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解题速度的技巧,就可以不讲逻辑?——孰不知逻辑才是最大的技巧

提高解题速度的技巧,就可以不讲逻辑?——孰不知逻辑才是最大的技巧

///

文/虹野

前天谈及一些教辅机构和老师在解题的时候无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采用一些违背逻辑的技巧“帮”学生迅速“蒙对”答案,在获得不少关心教育的朋友的共鸣之外,也有一些人认为“为了解题速度,损害逻辑思维也在所不惜”,“毕竟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甚至还有一些老师“旁征博引”举出了很多例子来说明“技巧”的重要性,比如三个数字连乘,通过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使用把一些更容易算的数字放在一起计算带来的便捷性,当做超脱出“逻辑”的技巧,把按照固定秩序的计算当做“逻辑”,用逻辑带来的便捷性论证逻辑的无用性,也确实让人不知道怎么说是好了!

但这确实可以看出来很多很多的老师对逻辑认识的缺乏,甚至认为逻辑思维会影响“解题速度”?孰不知,解题速度快的学生哪一个不是逻辑思维能力非常优秀的?

我们很多老师特别热衷于总结技巧和方法,几乎一道题一个技巧,可是这么多技巧在考试中学生真的能够知道使用哪一个吗?在考试中忘掉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难道就不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其他学科先不说,就以数学为例,逻辑就是最大的技巧。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总是要先审题,从条件中识别其中的概念,通过概念知道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根据已有条件按照推理去寻求缺失条件直至得到结果,计算和论证只是在验证我们思维的结果而已。这个过程几乎充斥于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所有的环节之中,几乎可以联想到学过的所有的知识,几乎让所学的知识都按照一定的结构存放在大脑中,扪心自问,还有比逻辑思维更好的技巧吗?

您只要学会概念、推理和判断,就可以把所学过的知识调动起来,至于所谓的换元法、因式分解、赋值法等等,都是在逻辑框架下使用的,可以说没有任何脱离逻辑的方法和技巧。

解题速度就是在逻辑思维能力的掌控小越来越快的。甚至这个速度要远远大于从脑海中分辨那些老师所讲的所谓“技巧”要快得多都多。

在中学数学中,所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题目相比是非常少的,题目是为了让大家在逻辑的框架下在具体的问题中分辨出来蕴含其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根据问题条件拼凑出满足这些定理、公式的条件,在拼凑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什么化归法、恒等变形、归纳法、演绎法、综合法等等,当然这些方法必须是符合逻辑的,否则就没有可靠性,就变成了“瞎蒙”。

几百个概念、定理、公式的训练和成千上万个习题以及所谓技巧相比,哪个更具有效率不是一目了然吗?

本人在中学读书期间,方程、几何、函数初学是不知所云,老师讲的技巧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可是当明白了“三段论”之后,如拨云见雾,找到他们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无论多么复杂的题目都是几个定理公式的组合,我们要学的是识别定理、公式,定理公式识别出来了,计算就非常简单了。速度自然会非常快,中学期间数学考试基本上都是在30分钟以内解决的,没有跟老师学过什么特殊的技巧,只是通过逻辑把公式定理整理得特别清晰,只是解题的时候去认知识别概念、认真去推理验证自己的判断,思维快了,解题速度还能慢?什么样的技巧能够比得上思维的速度呢?

所以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要知道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们不是为了解题,只是通过解题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解题速度快只是逻辑思维能力好的“副作用”而已。同样我们也要知道,考试也只是为了验证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