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薤白、细辛、血竭,是王师治疗胸部肿瘤引起疼痛的常用对药。以瓜蒌,薤白为主,实在是受到《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多处提到瓜蒌与薤白组合成方的启发,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治疗胸痹心痛。《本草思辨录》中“瓜蒌实之长,在导痰浊下行,故结胸、胸痹,非此不治。然能导之使行,不能逐之使去,盖其性柔,非济之以刚,则下行不力……”和“药之辛温而滑泽者,惟薤白为然。最能通胸中之阳散大肠之结。故仲圣治胸痹用薤白…”也说明了两药配伍的道理。 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瓜蒌薤白都具有抗癌止痛的功效。细辛性味辛、温。归肺、肾经。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神农本草经疏》:“细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故主咳逆…”细辛有镇痛、镇静、中枢抑制、局部麻醉等多种药理作用。血竭,具有活血散瘀,止痛作用。入手足厥阴和入足厥阴,手少阴经,又是广西本地产药,根据地理特点选药也是王师用药特点之一。四药合用止痛效果大增,加之细辛辛香,善走窜亦可引经,使药直达痛处。食管癌患者以胸骨后剧痛为常见症状,王师常用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而威灵仙是王师用于食管癌的专药,辛散善走性温通利,行十二经,既可驱在表之风,又能化在里之湿,通经达络,可宣可导。威灵仙有松弛平滑肌、镇痛抗炎和抗肿瘤的作用,现代药理文献中多有报道。正是治疗食管癌,饮食梗阻、胸部疼痛等症状,不可多得的多管齐下的中药。王师将腹部的癌性疼痛分为寒性疼痛、热性疼痛、寒热胶结疼痛。寒性疼痛最常见,程度最剧烈,西药的阿托品和麻醉止痛药如罗通定、曲马多、吗啡等就是典型的散寒止痛药,所以常有口干、便秘等副作用。王师常用的附子,干姜,桂枝,肉桂,均为耳熟能详的温阳散寒之品,现代药理学研究这四味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都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故王师用附子肉桂干姜三味温热大品,加桂枝增加其止痛效果。王师常讲,在临床中,抗癌药常有而抗癌专药不常有。肿瘤病人中热性疼痛常能见到,但缺乏对症方药。八月札、夏天无是王师常用于治疗热性疼痛的药品。八月札,味苦、甘,行微寒。归肝脾肾经。有理气止痛,疏肝益肾,通经散瘀的功能,并且药理学证明其有抗肿瘤作用。 夏天无,又名野延胡,(《本草纲目拾遗》)味苦,性凉。归肝经。功效是降压镇静,活血通络。而且夏天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作用早有报道,却被人们冷落。王师将两药合用共奏清热止痛抗癌之效。肿瘤病人病情复杂,往往见到寒热胶结的情况,此类病人不可急功近利,王师每每将上述寒热两类止痛药同用,以达到针锋相对,左右逢源,兴利除弊的目的。地榆作为凉血止血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其止痛作用被当今中医所忽视。《本草纲目》引用杨士瀛“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王孟英《潜斋医话》用地榆煮酒服,治疗妇女“房后阴痛”。均已提示了地榆的止痛作用。而且《名医别录》和《日华子本草》分别谓地榆“止脓血,诸瘘,恶疮”和“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也提出了本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功效。刺猬皮,味辛苦,性平,功能散瘀止血,行气止痛,固精缩尿。《本草汇纂》曰:“专入肠胃。祛肠胃湿热,血瘀。”薤白,味辛苦,性温。功能为行气、通阳、导滞。《本草求真》:“薤,实通气、滑窍、助阳佳品也。功用有类于韭,但韭则入血行气及补肾阳,此则专通寒滞及兼滑窍之为异耳。”本组药寒热并用,抗癌止痛。王师寒热错杂的肿瘤病机理念,在用药中总是能得到体现。泌尿系的肿瘤常以无痛性血尿和腰痛为主要症状,王师就此表现止血与止痛并用。 蒲黄,滑石,琥珀味甘淡,《神农本草经》:“蒲黄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滑石利尿通淋,收湿敛创,《医学启源》,“滑石治前阴窍塞不利,性沉重,能泄气,上令下行,故曰滑则利窍,不与诸淡渗药同。” 琥珀镇静安神,散瘀止血,利尿通淋。《名医别录》“主安五脏,安魂魄,消瘀血,通五淋。”
王师认为,治病重在治本,泌尿系的疼痛多与瘀血相关,瘀血不通则痛,故三药以利尿消瘀为主,疏通阴窍,邪有去路,配合琥珀的镇静安神功效,血尿和疼痛的症状自然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