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正确使用论据

使用论据

论据是议论文三大要素之一,是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论点要让人信服,除了深入的事理分析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靠充分、得力、有效的论据来证明。

《谈骨气》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为了作出强有力的证明,作者列举了纵贯古今的三个事例:一名古代穷人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南宋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肯变节求荣;民主战士闻一多为了正义的事业宁可倒下去也不屈服。在事实论证之外,还进一步作理论论证,即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及毛泽东对闻一多的评价来阐释、证明中国人的骨气。如此有理有据,充分而有力地证实了中心论点。

使用论据要把握好如下几个原则:

一、抓角度——对准角度,一矢中的,箭箭穿心,弹无虚发(把握用例之及格线)

射击要中靶心,浇肥要浇树根,说理要对内心。议论文写作的第一个关注点是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材料要能证明论点,论点要能统帅材料,二者要形神合一,形神如一,形神统一。这一点,比起打靶的要求更为严格,射击得九环、八环都算不太差的成绩,议论文则追求一箭致命、一箭毙命,不允许任何偏移,更别说脱靶。为什么,因为子弹不穿脑门穿胸膛,不死也夺半条命;论据一旦出偏差,读者就会鄙视它、否定它、抛弃它。例如,一位同学用“头悬梁锥刺股”的历史事例来证明“一丝不苟才能获取真知”的论点,逻辑上显然存在问题。“头悬梁锥刺股”表现的是刻苦的学习精神而不是认真的学习态度,二者似乎差别不大,实则泾渭分明。我们所称的“抓角度”就是强调材料必须准确对准论点,不许丝毫偏差。这是及格线。

1、正向材料挑大梁,瞄靶心

一般地说,一篇严肃的议论文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必然是以正面事例、正面论述为主,除了理论分析之外,正向材料都得挑起大梁,瞄准靶心,充当支持论点的骨干,成为中坚力量。因此,尽管材料应该丰富多彩,论述应该多种多样,但永远都应该把正向材料放在第一位。请看下面例子:

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论点)它使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使不少心灵的隔阂被冲破。(阐释论点的功能)赵国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相如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用意。这句话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成刎颈之交。(正向例证,一矢中的,准确得力)正是因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了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的高尚人格,化解了误会。(分析例证,紧扣论点)

这个例证语段的层次很清晰:论点的核心概念是“语言”,所引例证的核心内容是“蔺相如的一句话”,最后的分析小结也集中在“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之上,三者严格一致,连成一线,角度准确无误,属于有效论证。整个论证段落的支柱力量正是“将相和”这一正面事例。

沉着冷静来自深谋远志。(提出论点,突出一个字:志)一个人若没有深刻的思想、长远的志向,心浮气躁,患得患失,目光短浅,自然无法拥有长远的目光。(阐释论点的内涵)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对于匈奴颇多考察,因而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例证之一,扣紧一个字:志)林则徐爱国爱家,志在国家主权与尊严,因此,斩钉截铁,坚决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颤心寒。(例证之二,突出一个字:志)正因为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分析例证,强化一个字:志)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小结,回应论点,突出一个字:志)

这个例证语段自始至终贯穿一个字:志。作者不仅在内容上紧紧扣住论点,而且在语言上也处处出现论点的核心文字——志。这表明作者的角度意识十分强烈,构思、选材、表达每一个环节都在论点主轴之上。这种写法值得学习。

应该强调指出,使用例证时稍不小心就会出错,那将是极大的错误。因为屋架没有柱石,或者柱石倾斜,整个房屋就会倒塌。没有论据或者论据偏移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是无法赢得读者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知识就是力量。(提出论点,要素有二:知识、力量)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论点,强调“力量”)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例证,霍金有知识,有智慧)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回应论点)

在网络上,这个段落被作为议论文语段组织的范例,介绍给中学生,流传很广。我们认为这很不妥。因为这个段有一个典型的错误——材料与观点不统一,即论点无法统帅论据,论据无力支撑论点。为什么?因为论点很鲜明“知识就是力量”,论据呢?霍金的例子只能证明这位高度残疾者有知识,而没有揭示出他所掌握的知识的“力量”。换句话说,例子只证明有知识,没有证明知识的力量。当然,本例的论点与论据不是完全脱离,而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擦边球的关系,没有针尖对麦芒的准确。

实际上,要证明“知识就是力量”太容易了,随意举一种知识为例就可以证明,根本无须出现具体的人,更无需出现霍金这类特殊的高人。比如,可以举一枚原子弹杀死几十万人的例子,胜过千军万马——核知识有力量;可以举一个驾驶员开车能拉走几千几万斤货物,超过几十上百人的肩膀——汽车知识有力量。如此论证比起霍金的例子好理解多了。

再看一个例子:

母爱,伟大的母爱!(提出论点,要素:母爱)“暴走妈妈”为了能捐出自己的肝救治心爱的孩子,不惜日行百里,累了,痛了,脚上磨出泡泡了,仍坚强地坚持着。(叙例:坚强、坚持)为消除自己的脂肪肝,为了孩子健康幸福的明天,七个月的时间啊,风里雨里,烈日严寒,伤风感冒,这位55岁的母亲没有偷懒过一天,咬着牙坚持,坚强。(叙例:坚强,坚持)鞋子磨破了一双又一双,血泡刺破了一串又一串。她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痛,坚强地坚持着,走到最后——脂肪肝消失了。(叙例:坚强、坚持)这是意志的奇迹,这是坚强的创造。坚强,坚持,我向你致敬!(夹叙夹议,坚强坚持)

这个例子问题更严重了。论点是“母爱”,论据是“坚强”,说严重一点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不错,例子本身就深深蕴含着母爱的内涵,但作者的叙述都在强调母亲的意志,突出母亲的坚持,而忽视了母亲的情感。这个错误主要不是用例的问题,而是述例的问题。

2、侧向材料作辅助,当助手

我们说过,事物因其拥有复杂的属性,故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不同的论点。但是,应该注意到,人类的思维有一定的凝固性,对于那些已有定见的事物,强行要求人们改变传统认识并不容易。因此,选用传统资料(例如成语典故之类)作论据时,一般应该用它的固有含义;除非有合适的语言环境,否则,不要轻易调换角度。纵然不得已而用之,也只能充当配角,发挥辅助作用。例如: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句几十年前还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的名言,今天,“浪费”二字早被人们抛弃了。(交待背景情况,引发论题)举目四望,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何处不在浪费?(对照现实)正因为如此,我们要特别高声地呼唤:“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推出论点,水到渠成)报载,酒店饭店、单位食堂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2亿人口吃一年。到各大酒店去看看,到大学食堂去看看,白白的米饭白白的馍,大盘大盘的鱼肉与珍馐,白花花地往泔水桶里倒,真是罪过啊!(例证之一,骨干论据)一对电视上征婚的孪生姐妹自称每人每月至少购进服装40套,还经常觉得没有衣服换。如果她们是慈善人士用于馈赠他人,则另当别论;如果是自己穿后即扔进垃圾桶,其浪费行为该当何罪?(例证之二,思维缜密,骨干论据)公务浪费就更难以计数了。当年齐宣王听竽必三百人,浪费多少人力资源,浪费多少国家财力。(例证之三,引用成语“滥竽充数”,作侧向思维,起辅助作用。正向意义应是“不懂装懂”)今天顶着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称号的各级领导干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用车、公款赌博、公款嫖娼……恐怕连齐宣王都会自愧不如!苍蝇该拍、老虎当打,这些挥霍人民血汗的败家子难道不该整一整吗?(例证之四,骨干论据)

这一段论述用了四个例子。其中三个现代现实例子都是骨干论据,从三个角度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一个古代例子用的则是侧向思维,只能简单使用,发挥一点辅助作用(与现代公务浪费做对照)。须知,在这里,“滥竽充数”只能当配角,不能当主角。因为这个成语故事的主旨是不懂装懂,这一点已经深入人心,不可改变;“行政浪费”只是其中一个局部因素,只是我们的侧向理解获取的一种认识,担不起骨干的担子。因此,只能有限地使用。

必须强调的是,作者在叙述齐宣王例时,着意突出“浪费”这个角度,字字对准论点,而对于人海战术、用人失察等方面则只字未提。这是很值得肯定的。

3、反向材料作反衬,当镜子

一篇议论文中的事例如果都是正例,议论分析如果都是从正面展开,这样的议论就局限于单向的思维线索中,难免要给人与单调而乏味、平面而不立体的感觉。因此,有经验的作者常常要创造机会,引用反例,或者虽用正例却从反面作“假设性”的分析阐述。这样做的好处是更具辩证性,也更具说服力。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正反例子兼用,以反衬正,更显其正。例如: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提出论点)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正例)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反例)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正例)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量、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正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正例)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反例)……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归纳小结,回应论点)

这一段以正例为主,同时选用两个反例。正例反例,方向相反,针锋相对,彼此映衬,彰显正反之间的距离与落差。试想,如果所有例子都是正例,倒会给人一马平川,很单调,很枯燥,很平庸的感觉,毕竟起伏波澜更具美感。

正面进攻受阻,就打反面,照样成功。例如:

国民党现在实行他们的堡垒政策,大筑乌龟壳,以为这是他们的铜墙铁壁。同志们,这果然是铜墙铁壁吗?一点也不是!(用否定的形式提出论点)你们看,几千年来,那些封建皇帝的城池宫殿还不坚固么?群众一起来,一个个都倒了。(反例之一)俄国皇帝是世界上最凶恶的一个统治者,当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起来的时候,那个人皇帝还有没有?没有了。铜墙铁壁呢?倒掉了。(反例之二)同志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用肯定的形式回应论点)

这段话引自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作者的目的是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这个正面论点,但这个论点很难直接论证,勉强写下去也只能空头说理,于是反其道而行之,改为论证与之相反的“国民党以为他们的堡垒政策是铜墙铁壁”这一论点的错误,从而肯定了自己的正面论点。注意,正反论点必须是完全相反的。

二、抓力度——共性材料,权威典型;个性材料,奇崛突出(突出用例之闪光点)

共性材料就是前面所说的典型性、代表性、权威性例子。此类材料知名度高,影响面广,震撼力大。由于前面已经作了大量介绍,这里不再举例说明。

个性材料就是少见、罕见甚至是独家拥有的例子,其突出特点是奇崛、创新、神奇、十分难得。一篇文章中的事例通常都是以共性事例为主,但如果能够辅以个别个性事例,两相配合,有机搭配,可以收获很好的效果。

见解独到显个性。有一篇题为《亦步亦趋永远落后》的文章选用了一个十分奇特的例子,很有个性。请看:

赶超先进就要有比先进更加先进的思维。(提出论点)亦步亦趋学先进,跟在后面永远当不了先进;跳跃思维超先进,抢在前面才能成为真正的先进。(阐释论点)某公司的市场调查人员陆续回来了,带来了全国全球各大同类公司产品的有关资料。他们关起门来研究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对比自家的不足,思考改进的办法与方案。对此,董事长很不满意:别人的长处永远研究不完,别人的优点永远学习不完,而我们永远只能像蜗牛一样跟在人家屁股后面爬,何时何日能够爬到前面去?怎么办?董事长发话:批判别人的短处,填补他们的不足,培养自己的特色!市场人员怔住了,但很快就明白了。(个性例证)高,董事长!简简单单一句话,振聋发聩啊——不学人之“长”,而取人之“短”,亘古未有,思维独到。批判的目光多么犀利!是的,跟在后面学人长处,永远都在后面,只能当蜗牛;补人短处,超人一截,才能出人头地。事实正是如此,该公司新产品问世,立即震惊社会,举世瞩目。(分析例子,回应论点)

这段例证所用的例子特色很鲜明——高明的董事长学先进不学人之长处,而补人之短处,由此来实现超越先进的目的,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独有的成绩,令人敬佩。相信读者诸君读完文章,一定会深深信服作者的见解,一定会全面接受文章的观点,一定会深刻记忆这个个性事例。能如此,作者已经超额完成写作任务了。

思维神奇显个性。有一篇题为《只要思维活,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文章选用了一个令人惊异的例子,独特新奇,又十分合理。请看:

灵活变通,可以创造奇迹。(提出论点)“车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向华山路千条,千万别守一条道。”须知,变通变通,只有变才会通。(阐释论点)在欧洲一次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队相遇。离终场时间只剩8秒了,保队领先2分, 且握有发球权。可是,依循环赛制,保队需超出5分方可出线。8秒钟需进球3分,难!人们都料定保队难逃出局的命运。此刻,保队教练要求暂停,引来观众一堂哄笑。的确,捷队只要不犯规,守住3分线,放手让保队投2分又何妨!待自己得到发球权,耗掉所剩无几的几秒钟, 保队就只能踏上归程了。(难题)

可是, 重新开赛后,奇迹出现了——只见保队球员发球后并不急于往前冲,磨蹭了几秒钟后, 虚晃一下即掉转180度朝自家篮下跑,待距篮一、二步远的时候,突然跃起投篮,球应声入网。全场观众目瞪口呆,保队球迷大骂“叛徒”。裁判员吹响终场哨声,高声宣布:双方打成平局, 休息后再打加时赛。球场沸腾了,球迷大悟了: 送上2分, 打个平手,为自己创造一个起死回生的宝贵机会。加时赛的结果是, 保队超出6分,出线了。(奇策)

保队教练的非凡才智源于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品质。眼看大势已去,孤注一掷也希望渺茫, 他临危不惧, 镇定自若, 逆向求变, 终于独劈蹊径, 置之死地而后生。其变通的精灵在于, 不仅想到自家积极得分,也想到自家主动失分;既想到循环赛制, 也想到球场规则。将二者扣合为一, 突破常规比赛思路, 削长为短, 看似自砸家门, 实则企求一逞。(分析评论)事实告诉我们, 道路不是唯一的, 变通出新, 逆向求异, 则常能在绝望中招来一缕曙光。(小结归纳,回应论点)

这个段落选用的例子十分神奇。由于那位教练回天有术,思维出奇,因此,这个例子的含金量很高,说服力很强,用这样的例子来证明“变通”的论点,可以以一当十,令人信服。可见,个性独到、魅力四射的例子,对于议论文而言是无价之宝。

生活智慧显个性。有一篇题为《生活处处有智慧》的文章,引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很好的证明作用。请看:

生活是智慧的源泉。(提出论点)是的,智慧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里长出来,只能在社会实践中积累、领悟、创造。(阐述论点)有人企图利用一位巴黎美女来影响一位代表的投票。为了制止这一行为,必须紧急找到这位美人。但由于地址不详,担任这一任务的上校经过24小时的努力,仍未查出她的踪迹,急得坐卧不安。(介绍背景)其时,戈特尔上尉来访,表示有办法马上找到这位丽人的家。上尉转身上街,找到一家大花店,让老板选一些高档鲜花,并帮助送给那位女人。老板一听美女的名字,把鲜花包装好后,举笔在纸片上写下这位女人的地址,交代小伙计送花去。上校用24小时未能找到的地址,上尉只用半个小时就解决了。(例证)一桩无头公案,难解!一个小小点子,容易!上尉的聪明才智是哪里来的?可以想见,上尉正当其年,与美女们交往颇多,鲜花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见面礼,花店更是他时常光顾的地方。因此,这方面常识相当丰富。(分析交待原因)当然,对照少校的一筹莫展,说明少尉也许更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并从中索取智慧。(深入剖析,回应论点)

在这个例子中,上尉的脑子多快,效率多高,思维多敏捷。他怎么就那么聪明能干呢!诀窍是什么?显然,不是直视目标,而是寻找中介,这是解题的关键。用这个例子证明生活处处有智慧的论点,很有说服力。其高明之处有三:一是例子正中论点命门,正中靶心;二是例子很富个性,读者从中得到启发,记忆深刻;三是有少校做对比,优劣互见,更能征服人心。

三、抓组合——多种组合,多种搭配,多种形式,形成合力(注重用例之组合力)

材料的使用要讲究组合。单打独斗力量孤单,搭伴结伙互补长短;单一兵种火力有限,立体作战攻城略地。组合多兵种作战部队,就得根据需要与条件,合理调度各类型材料,把正面的、反面的,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政治经济的、科技文化,生动现实的、深刻道理的……有机搭配,以保证材料有力度,说理有深度,行文活泼多姿,逻辑严密有序,整篇文章富有征服力。组合是多种多样的:

1、事理结合——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有机结合,有理有据

仅有理论论述会显得空洞无物,难以信服;仅有事实论证,会显得简单平板,缺乏深度。因此,事理结合是一种常规组合。理论论证可以揭示内在蕴含,事实论证可以证明客观存在,感性理性兼具,形象抽象同在,这种配搭最有说服力。请看《学习必须循序渐进》的论证片断:

循序渐进,是学习上的一条规律。(提出论点)为什么?这首先是知识本身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所决定的。任何科学,都有其基础知识,“高、精、尖”知识则是基础知识的加深和发展。(分析原因之一)因此巴甫洛夫告诉我们:“你们要想攀登科学顶峰,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引证一)其次,人的认识规律也决定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分析原因之二)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人们的认识,无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引证二)强调循序渐进地学习,是完全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分析引证)

伟大的文学家,其启蒙课是认字、写字;杰出的数学家,也必须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学起。(概括例证)当我们赞赏《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不朽画幅时,可别忘了它们的作者达·芬奇拜师画蛋的经历;(具体例证之一)被誉为当代活武松的名艺人盖叫天,如果不经过撑火柴棒练圆睁、绑尖竹片练腿功的基本训练,又怎么能在表演艺术上达到如此妒火纯青的境界? (具体例证之二)

一提起议论文,人们自然会想起“摆事实讲道理”这一最简单最实在的诠释。上面的例子又讲道理,又摆事实,算是最好的印证。一般地说,如此事理组合属于最佳搭档、最佳组合。上面的例子事例选得好——文学家、数学家的的启蒙教育与常人无异,因此道理一点就明,很精到;达·芬奇拜师画蛋尽人皆知,属于典型论据;盖叫天例年轻人知道不多,但早年影响很大,是个有质量的例子。

理论方面也很出色。从两个角度分析原因,选的都是最佳切入点——一个从知识由低到高的结构入手分析,合乎逻辑;一个从人的认识过程入手分析,合乎规律。所选用的理论论据又都是经典名言,角度准确,选得合适。

总之,从材料使用看,这是一个强强联合的例子。

2、古今结合——古例深刻,今例鲜活,合理组合,远近互补

论据材料要努力做到时代性与历史性合理组合。时代性指的是事例要新颖,能体现时代精神,不用或少用陈旧老套的例子。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读书看报,浏览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确保文章富有时代气息。历史性指的是可以选择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故事、名篇、名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典故成语深入人心,经典事例与哲理名言不可胜数,这一切都是议论文写作不可多得的论据宝库。古代论据用得好,显得典雅深邃,富有历史渊源,效果会很不错。因此,古今结合是论据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则。请看下面的例子:

廉洁靠自觉。(提出论点)廉洁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思想。行为靠思想支配,思想直接指导行为。因此,如果思想上不自觉,无论外力如何约束,他律如何严格,一有机会,行为就会控制不了自己。(分析原因)古人说:“君子责已,小人责人。”(引证,古代名言)可见,从古至今,都把能否严于律已,当做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下的标准。(分析引证)

古今廉洁的典范都是自律的典范。春秋时历仕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的大夫晏婴堪称严于自律的典范。他位高权重,但生活极为俭仆。他低矮简陋的住房叫国君实在看不过去,就趁他出使鲁国的机会抢时间扩建,谁知晏婴得知后,归途中停车郊外,直到景公恢复住房原貌才回家。晏婴居家着装简朴,出门驽马破车,景公派人送来壮马华车,晏婴坚拒不受。他说:“我节衣缩食,是为了给黎民做表率,以防奢华浪费之风盛行。”(例证之一,古例)比较起来,今天那些顶着共产党员桂冠住豪华别墅、开豪华轿车的高官们真该汗颜。(联系现实分析古例)我们敬爱的朱德委员长的廉洁自觉性也有口皆碑。委员长到青岛市工艺美术厂视察时,被精美的贝雕画《三峡夕行》吸引住了,驻足欣赏,赞不绝口。厂领导见朱德委员长喜欢,就悄悄让人将这幅画包扎好放进他的汽车里。朱德委员长发现后,立即着人将该画送回。(例证之二,今例)功高盖世的开国元勋如此自律,今天住千万别墅、吃万元酒宴的领导者,不知该何以面对。(分析今例)

这个论证段的论据古今结合,颇为完美。其一,引用古代理论作证,说明本段论点所来有自,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其二,引用晏婴的例子最有说服力,一方面是晏婴的例子很典型,有力度;另一方面晏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士大夫,他的事迹与今天的某些共产党员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最具战斗力。其三,今例也很得力,一方面朱老总是开国总司令,今天的那些贪官的功绩难望其项背,又是一种强烈的对比;另一方面,古今两位高官的廉政事迹前后相应,共同强力支撑着论点。

3、详略结合————生例详写,熟例略写,有详有略,生熟互补

议论文就是议论文,议论是基调是主调,这是体裁特征决定的。用于论证的事例虽然需要叙述,但一般原则都是简略、概括,不必也不能像记叙文那样具体描写。同样是概括,也有区别,凡是读者不熟悉的生疏材料,可以多用一些文字,相对详细地叙述,凡是读者熟悉的材料,就尽量简明地捷笔带过。一般地说,一个论证语段里的几个例子,全都详写根本不可能,全都略写也会太单薄,因此,有详有略、详略结合是最佳选择。请看下面的例子:

细节反作用于全局。(论点)常言道:“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引证)一个小小的细节,譬如桥梁少块砖,堤坝少铲土,最终带来的也许是全线的崩溃;千里之堤,也不过是溃于蚁穴!(分析论点)当年蔡桓公若早听扁鹊之言,注意在腠理,在肌肤之疾,防微杜渐,又怎会落得最终无药可救呢?(讳疾忌医,天下皆知,故而简略)据称,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与北京失之交臂,原因就在一个细节上——北京的宣传片中有一个老人提着鸟笼的场景,让局内人产生反感,破坏了整个主题。因为在外国人眼中,囚禁鸟类是对环保的破坏,是对文明的亵读。正因为这个一闪而过的细节,让评审团某些人手中的筹码压给了悉尼。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时新例证,读者新鲜,故而详写)“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类比)细节之对于全局,由此可见一斑。(小结,强化论点)

这一段用例值得推崇:一古一今,一详一略,搭配得当。如果详略调换位置,就很不妥当了。再看一例: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提出论点)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引证一)我们不能因为嫌弃杂草就丢掉花园吧!(分析引证一)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引证二)我们自己也不是完人,也需要别人包容啊!(分析引证二)包容,要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鲍叔牙包容管仲家贫,所以合伙做生意能够做到自己出本钱,分红却更少;包容管仲要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所以作战时不计较他进攻躲在最后面,撤退时跑在最前面;包容管仲反对过小白的错误,所以宁可自己不当宰相,也把他推上相位。难怪后人在称赞友谊时,都会赞叹“管鲍之交”。(例证之一,详写,因为这是古今包容第一例)一次一次,一生一世,始终宽容,叔牙堪称第一人!(分析例证之一)此外,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简述数例)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议论收结)

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一而再,再而三,历史也最悠久,可谓古今第一例,因此必须详写,何况还有很多人不熟悉。其余的例子或者是人们熟知的,或者是相对次要的,辅助的,故而略写。

4、正反结合——正向反向,对立对比,以反衬正,更见突出

世上万事万物,相比较而存在。“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相互间的差异。因此,运用对比论证,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也很多,比如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善与恶、优与劣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例如: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对比之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比之二)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对比之三)(《劝学》)

作者把“骐骥”与“驽马”、“蚓”与“蟹”从自身条件优劣、奔跑寻食态度、最后努力结果等进行对比;“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也是一种对比。通过多种对比,得出结论: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一致。如此对比,优劣自见,有力地突出了论点。

再看一个例子:

沉稳从无欲而来。(提出论点)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正面引证)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分析引证)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正例之一)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正例之二)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从反向提出论点)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反例之一)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分析反例)

这一段论证先用一个引证,从理论上先为论点奠定基础;接着用两个正向例子,直接支持论点。两个层次组合起来,正面确立论点:无私才能沉稳。本来,行为至此,任务已经完成,因为论点已经得到证明。但是,作者并未止笔,而是加上一个反向例子,说明“私欲”导致慌乱,导致失败。由此,正向说“路该这样走”,反向说“不该那样走”。如此一正一反,正向开活路,反向堵死路,该走什么路,读者一看就明白了。

(0)

相关推荐

  • 如何进行分析论证之因果分析法

    一.学习目标:学会用因果分析法来分析材料,论证观点. 二.课前学习内容 1.阅读下面例子,对它进行简要的评价.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 ...

  •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丁小佳:借助写作支架,议论文写作升格有“法”

    借助写作支架,议论文写作升格有"法" 中山市西区铁城中学/丁小佳 距离中考仅剩下十多天,最近的语文复习陷入了艰难阶段,各科老师都抓得特别紧,对于我们这种临阵还能磨磨枪的学科来说,更 ...

  • 议论文常见十种谁论证方法,超级实用!!附详细例析

      一.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 ...

  • 议论文写作:分析论据都有哪些方法?

    [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 一.因果分析法 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究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思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 句式:1.从最浅层的方面看 ...

  • 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学习和选择使用论据(一)

    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学习和选择使用论据(一)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通俗说,就是文章中"摆事实.讲道理",所以,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

  •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高考议论文写作

    考场作文,特别是议论文,论据材料的充实与否,丰富与否,新颖与否,深刻与否,将直接决定你文章的得分层次.然而备考中同学们常常被海量材料所困,考场上经常感叹自己准备的材料不足,从而只是空洞的论说,无病呻吟 ...

  • 议论文写作:论据方法指津与写作示例

    论据:立论的根据,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证明与被证明 ...

  • 议论文写作技巧指导——事实论据的运用(第...

    议论文写作技巧指导--事实论据的运用(第二部分)持续更新 附例文解析 事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1.要围绕中心论点 2.要典型 3.要真实 4.具有时代感 关于议论文的论据的选择要注意: A.围绕中心论点 ...

  • 高考议论文写作提升课堂:语言、论据

    高考议论文写作提升课堂:语言 语言凝练简洁,富含思想内涵,是学生思维成熟的标杆之一.考生应该也必须对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概括.抽象.提炼.总结出相关的规律,这样才能做到理性与感性并重,从而提升自己的作文 ...

  • 学术写作|一篇好的议论文写作Argumentative Essay:观点,论据,论证缺一不可

    学术写作 2021/11/05 Argumentative Essay 议论文写作 作者:   Pure online writing lab 译者: Iris 译者推介 议论文写作是大学或研究生阶段 ...

  • 高考议论文写作系列训练

    [按]议论文写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学生写不出像样的规范的议论文,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写议论文,笔者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思想,整理编写了这套议论文写作系列训练材料,共十一个专 ...

  • 2021高考作文冲刺|议论文写作语言增色 5分

    语言增色+5分 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 莫羽 [序] 恰当.流畅.优美和严谨是好的语言的基本特征.好的语言将决定着优秀的思维品质的展示,将决定着深刻的思想内容的表达.写作中,我们提起笔来,总会碰上如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