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吃药的误区
食人间烟火,免不了疾病染身。得了病后如何应对?却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大误区。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所以不论做什么都是用短、平、快来走完人生的旅途。做事想一气呵成;创业就急功近利;吃饭想一口就吃成个胖子;患病想到的是药到病除的特效药。就很少有人想到诊病、治病、吃药必须经过的三步曲,只有经过这个完整的全过程,才不会因吃药不当造成终生反悔。然而,现在有病吃药成了现阶段社会的一种时髦。事实上吃药并不就能治病,治病也不一定需要吃药,但人们对这个概念没有搞清楚,认为有病就得吃药。正是这种错误的思维,造成相当一部分病人出现药物中毒和药源性疾病。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见效快,效果明显的药物其毒性最大,耐药性最强,危害性也大这一缺点。特别是现在有的人把吃药当成了吃饭那样看待,进入药品超市,拿着提包自己挑,什么降压的,降糖的,治感冒的,营养的等等,可以说是有的家庭对药物应有尽有。还有的家庭的药比一般的小诊所还要齐备。针对现在这种不正常的用药误区,笔者根据临床医疗中所掌握了解的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常见的服药误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见高则降的认识误区:血压高降压,血糖高降糖,成了人们的一个习惯口头语,到底该怎么降就不清楚了。特别是高血压的降压问题,大多数高血压的人,从来就没有问自己的血压是什么原因导致高的?也没有人问自己属于哪种高血压,需服哪种降压药适合?只要是降压的就不分青红皂白,能降就行。有的甚至只相信进口的,价格高的才是好的。由于用药不当,长期服用降压药导致的药源性疾病正在不断上升。如因服降压药造成的肝肾损害,脑血栓、性功能下降、下肢浮肿、关节肿痛等一系列药源性疾病正在呈直线上升。居然还有象洪召光这样的所谓专家权威提出高血压需终生服药的误导,以致全国上亿万人步入终生降压的误区行列。对高血糖也是如此,不管这个血糖该不该降,只要一测血糖高,首先考虑的是降糖,认为血糖高就是糖尿病,由于对高血糖与糖尿病的概念不清,糖高必降的理论,造成控糖以防糖尿病发生的错误认识,正是这种思维,才出现因服降糖药导致的全身营养不良者屡见不鲜。
二、清热解毒与抗菌消炎的误区:不少人把中草药的清热解毒与抗菌消炎药等同起来,对于有这个认识的不仅仅是一般的百姓,就是有的医生也把它等同起来。所谓火毒?这是中医致病因素“六淫”中的一种,火毒按现代的话说,就是人体内的一种代谢产物排泄受到影响,使体内毒素增加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如口舌生疮溃疡,咽喉肿痛等不适。人体的代谢产物来源于饮食物,特别是三高饮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代谢在体内各种酶的作用下,酶的催化反应使体内饮食进行消化,其毒素增加,如蛋白质分解变成氨基酸,氨基酸代谢分解变成氨,氨是有毒物质。人体解毒的器官是肝脏,如果摄入的蛋白量超过肝脏的解毒功能,体内毒无法得到净化,加上排毒的脏器大小二便又不畅通,汗腺也闭塞不通,毒素在体内增加了,就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容易上火。这个火就毒素,也就是火毒。清热解毒就是从大小二便和汗腺等器官清除的这方面的火毒。而炎症呢?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局部炎性反应。以红、肿、热、痛四大症状为特征。消炎要用抗菌素而不是清热解毒药,在选用抗菌素的同时,还要查清引起炎性病变的是哪类细菌?如先锋霉素只适用于大肠杆菌、副伤寒等,就不适用于链球菌感染的炎症。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主要作用的感染性疾病,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组织炎和产褥热等;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 等。
三、关于感冒用药的误区:
感冒从中医的角度讲有风寒、风热、风湿之分,大多数病人都是以上呼吸道的鼻、咽、喉为第一个不适反应出现,用现代的话说有细菌性和病毒性及普通感冒之别。除普通感冒外,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所以,有的人患感冒用消炎药就没有效果,原因是消炎药对普通感冒和病毒引起的感冒就没有作用,只有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用消炎才有效果。为了解决人们盲目用消炎药治疗感冒,笔者从六个方面来说明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区别,希望人们从盲目的消炎中走出来。
1、流行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出现上感发热病人。
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3、单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无脓性分泌物,而脓痰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证据。
4、病毒性感染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而细菌感染,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如果开始发热不高,2-3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则多为细菌性感染。
5、白细胞计数,一般由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稍高。而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见高。因此,如果临床不做血像检查,就难以确定病原体是病毒还是细菌。
6、对有发热症状的普通感冒,只选用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等治疗,待病人出汗后发热就会消退。病毒性感染能取得暂时而明显的退热效果,全身症状亦有所改善;但细菌性感染者服用同样剂量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较差,全身症状亦无明显改善。
现在临床上不管你是细菌、病毒、还是普通感冒、一律用抗菌素消炎,故出现一个感冒花上好几百甚至上千元以上的费用还不见好转,有的甚至还诱发药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严肃指出中国滥用抗菌素的行为,其抗菌素的用量占了世界抗菌素的70%以上,但中国医生和中国人无法从这些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中走出来。走不出这个误区的原因有二个,一是病人认可,不少病人认为发烧就是炎症,消炎就天经地义的治疗方法,这才是科学不灭的真理。你要他不用抗菌素消炎,他反而说你不是医生,连发烧消炎都不懂。在临床医疗中,感冒发烧用抗菌素消炎有效的有二种人,一是真正由细菌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烧的病人。第二种人是对抗菌素药物有不良反应出现作用,有的人对抗菌素药物有不良反应的表现就是出汗为多见,由于出汗可散热,出汗退烧是物理作用,误认为这是消炎药的效果,从来就没有人考虑药物反应带来的副效应,故有人感冒好后另一个疾病就发生了。但不管怎样,他们还是认可抗菌素消炎的作用。二是医疗中的消炎药利润对医务人员的诱惑。正是这二个原因,致使我国抗菌素滥用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