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伴侣可以实质性地影响创造者,激发创意直至获取成功,而不配合的伴侣会使他们安全感缺失,自信匮乏,充满恐惧,而难以进入真正的创造境界。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有的人总喜欢挑剔、打击自己的另一半呢?而且能够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挑剔、打击伴侣,但是又不会选择离开伴侣,结束关系呢?别人也隐藏了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活、命运和生存能力的不满,因为他不满意自己,无法实现自己想要的一切,连带着也对身边的这个人充满焦躁和不满。PUA:网络的解释是搭讪艺术家,最初的含义是包装自己来达到吸引异性,最终确定关系的一种方法。发展到后面,pua已经成为了一种通过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和不断自我完善情商包装自己,吸引异性达成自己私欲的一种犯罪行为!如果你说跟前男友已经没关系了,他就要求你当着他的面把手机微信里的好友全部删掉。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让你觉得自己不纯洁,根本配不上他。在不知不觉中,他理直气壮地强行斩断了你的社交关系,你的世界里只剩下他。你的社会关系他都掌握,他会告诉你你的社会关系不好,档次太低,朋友不是好人,会害了你的。而他的社会关系你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你没有办法进入他的生活的圈子,因为他的圈子本来就是假的,当然不能让你了解。 通过挑剔和打击伴侣,削弱对方的力量感,有的人攻击伴侣的弱点,甚至是莫须有的弱点,比如你明明很勤快,TA却总是说你很懒,还有就是攻击你无法改变的身体特质,比如动不动就说你个子太矮,胸太小……他们通过攻击和削弱伴侣,增强自己的力量感,促使伴侣依赖自己,然后获得一种关系上的控制感和安全感。他们传递的信息是:你看你这么差,这么弱,你是没有能力离开我的,你是多么需要我呀。
这类人内在有一个很深的恐惧,害怕伴侣变强大之后离开自己,他们有被伴侣抛弃的恐惧。
因此,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总是挑剔、批评自己的另一半,甚至把对方说得很不堪,对方被TA洗脑后,也觉得自己很弱,没有力量,无法独立,无法离开身边的这个人,然后他们就能获内心的安全感。这是一种通过打击他人从而控制他人的方式,很多时候是潜意识的,当事人很少能意识到自己这么做是出于内在不安与恐惧。人人都可能成为PUA高手,人人也有引发被PUA的潜质。经常故意板起脸来表示不高兴,什么也不说,默默用身体和气场散发冷暴力,让家里气氛将至冰点。很少表扬别人,遇到家里有人取得成绩说句“还行吧“,遇到别人处理完的事情没生气或者没提出修改意见,全家就想跪下磕头了!一旦这个人高兴一会儿,跟全家和蔼可亲的说会儿话,全家跟跟过年一样开心欢乐的家庭成员,就是PUA高手哇!
爸爸妈妈天天工作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就给我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们嘛!明天开始不要看电视了!胡萝卜加大棒,你服从我,我就满脸笑容亲亲抱抱举高高,你不服从我,那就骂一顿或揍一顿吧,让你知道忤逆不孝的后果!这个步骤也是非常容易了,几乎是本能反应,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哪个父母不想修理他一顿呢?在这个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中,亲子之间非但不会变僵,反而牵绊越来越深,孩子虽然讨厌被父母管来管去,但是真要让他离开父母,他反而会丧失安全感。至此,一个经典的对孩子的精神控制就完成了,就是这么简单,完全不需要任何培训,只需要一些应激反应,就能把孩子精神控制起来。类似的控制,在不对等的关系当中也非常常见,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甚至夫妻之间,你都能看得到影子,什么精神操纵,说的那么玄,其实人人都可以无师自通。只不过有的人情商低搞得比较明显,有的情商高搞得比较隐蔽罢了。逃脱被操控,其实也没那么难,最重要的是,永远信任自己,永远不需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来认可自己。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做好人”的执念,如果别人说我们的行为不当,我们就会非常焦虑,很可能强迫自己服从别人,成为别人所期待的“好人”。如果别人想操纵你,你“好还是不好”根本不重要,因为无论你多好,对方还是能找出借口打压你。就像我写文,无论写什么,都会有人感觉写的不好,写的不是那么回事,甚至是评论区谩骂和人身攻击。你在潜意识中接收、设置了什么 创造了什么 制造了什么假如你认识到自己的正能量不足以强大到能够抵御负能量时,要先学会远离负能量。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海蒂的女孩,父母去世,姨妈把她抚养到4岁,要把她送回爷爷那里住。爷爷在村子里是一个古怪的老人,曾经和儿子是决裂的,和村里人也不说话,自己住在大山上。富豪的女儿克拉拉母亲去世,身患残疾,没办法走路,想要一个玩伴陪她玩耍,陪她读书,海蒂就成了这样一个玩伴,她被困在没有大山,全是楼房、马车的城市里。在克拉拉家,海蒂被要求和克拉拉一起学习,她学得很慢,连字母都记不住,因为她坚信,彼特说大山的孩子不需要识字。老师和克拉拉的奶奶再次去点醒她:其他人说的不一定是对的,要自己分辨对错。海蒂从克拉拉家回来后,已经能够识字,也在村里上学,当老师问“长大后,想做什么?”大多数小朋友都是想做自己熟悉的,父亲那一辈在做的。而最后克拉拉的奶奶送给海蒂的礼物是一个空的本子,一支笔,并告诉她,你是见过世面的人。作为父母,影响孩子,作为老师,影响学生,作为其他角色,也在影响周围的人。婚姻生活里,没有谁比谁更好,只有彼此都认可对方的好。
作者简介:贤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