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狗肉不上席

狗肉是一款很美味的佳肴,自人们驯养动物起,狗肉就是人们的肉食来源之一。但是看书时总有几个词语会进入眼帘,那就是诸如“狗肉不上席”、“狗肉不上桌”之类。这似乎与现实不符,在餐馆里,狗肉的价格是远远高于猪肉之类的价格,它的美味甚至有“狗肉滚三滚,神仙坐不稳”之说。那么“狗肉不上席”的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些渊源。

老一辈的人有很多是不吃狗肉的,他们炒菜的锅也是不允许沾染狗肉的,儿孙们要吃狗肉只能另用锅灶。而且儿孙们平时吃狗肉是可以的,但一旦逢上时节年节时,则坚决不允许吃狗肉。儿孙们问缘由时,说法就是狗肉不上席。再深问缘由老人们也答不上来,就是碰上时节头上也不允许狗肉上桌。也就是说,不是不能吃狗肉,而是在一些特定的日子里不能吃狗肉,这些特定的日子就是“时节”头上。

相对于“狗肉不上桌”,“狗肉不上席”这一词语更为古老,起码在汉朝以前是没有“桌”而只有“席”。食物是放在“席”上的,而“桌”是接近唐朝才有的家俱。所以“狗肉不上席”的习俗可以追朔到汉代及其以前。而汉代名将樊哙在跟随刘邦之前,就是在集市上杀狗买狗肉为生的。那时市场上的狗肉与猪肉羊肉一样都是肉食,但是偏偏就有“狗肉不上席”一说,这又似乎不合情理。

结合现在一些老人只是在“时节”头上不让狗肉上席的习俗来分析,我们会有一些发现。因为在我们的习俗中,“时节”时做的菜是要先敬祖宗的。现在的很多人可能不知这些,很多人的家里已经不摆祖宗画像,更没有祖宗牌位,而在以前这些东西家里都有的。过“时节”时,每做好一个菜都要端到祖宗牌位(或画像)前让祖宗先品尝,当然这只是一种祭祀仪式,祖宗牌位或相片是不会吃掉菜的,菜只有敬过祖宗后人们才能吃。这样看来,“狗肉不上席”是缘于狗肉不能用于祭祀,是缘于文化层面的。

完备的祭祀礼仪可能要追朔到周朝,后来“礼崩乐坏”,孔夫子就一直是以恢复周礼为自己的使命。那时用于祭祀的肉类不仅有品种的要求,也有部位的要求。祭祀用的食物要“正”、“洁”,不“正”不“洁”的食物是不能用于祭祀的。像内脏一类的是属于部位不“正”的食物,因为它们包括了肚肠一类包含有“被消化物”,让人联想到粪便一类,也属于不“洁”的食物,所以它们有一个特殊的称谓叫“下水”。君子是不食“下水”的,它们是穷人们的美味。

而狗肉属于“不洁”的肉类则可能是跟它们的一个习性有关,这就是“吃屎”。有一种说法叫做“狗千年改不了吃屎”。其实狗吃屎的习惯何止只有千年,而是有几千年了,有物证可以证明,起吗在汉晋时期狗是吃屎的,而且它们这一习惯还被人们安排了一项特殊“使命”,那就是清洁厕所。

我收藏了一些汉晋时期的洪州窑制作的厕所模型,这些模型是用于陪葬的,汉时侍死如侍生,因此这些厕所模型是当时人们实际使用的厕所的真实反映。而这些厕所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一个厕所所开的墙洞旁都有一只或二只狗在等着吃屎。

狗因为吃屎而成为不洁食物,不能作为祭祀用品。因此在“时节”时期和一些严肃的场合狗肉不能上席面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尽管狗肉可能很美味甚至还有滋补功能,它就是不能上“正席”。这不关乎味美与否,而是关乎文化。

(0)

相关推荐

  • 家谱轴子怎样做?怎么填写?

    家谱轴子,又称家堂,是由家谱.宗祖牌位演变而来的卷轴,卷轴内许多牌位组成,用来供奉已经逝去的亲人. 家谱轴子是祠堂内供奉祖先牌位的纸质化,又是家谱的平面化.起源于北方历史上长期处于战乱的社会背景下,民 ...

  • 新书 | 《中国明清儒道释人物图像研究》收录明清人物绘画600余幅

    <中国明清儒道释人物图像研究>(上下两册) 王宜峨 主编 书号:9787535693778 开本:8开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明清儒道释人物图像研究>收录明清人物绘画600余幅 ...

  • 白族传统习俗中元节——接祖送祖

    接祖送祖是白族有别于其它民族的习俗. 传说人死后魂魄都必须进入阴间.进入丰都城.每年的农历七月半是传说中的鬼节,传统名叫:中元节.七月初一开始,凡是死后进入阴间还没有轮回托生的魂魄都由阴司功曹统一放假 ...

  • 中国的祠堂文化

    一.祠堂是什么? 祠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延伸和儒家文化的标志,是姓氏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纪录了一个家族的辉煌历史与传统,是族人祖先灵瑰之寝堂和后裔祭祀列祖列宗之场所,是举行重大族事活动的议事 ...

  • 淄博年俗——大年三十祭老祖

    转自 心语拉呱        祭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祭祀.家家户户或"请老祖"回家过年或到祖宗墓地上年坟,即便是远在他乡不能回家,也会摆供奠祭,给 ...

  • ​过年上坟都要准备什么?

    第一.在农村扫墓,最好能够和亲族一起去扫墓(俗称"挂纸"),如5代以内的亲族可以在一起商量好,由长辈或者话事人出来召开一次亲族会议,商量好扫墓那天要准备什么,比如聚餐(俗称&quo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汉晋时丰城人的发明:火照

    经验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语.经验往往带着不确定性,它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带模糊性,尚未形成确切的量化的东西. 丰城烧制陶瓷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年,在汉代以前是以烧陶为主的.根据丰城的陶土,烧陶的温度可以在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洪州窑匣砵的发明

    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不断的寻找着克服危害的办法,并因势利导,使之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洪州窑在晋代发明匣砵烧装烧就是一个典范. 匣钵的演变(从右至左) 当人们还停留在烧陶时期,一方面烧陶的温度不足以产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支烧器的诞生:二千年前丰城人的智慧

    因为烧制陶器的温度广泛,一般的烧制温度下,陶坯的表面不会釉化,还会有所收缩,所以陶器的烧制相对轻松,不易粘连,陶器的烧成率也比较高. 支烧器的年代变化(从右至左) 青釉在西汉时被发明并被人为施用到坯体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道法自然:点彩的发明

    我们现在倡导学习,而且现在学习的途径日愈丰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祖先一一晋代丰城洪州窑的窑工们当时却因一事烦恼万分,那就是窑汗和窑渣对青瓷器的污染对他们造成的困扰.而这在当时是无处能直接学习到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对口芒烧的发明

    晋代时期,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许逊(许真君)正在新建的万寿宫练丹修道,并不时在周边地方传道授业,兼以施药驱疫,兴修水利,殊杀恶鲛,在丰城地区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传说.许逊在丰城城里有他的一个弟子甘战,甘战住 ...

  • 张华青 ||【万寿宫夜话】印刻划花技术的发明

    考古目前认为陶瓷戳印技术是洪州窑在南朝至隋朝间率先发明的.其实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 如果说洪州窑日用器的印戳法装饰艺术在南朝至隋朝期间首现发明使用的说法成立,那么针对洪州窑整个产品来说,就存在另一个问 ...

  • 行走天下 ▏瓷瓦描青万寿宫 寻访江西万寿宫 遥想汉口万寿宫

    11月22日清晨,满载人文武汉团队师友的大巴又出发了.一路赶往江西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全国有记载的一千多座万寿宫的源头.此次江西的汉冶萍寻访交流活动,到了西山就有了寻根的意味. "江西填湖广 ...

  • 万寿宫夜话:冻米糖与洪州窑的渊源

    编者按:作者张华青先生是丰城洪州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在万寿宫(老博物馆)开办"洪州窑专题展"过程中,经常秉烛手谈,撰写了"万寿宫夜话"系列研究文章,本文即是其 ...

  • 万寿宫夜话:漫说万寿宫与洪州窑

    丰城万寿宫作为洪州窑专题展的展馆,似乎乃冥冥之中天意之作.万寿宫供奉的是许逊(239-374).许逊,字敬之,豫章南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 许逊幼时聪颖,不喜做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