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他带领几十人发展成一个团,却被自己人杀害
长征路上,强渡大渡河是非常经典的一次战斗,当年太平天国的石达开率领20万人马兵败大渡河,蒋某人妄图利用大渡河天险,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
红军岂是太平军,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把强渡任务交给了一营,营长孙继先把任务分配给了2连,从2连挑选出了以连长熊尚林为首的17位勇士,加上营长孙继先,一共是18人,史称“大渡河十八勇士”。
1935年2月25日,挑选出来的17位勇士每人背着一把大刀,手持一支冲锋枪,腰上别着一支手枪和6颗手雷,抵达河边等待命令渡河,由于只找到一条小船,团长决定分两批渡河。
上午9点,连长熊尚林率领第一批8个人先行渡河,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熊尚林等8人抵达了对岸,一上岸就向敌人扔手雷,以掩护第二批渡河的战友,营长孙继先率领第二批勇士也抵达了对岸。
18位勇士挥舞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敌人被勇士们视死如归的气势吓倒了,很快就溃逃而去,红军顺利占领渡口,大部队度过了大渡河,在18位勇士中,连长熊尚林最为引入关注。
他在后来的抗战中表现尤为出色,下场却令人十分惋惜,许多人熊尚林缺乏了解,他是江西高安市人,出生是一个穷苦家庭,12岁那年父亲病逝,他就下地干活帮助母亲分担生活压力。
1930年7月,红一团转战到了高安,途径他的家乡牛路熊村,年仅17岁的熊尚林主动为红军带路,并加入了红军,不久就参加了攻打吉安的战斗,后来上井冈山,经历第一次到第五次的反“围剿”战斗。
从资历来看熊尚林是一位老红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熊尚林随红一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第1营,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随后又跟着部队挺进冀东,在那里进行抗日战斗。
由于熊尚林表现出色,1941年,他被调往北平,担任北平游击队第二队的大队长,他带着第二队和日军打了许多漂亮仗,有一次他夜袭赤诚县城,调到200多日军回援,他在半道与200多日军激战。
给予了日军沉重打击,鉴于熊尚林出色的游击指挥能力,1942年春,他被调往龙关和崇礼县联合大队担任第一中队队长,他率领几十位战士,克服重重困难,把队伍壮大成为了一个独立团。
可以说熊尚林对北平敌后抗日是有很大功劳的,然而当北平分区成立时,在任命分区领导中却没有熊尚林,这让他很不服气,他带着参谋长和两个警卫员就外出了,不料路上和参谋长发生争执。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参谋长竟然对熊尚林开枪了,1942年6月18日,在崇礼县的一个农民家中,熊尚林死在了参谋长的枪下,上世纪60年代,熊尚林的遗骸迁入崇礼县烈士陵园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