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寂静》——比起肉体禁锢,更为可怕的是……

电影:《某种寂静》

类型:剧情

导演:米哈尔·霍格内尔

主演:伊莉斯卡·克伦科、雅各布·朱特

上映时间:2019年7月3日

奖项:2019年入围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卧虎”单元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剧情片格外残酷,这好比把世界上一些正在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搬到人们眼前。

不过,由捷克、荷兰、拉脱维亚联合制作的电影《某种寂静》还给我了一些新的思考:生活无处不暗示,人们之所以能认同某些信条、理念,有时是主动接受,有时与接受了某种暗示有关,不自觉地被“催眠”。而且,人是群体动物,为了获得更多认同感、集体感,有意无意地强迫自己去接受、顺从新的价值观念,以获得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识别善恶是非本来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现在却变得有些模糊了,变成了施暴者的同谋。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来自捷克的年轻女子米莎受聘到德国的富裕家庭当保姆,照顾他们10岁的儿子塞巴斯蒂安。这个家庭包括他们周围的社区都笼罩在奇怪的氛围中,孩子们接受精英教育,非常听话顺从,但互相没有交流。米莎必须服从富人家庭中许多刻板的规矩,否则就会被解雇,为了在异国他乡留下来,她开始默认、接受、同化,不知不觉被驯化成另外一个人。

从故事主题来说,表面上看父母家庭通过各种暴力手段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必须顺从听话,这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在扭曲压抑孩子的自然生长过程。更深层次的是,比起圈禁一个人的肉体,更恶劣的是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中建起铁丝网和高压电墙,这样这个人就可以按照设定的轨道一直走下去。

这个家庭的装修风格与韩国电影《寄生虫》富人家庭的装修风格类似,《寄生虫》是一个入侵者瓦解富人家庭的故事,而《某种寂静》则是入侵者被同化,最后内部瓦解,颇有些“密室逃脱”的味道。

米莎进入这个富人家庭后,首先被夺去了名字,改名叫米娅,使用家庭配置的手机,做任何事情都有精确的时间,强制参加家庭的集体活动,有严格的活动范围。更可怕的是,半夜被叫起来鞭打塞巴斯蒂安,因为他们奉行“只有足够的痛苦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在富人家庭的威逼利诱下,米莎放弃了自尊,接受了精神迫害,参与到迫害其他孩子的活动中。原来,他们整个社区都在酝酿着一个邪恶的计划,涉及到更大的意识操纵和生命迫害。被这些社区家庭领养的孩子们如果不听从教导,反抗就会受到惩罚,被弃养残害,然后有新的孩子接替他们的位置。

米莎曾经给这个家庭带来一抹亮色,为了拉近与塞巴斯蒂安的关系,去看海,感受心灵与自然的连接,一起玩蹦床,体验与同类人相处的快乐,反抗过这个家庭扭曲的思想行为,她用自己的善良温暖唤醒了塞巴斯蒂安沉默的心灵,可是自己却接受了富人家庭邪恶思想的催眠,两个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导演在富人家庭场景中的场面调度干脆克制冷酷,与冷峻沉郁的画面风格相称,如同这个故事一样锋利。这部电影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采用巧妙的视角切入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话题,通过设置层层悬念,倒叙、插叙交叉使用的方式,处处伏笔,设定场景象征意义,带领观众们完成了一次人性上的冒险,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

整部影片是寂静的,如同永远阴沉沉的天空,酝酿着一场不知要下多久的大雨,或者暴风雪即将来临,企图掩盖许多人的罪恶。社区里的大人们是寂静的,他们取得了共识正在实施无声的暴力,孩子们是寂静的,他们被压抑了天性无法舒展情志,而明里暗里许多知情人是寂静的,无论有没有参与,对施暴者的沉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肯定。

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沉默寂静的时候,不知道是否反思过自己是不是正在接受一场催眠,是什么样的力量将自己推到了现在的位置,站在这个位置的到底是不是自己,无论什么时候对自我有一种高度的自省自觉,是做人的底线。可是,很多人是没有三观的,只是从家庭教育和社会参与中继承了一些零碎的观念,稀里糊涂地过了一辈子而已。

人若没有充分独立的人性自觉,去谈善恶是非的话题有点奢侈,因为许多人没有足够能力去抵御一场有目的、有策划的意识操纵,这算是人性的弱点么?

推荐阅读

● 《天使与魔鬼》——天使不一定站在最高处,可能就在你身边

● 《卧虎藏龙》——人要真诚地对待自己,好吧

● 《山中传奇》——善恶一念间,南柯一梦尔

● 《空山灵雨》——如果人不自度,那谁也渡不了人

● 《蜂鸟》——谁的青春了无痕

电影·读书·走走看看

请关注公众号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