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意搞起来,赚钱了,他们却想把我排挤走” | 开店笔记

前文中的老板能力我觉得还是很高的,从第一次办托班搞得有声有色,就可以看得出来老板对教育这个行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的离开,导致80%的家长也离开了,说明也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普遍认可。

但是要把事情做成,个人的能力也仅仅是一方面,尤其是合伙创业的时候,其他合伙人的能力和意愿,合伙人之间的关系也往往影响创业的质量,甚至直接决定了成败。

就比如老板的第二次创业,开局应该说是很好,续费率非常高,一次活动帮他们把最艰难的疫情停摆期挺过来了。但领头人心猿意马,心思不在主业上,让文中的老板也最终选择了放弃。就这样,好好的一个事情,就因为合伙人的问题散掉了,非常可惜。

可以想像得到老板当时的无奈,力不从心,灰心丧气。有时候,我们努努力,一件事情往往容易被改变,比如店里人气不足,做个活动,人气就上来了;店里老顾客回头率下降了,那就推出会员制会员日等措施,也会有积极的效果。

但是对人,常常无计可施,人心不可测,而且人心善变。这就是为什在现代社会,在很多不确定性的今天,让自己变成一个可靠的人可预测的人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所以说,诚信,值得信赖是很值钱的,古今中外都如此。这也是大家在选择合伙人选择朋友方面要尤其注意的。

老板回到了原先的二线城市,依然是合伙,依然要面临之前的问题。而且现在难度还增加了,因为有个自己的亲戚在里面。老板显然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三者的关系还不是很满意,对托管班的定位有自己的看法,希望把这些想法表达出来,但没有想好如何表达。

我的建议是合伙前一定要把很多事情摊开了说,包括自己的办学理念,各自职责的分工,股份的多少,话语权问题,这些事情都要拿到台面上讨论。讨论的过程也许会有各自的观点,甚至争执,但是最重要的是最终要形成共识:谁说了算,股份各多少,分工如何,利益怎么分配,平日如何沟通协调等等。合伙人之间如果有根本的利益分歧,是很难走下去的,那为了能更好的走下去,就好把问题充分的暴露出来。

过年期间,听到三个亲戚合伙的故事,也是有些矛盾,后来得到了解决。

A和B想开个小工厂,投入大约45万,两人凑够了30万,还差15万,没办法,就找到了C,要求投入15万,占三分之一股份。相当于各投入三分之一的钱,各占三分之一的股份。C有钱,但是没经验,完全小白一个。但三人都在工厂各司其职。

经过半年多的折腾,工厂盈利了,分钱的时候,A和B觉得C啥也不懂,却分走了三分之一的利润,觉得很亏,就想着引入另外一个股东,慢慢把C排挤走,C发现后,大发雷霆:“你们缺钱的时候找到我,帮大家把工厂建起来了,工厂赚钱了,却要排挤人,这是什么道理?我虽然开始不懂这个行业,但是在工厂也负责一部分事情。我的股份并不是你们施舍的,而是凭我的资金和劳动获得的。他坚决不干。

最后的结果是,股份四个人重新分配,C因为缺少经验,出资虽然跟其他人一样,但是股份少分得一些。这样的结果,C也认了,毕竟自己缺少经验,负责的工作价值含量没有其他合伙人多,这样的股份分配也相对公平。

想想,如果C啥也不说,默默忍着,要不最终被边缘化被排挤,要不被憋死。说出来了,解决方案也许就会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