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读《古文观止》】臧僖伯谏观鱼
全文可概括为一句话:言语行为都要注重的自己的身份地位,否则就是坏了礼法。一国之君更是如此。
打个小比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能出入酒吧、赌场、歌舞厅等场所,更不能口出粗鄙之语。否则就坏了“人民教师”这一形象。别人一句话就能噎死你——还是个老师呢?什么素质!
每种职业的人,公众都有一种趋同的认识与要求。每个人也自觉不自觉的用这种规范来要求自己。维护这一公众认可的正统形象。
这种礼法制度,追根溯源于西周初期为了配合宗法孝顺观念的教化,为了君臣上下等级意识的强化和熏陶应运而生的。周代“制礼作乐”包括祭祀之礼,庆典仪式之礼、日常行为规范之礼在内的种种礼节规定。都是以层层等级为分界的,使人时时处处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关系位置。而且每种礼仪都配以相应等级的音乐歌舞。
而文中的鲁隐公比较任性,弃国君形象于不顾,要去棠邑这个地方看人家捕鱼。臧僖伯听说了,那还了得,就好一阵大道理婉言进谏。
“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那何为大事?在当时就是打仗与祭祀。祭祀是用来加强王权统治的政治手段。而打仗不是为了保家卫国,就是为了扩大领土。这些事都是国君应操心的事。臧僖伯又直言:国君的一大职责就是让民众的行为符合法度礼制。若国君的行为不合礼法就是乱政(这里暗指鲁隐公要去观鱼一事),乱政多了国家就会败下去了。又直言一些小事有相应的官吏去完成就行了,国君不必操心这些小事。一句话各司其职,一国之君更要作好表率。
“观鱼”这事可大可小。看它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观鱼?谁观鱼?又是怎么观鱼?在公元前718年,小老百姓在家门口观个鱼就上升不到“违法乱律”的地步,作为一个国君“千里迢迢”“兴师动众”去看渔民捕鱼就是乱了礼法,让天下人笑话。也让老百姓们有了不遵礼法的借口。上梁不正了,下梁可以歪。我怎么远远的看到了一个“礼崩乐坏”。
而这番苦口婆心的进谏,效果毫无。鲁隐公谎称“吾将略地焉”。照样观鱼去了。在《春秋》上留下一句“公矢鱼与棠”。非礼,又远离国都。
鲁隐公是蛮任性的。作为一个国君为了自己爱好而任性,就不是一个好国君了。国君就是卖给国家的人,一切以国为重。
回过来说说“谏”,上篇的石碏也特会“谏”,为啥都不起效果呢?可能还是大道理大家都懂,但你不懂我,我的内心需要你看到了吗?我是国君也是人啊,我也想享乐一翻,任性一把啊。“谏”还是得从“情”入“理”。
关注
扫描二维码
你
若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