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才明白的潜规则:人与人的差距,就在这一点

阿干说
没有任何一个人,
不经历任何麻烦就能实现目标;
也没有任何一个人,
会过上完全没有麻烦的生活。
作者 | 国馆
来源 | 国馆(ID:guoguan5000)

1

“算了吧,太麻烦了!”
这应该是很多人的口头禅。
原本想着做某件事情,可是一想到得先去解决很多麻烦,就顾不上事情多么重要,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曾问过好多整日整日宅在家里、葛优躺的朋友们,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出门,不是就喜欢宅在家里,就只是太怕麻烦了而已。
“一想到出门还得洗头、坐公交、挤地铁,顿时就觉得太麻烦了!”
当他们迫不得已出去一次后,又会发现出去转一圈比在家里有趣多了,当时还会在心里暗下决心,以后还是得多出来走一走。
可是,到了下一次的时候,又会因为怕麻烦而打退堂鼓。
现代人大多都很怕麻烦,常常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确实,怕麻烦会促使很多便捷的发明,可也因为怕麻烦,我们也错过了很多。
想起蔡康永在《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生前期越是嫌麻烦,越是懒得去学习,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心动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越是怕麻烦,我们就越是过不好这一生。


2

 怕麻烦,不过是思维的懒惰 

导演陈小卿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他有一个开餐厅的朋友,开了十多年生意一直特别好。

每天都有很多人专程去排队吃饭。

有一次,他就很好奇,朋友是怎么做到在不营销、不推广的情况下,生意能火爆这么多年?

于是他就问朋友,开餐厅的秘诀是什么?

朋友还没开口,老板娘就抢了话:

“只要做到每天6点亲自去菜市场挑菜,一直挑到12点才走人,而且还能坚持十多年就可以了。”

(来源:《圆桌派》)

每天花6个小时去挑菜,这样坚持了十多年。

对任何一个普通人而言,这简直都太耗时耗力了,何必如此自找麻烦呢?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上去是很聪明的生活准则,可它也正是我们思维懒惰的表现。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在《思考,快与慢》中说到:

我们的大脑有两种做决定的方式,一种是偷懒式思维,只用我们的记忆和经验做出判断;一种是思考式思维,会用更深入的思考方式来做出决定。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我们只是靠怕麻烦的本能,就能够解决生活中95%的问题,而这往往并非最优解。

就像前文提到的餐厅老板,看上去他做了一件麻烦的事情,但这种麻烦反而最后帮他省事省力了,不必在厨房里从早忙到晚,不必费尽心思去拉客户、做广告,自然有人专程来排队。

千万别把怕麻烦当做生活准则。

一旦我们开始怕麻烦,其实正是我们思维懒惰的表现,懒得做出突破、懒得做出改变、懒得做出精进。

我们以为,怕麻烦是帮我们省事又省力。

事实却是,所有能让我们惊艳的东西,往往就藏在那些突破、改变与精进之中。


3

怕麻烦,不过是逆来顺受 

前段时间,高中同学给我吐槽,找了快一年的工作,还是没有找到心仪的。

四年前,同学去了一家创业公司,每天老板都花式压榨着所有的精力和时间。

身边的同事都换了好几拨人了,他还在那家公司,理由是一想到要投简历、要面试、要搬家、要适应新的环境,就开始打退堂鼓,“换工作太麻烦了,去哪里不都一样。”

去年公司破产了,再麻烦,他也得卷铺盖走人。

可是,这时他所在的行业已经大不如从前,他错过了最佳跳槽时期。

作为一个职场老人,又没有什么特别牛的工作经验,愿意面试他的都是一些跟上家差不多的创业公司。

我很替老同学可惜,明明很能吃苦,明明学历也不错,就是因为怕麻烦耽误了自己。

在任何一件想做的事情前,都有很多很多叫做“麻烦”的拦路虎,它是我们走出舒适圈后,那些无法应对的东西,只有打倒这些拦路虎,我们才能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曾在一次电影沙龙中,冯小刚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不怕麻烦:

“我在摄制组里干过很多行当,绝对不是说人家说了一个事,我先说这个事做不到,太麻烦了。我马上觉得终于给了我一个机会,可以让他们看到我有这个能力。”

正是不怕麻烦,抓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冯小刚从一个“既没有家庭背景、也没上过大学,甚至高中都没好好上”的人走到了今天,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导演。

一个因为怕麻烦就不去做事情的人,说白了就是逆来顺受的表现,说白了就是不敢走出舒适圈。

如果你还用怕麻烦来找借口,那最后的结果将不只是待在舒适圈而已,还有可能面临一事无成的风险。

毕竟,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4

 越怕麻烦,只会越麻烦 
千万不要怕麻烦,这是我工作后学到的第一个教训。
那时,我刚工作没多久,主编让我根据一个采访录音写一篇人物报道。
主编还特地嘱咐我,要把录音打出来,这样能抓住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也能方便快速成稿。
可一看录音我就傻了,将近两个小时!这意味着我得用一天时间来整理。
因为怕麻烦,我就用2倍速听完了录音,根据记录的关键信息写了一篇稿。
本来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省了很多功夫,结果主编看完稿后,知道我没有整理录音,当着部门所有人的面把我好一顿训斥。
那天,我整理录音整理到了凌晨三点,稿子几乎是重新写了一遍。
原本三天的工作量,硬是被我延长到了一周,白白做了很多无用功。
很多人怕麻烦只是为了图省事,结果越怕麻烦,只会越麻烦。
我们所谓的麻烦,不过是与我们日常习惯相悖的东西。
我们越是习惯于某种处事方式,就越会避免麻烦,有时甚至不惜多花点时间、多走一点弯路。
然而,最讽刺的却是我们为规避麻烦,花的时间、走的弯路比解决麻烦的成本大多了。
在生活中这样的人简直太常见了。
本来花10分钟百度一下,就能掌握一些使用表格的技巧,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可还是有人在用自己的笨办法;
本来花20分钟给清理一下垃圾,就能让电脑运行速度更快,可还是有人不清理,宁可每天在无休止的卡顿中浪费时间……
很喜欢曾经看过的这样一段话:
“不论生活还是工作,总是一个麻烦接着一个麻烦,当你试图躲过一个麻烦时,另一个麻烦正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很多乐趣,也都藏在麻烦中 
去年,有一个叫王村村的视频博主火了。
他就是别人眼中那种没事找事的人。
他没事找事到什么地步呢?
花了6个小时,知道了一碗米大概有16250粒;
花了3个小时,知道一颗草莓有289.2颗草莓籽;
还给石榴举办过一次选美大赛……
从2015年开始,王村村就自找麻烦、净做了一堆没事找事的事情。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人太奇怪了,太傻缺了,怎么干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可就是在这些傻缺的事情当中,王村村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所在。
(来源:一席)
中国人的生活就缺乏一种乐趣, 当我们省去麻烦的同时,也省去了很多乐趣。
要想活得有趣,首先就得先有不怕麻烦的劲头,否则你根本就没法冲破日复一日的重复。
在我心里,活得最有趣的人就是王小波,写书有趣、说话有趣、做事情也更有趣。
他的俏皮话张口就来“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了微笑。”
王小波怎么这么有趣,看了很多书?看透了无聊的世界?直到我看到他少年时期的一件趣事:
16岁的时候,晚上家里人都睡着了,王小波就从蚊帐里走出来,用钢笔在月光下的一面镜子上写诗,写完趁墨水不干又涂了,然后又写,直到镜面全部变蓝。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突然想明白了,他的有趣就是来源于他的没事找事。
为了过更高效的生活,我们缺少了一种没事找事的劲头。
正是这种太正经,让我们的生活少了太多的趣味,最后过的日子不过就是前一天的重复而已,没有一点波澜、没有一点惊喜,想一想都觉得好可怕。

6

 所有了不起,都是源于不怕麻烦 
转眼间就到了2020年,面对又年长一岁的现实,身边很多人都表示会有点慌乱。
尤其是第一批就进入30岁门槛的90后们,不少网友纷纷发帖说,都快30岁的人了,却还是一无所成,不是因为不被人赏识,而是自己好像从来都没有真正去做过什么。
时光匆匆而过,除了眼角渐渐增加的皱纹,我们却没有太多的长进。
其中的缘由, 不过就是因为怕麻烦,把真正想做的事情一拖再拖,始终不敢开始,始终没有开始。
借用周国平的话来说:
“世上许多事,只要肯动手去做,就并不难。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人皆有懒惰之心,因为怕麻烦而不去开这个头,久而久之,便真的会觉得事情太难,自己太无能。”
最后,我想说一说作家毛姆。
在所有小说家里,毛姆挺拔尖的。
他的《月亮与六便士》被央视节目《一本好书》推荐过;《面纱》被翻拍成电影;还有很多小说,都有着大批的死忠粉。
毛姆这么了不起,是天资卓越?
也不全是,只要看过他的《作家笔记》就能看出,他平日里有多么的用心了。
他会在人群中观察每一个遇到的人,会把他们的外貌、性格、说话方式等等都记录下来。
正因为如此,毛姆在小说中刻画的人物性格都很饱满,描写的人性都如现实般复杂,整本书阐释的道理也很深刻。
所有的了不起都源于不怕麻烦,只有不怕麻烦的人,才能不靠自身的惯性活着,只有不怕麻烦的人,才能去做真正有益于自己的事情。
克服麻烦,是我们成为想成为的人、过想过生活的必经之路。
没有任何一个人,不经历任何麻烦就能实现目标;
也没有任何一个人,不会过上完全没有麻烦的生活。
那既然如此,何不直接将麻烦打倒,赶紧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作者简介:国馆: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