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札记:面对“狂热”之后的暴跌 闲来札记:面对“狂热”之后的暴跌 (2021年2月24日) 在2月...
闲来札记:面对“狂热”之后的暴跌
(2021年2月24日)
在2月22日,我在微博和雪球上发了一个很简短的帖子,名曰“远离狂热分子”,大意是:近两年一些股票的超级强劲上涨,我发现摧生出对一些股票十分“忠诚”的狂热分子,明眼人看得出,这些狂热分子一定是没有经过熊市的洗礼,更是没有经过15年大股灾考验的。我相信,未来市场一定会教训他们的。结果不幸言中,前期一些明显大泡泡的品种,近日可谓放量暴跌,我估计这种跌法,会让一些投资者感觉到十分肉痛的!
其实,在2020年投资总结之时,我就专门提到“警觉”一词儿,提出对一些明显大泡泡品种应该引起警觉;在2月7日我写的《闲来札记:降低预期》一文中,也提到:一是要“心中抹去一片浮盈”,二是“对明显泡泡品种控制仓位”,即要“将仓位控制在让自己舒服的位置,并且做好最坏的打算,如下跌50%也不会受重伤”。为什么自己反复提出这种警觉呢?其实就是依据基本的逻辑与常识,或者其中还带有些长期投资的经验或教训吧。
不能不承认,近两年所谓的“核心资产说”、“优良赛道说”,确实让一些投资者放松了警惕,对于价值投资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安全边际”也大大地放宽了标准(其他三项原则为买入股权、利用市场、能力圈),甚至有的还发明出一些新的理论说教,在某些热门品种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狂热。如果是早期较低成本的持有者,我认为,不过是将市场先生提前兑现的“大奖”再取回一部分,而对于后来不论价格高低仍然勇敢买入的不明真相的投资者,估计这一回就要先交一点学费了。其实,这就是股票市场固有的残酷性,奇怪吗?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股票市场的规律一直是如此演绎着的。
那么,面对大跌怎么办?
我想,最为主要是的检查一下自己手中持有的是什么品种。如果自己是持有的十分优质的品种,比如,具有十分优良的商业模式与企业文化,这种下跌从长期来看(投资是要看五年十年的),不过是“茶壶中的风暴”(我经常引用的言语),因为当前的市场下跌不过是“杀估值”而已,只要长期投资的根本逻辑在,压根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甚或未来这种下跌,还会砸出“黄金坑”的(当然已经满仓没有闲钱了,就静静地持有呗)。当然,对于一些估值已经奇高的品种,可能下跌百分之二三十,或者腰斩也不为过,何时介入,则需要费些思量的。
我也知道,有些投资者可能是很难克服这种“得而复失”的痛苦的,甚至这种短期的损失厌恶会将他们击倒。如果有这种性格、性情上的缺欠,那就需要检查一下自己,是否适合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上生存下去了。
今天,我在微博上恰看到一个“小分析”,颇值得玩味,现抄录如下,或许能够给有缘的投资朋友一些启发,即富达基金曾对客户数据做过一个小分析,想看看哪些客户投资表现最好,结果发现是下面这三类人:
1、客户去世了,但是富达不知情;
2、客户去世了,潜在的继承人打官司争夺财产,导致账户长期被冻结的;
3、客户忘记了自己有账户,长期没登录的。
以上三类人,如芒格所指出的,都是克服了长期获取投资好回报的最大心理障碍——“短视性损失趋避”(与“短期损失厌恶”是一个意思)的人(当然上述两类人是被动克服的)。
芒格说,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我亲眼看到投资者、投资组合管理人、咨询师和大投资机构的成员,他们频繁查看报表上的损失(短视性损失趋避)而遭受巨大的伤痛。能够克服这一负面情绪的只有少数人。
看来,我们若想在股市长期取得佳绩就要做这种“少数人”。那么,面对下跌请问一下自己,自己能够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