健运脾气,能收浮散之水气湿气聚于中焦,然后延着脾络输给三焦,经肺朝百脉,通过百脉播于周身,供给周身细胞。然后再顺着液体管道走向膀胱,排出体外。
这走的是正常的体液循环通道。

所以,渴者,用白术。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善饥而渴者,饥入之水,不走正常体液循环通道,而是走了“别肠”,直接到膀胱,排出去了。饥一斗溲一斗,消渴,而饮不解渴。
白术收聚水气,包括积聚之水与散缦之水。经脾运走正常循环通道之后,周身细胞就得到了水气供应。细胞缺水的时候就天天向朝庭请愿呼吁,信息反映到大脑里,就出现了渴的感觉。
渴的感觉,就是细胞缺水的呼唤。
白术的主证就是这个。五苓散,猪苓汤,等等,都有渴证。
善转筋。这个也是湿阻经邃,但是不只是经气不能通过,津气也不达于下。出现这种转筋的情况。本经上所讲的白术主“痉”,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个也是白术证。还不是白芍甘草证。当然如果是拘挛抽筋,木痛者,还是芍药甘草证。
小补脾汤所主,理论上就是脾气之虚。但是因为出现了上述见证,才用上述诸药以集成此方。如果没有这些见证,或是出现其它的表现形式的证,方药是要变的。同一个脾气之虚,具体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就书上这一种 示例的情形。所以,要通过这个示例能够推知更多的变化。这就是广之的工作。广之大之,就是大补脾汤了。

上面讲的是小补脾汤的方证意义。下面看一下他的经法组方模式。
补脾土者,以二土补之,以一木泻之,加一使药为以为用。
人参味甘属土,以为君药。甘草味甘为臣,以助人参。量用相等。干姜味辛属木以克脾土,以为佐监。白术味苦属水,为君药所克,克者役使之也,故为君之使婢,名之使药。
使药之量最小,这是君重民轻的思想。这个量的比例与仲景的理中汤不同。两张方子只是药味相同,机理有所不同。但是主治相似。

白术属水,但为水中之土,苦中愈甘。苦主坚,甘以引气入脾之所合,主肉。所以,坚者,能坚其肉。水肿的人,肌肉松驰的现象,白术可以主之。这种坚与黄芪相类。黄芪是坚在皮,使皮坚。白术是坚在肉,使肉坚,更深一层。

白术所主之水气使走正道,是从中焦开始,中焦是白术工作的起点,基点。
如果是在下焦,就力有所不足。或与其它药配伍才可。
如果中焦无事。而下面水气发动。脐上筑动者,术之力所不逮。而去术,加桂枝四两。
这是因为上焦之阳不足以震下焦之水,下水上犯所致。所以,用桂以温心阳,震肾水。
这个去术,不见得一定是术的禁忌证。而只是术这时发挥不了作用,古人用药精审,无用之药,绝不浪投,不像后世一些医家,多药乱投,以求幸中。
如果水气上冲的位置高了,虽然是脐上筑动,但是动到心下了,甚则心中悸了。乃至水气缦散开来,头苦眩了。术还是要用到的。水到心下,心下悸,或心中悸的,加茯苓。这里要有小便不利这个证。头眩了,就必要用术了。
术主要是益脾土之气,脾主升,所以术之力也会加强脾之升力。因此,吐多者,去术。要加生姜。
而下利多者,气升不足,还用术。
腹满者,土为墩阜之象,所以去术。但是参甘苓辈一样是土,为什么不去呢?这个问题要回答。
实际上,这个腹满,不是土之墩阜,是因为寒而致者,不是术的主管了,就去之,加附子。腹满并不一定是术的禁证,在枳术丸里,就会出现腹满证,而且还可见胀甚至痛。里面一样有术。

腹中痛,

如果是挛急而痛,加白芍。如果是虚痛,喜按,加人参。

原方中术的量是一两。如果渴欲饮水者,加量到四两半。

道理前面讲过了。就是改善正常水循环,实现南水北调工程。

大补脾汤:

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细者。

方:人参,甘草,干姜各三两,术,麦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一两。

第一,组方规则。就是在小补脾汤的基础上,加上补脾之子的方。也就是补肺方。因为:这个虚是因为邪气之胜而致虚。以子孙去克我之邪,而本气自复。

第二,方证药证。

饮食不化,人参证,干姜助之,为参姜合证。
呕吐,干姜证。

下利,因于寒者,干姜证。

白术并主下利,因于脾气大虚则不升之下利。
其人枯瘦如柴。这是标准的麦门冬证。仲景所说的“其人羸瘦”,就是这个药证。
立不可动转,有湿气重着使然,白术证。兼寒者,寒湿,干姜助之。
口中苦干渴。人参证,麦冬与五味子为之助,这个助不起主要作用。所以,不要见口干渴就与滋阴的药,就上麦冬五味之类。有时的口干渴,往往是干姜甘草汤证,化生津气上泽使润。人参是直接补益津气。
汗出,五味子证。这个前几讲中早就讲过了,不做分析了。
气急。就是呼吸急促。这个证,很多时候是用什么药呢?往往用栝蒌贝母杏仁郁李仁这四味药的机会较多。但在这里,有一个特殊的脉象,就是脉结。这个结脉是旋覆花特有之脉。

所以,气急而脉结者,旋覆花证。

有上述诸药证,则用此药所集成之方。是名大补脾汤。

依照前面讲小补脾汤的加减规则,可以自行加减变化,推演广大之。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从略。

(0)

相关推荐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1)

    一 桂枝 桂枝,辛温之性,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通经络而达营郁,解肝木而化郁热,调木气风邪,升土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善止通楚,常去湿寒而开痹涩. {桂枝汤}   桂枝三 ...

  • 《证治准绳·幼科》痞结

    (此痞在腹内,与心下之痞不同) [杨]痞者塞也,结者实也,热气蕴于胸膈之间,留饮聚于腹胁之内,于是荣卫不能流行,脏腑不能宣通,由胀满而致痞结,势使然耳.此热实之证也,时或发为壮热,<圣惠> ...

  • 脾胃虚弱腹胀第一经方“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解读

    基础方:厚朴12克(炙,去皮) 生姜9克(切) 半夏6克(洗) 甘草6克(炙) 人参3克 方歌: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须分, 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 [原文]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 ...

  • 《证治准绳·幼科》吐泻

    [曾]小儿吐泻并作,即名霍乱,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泻者,莫不由中焦而作.上焦主纳而不出,中焦主腐化水谷而生荣卫,灌溉百骸,下焦分别水谷,主出而不纳,脾居中州,胃为水谷之海,乳哺入胃,脾能克化,然 ...

  • 汤液经脾脏病方解大小泻脾汤(整理)

    小泻脾汤: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肢冷,脉微者. 方:附子一枚,干姜,炙甘草各三两. 在以前讲六经主时论时讲过.太阴纳甲子戊,应在子时,其合神为丑.为一阳初生,阴气盛旺之时.其于卦也,为复卦.一 ...

  • 汤液经心方三、四,大小补心汤(整理)

    现在,让我们沿着时空邃道回到前古时期的思维方式中.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来学习汤液经法. 今天简要学习一下大小补心四方. 小补心汤,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 方: 栝蒌一枚,薤白八两,半夏半升 ...

  • 大小补脾汤

    ​民医讲汤液经法第8讲:大小补脾汤 日期:10.09.26 大小补脾汤 赤脚民医(404993129)  19:49:46 大家好,今天继续接着昨天的内容学习讨论. 赤脚民医(404993129)  ...

  • 辅行诀大小补脾汤学习笔记及图解(九)

    金民 金民 今天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辅行诀大小补脾汤学习笔记及图解 大补脾汤 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 ...

  • 汤液经肾脏病大小补泻四方(整理)

    肾脏病证方治. 小泻肾汤: 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 方:茯苓,甘草,黄芩各三两.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第一,组方结构. 茯苓味甘属土,甘草味甘属土,黄芩味苦属水.二土一水,泻水中寓补水 ...

  • 汤液经肺脏病大小补泻四方(整理)

    小泻肺汤:主咳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 方:葶苈子,大黄,芍药各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喘定止后服. 这个是治肺实的基础方. 第一层,组方结构. 葶苈味咸,属火.大黄味咸,属火.芍药味酸, ...

  • 从《汤液经法》五脏大小补泻汤探析张仲景方组方用药规律

    <汤液经法>五脏大小补泻汤是在五脏苦欲补泻法则指导下组成,方中蕴含着独特的补泻规律.<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治疗五脏失调方之组方用药规律与<汤液经法>五脏大小补泻汤相 ...

  • 中医五味原理之汤液经法五味方解

    理解经方必须明晓内经五味功效: 以此功效归纳入术数模型,得出五味补泻图诀,此图乃道家秘传,陶弘景据此化出汤液经法五角图: 赤脚民医称此五味补泻为"五行颠倒诀",古人云"明 ...

  • 《辅行诀》大小补泻汤方

    <辅行诀>曰: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