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迦叶传给唐僧5048卷真经,这肯定不是巧合,但又是为何呢?

(博士论西游第七三七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67)第九章――如来佛经之谜)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悟空的终身的职责是“降妖除怪”,八戒的起初任务则是“壮大势力”,再加上悟空与太上老君的“亦父子亦师徒”关系,远比八戒与太上老君的“师徒”关系要亲近得多,太上老君将13500斤重的金箍棒交给悟空,而将5048斤重的钉钯交给八戒,这也就很好理解了!

在讨论了“一三五”这个具有特殊功能和含义的数字之后,我们再回到对五千零四十八的“一藏之数”的讨论。

如来在向唐僧传经之时,曾说了这么一段话,“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强,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之奥旨。”因此,他吩咐阿难、迦叶,“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与他。”

根据如来的指示,贪婪的阿难、迦叶,在索取到唐僧的紫金钵盂之后,“却才进阁检经,一一查与三藏”,等传经完毕,如来询问阿难、迦叶,“传了多少经卷与他?可一一报数。”两人回复如来,“在藏总经,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与东土圣僧传留在唐。”

看到这里,我们的疑问又产生了,从如来非常随意的吩咐来看,他并没有要求传经的具体数量,而阿难、迦叶好象也非常随意的“检经”,却正好检出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一卷也不多,一卷也不少,恰好符合了“一藏之数”,难道这真的是巧合吗?如果不是巧合,其中又有什么秘密呢?

可以肯定地说,这根本不是巧合,而是阿难、迦叶在如来的指示下有意为之,否则,他们根本不可能做得如此完美!

本人认为,如来传给唐僧“一藏之数”的经卷,其实是如来在向太上老君示弱,他已经放弃了借取经行动来削弱太上老君势力的打算,同时,也是为了向玉帝有个交待,不至于得罪玉帝。

应该来说,在取经行动策划和实施之初,对于将太上老君挤出东土大唐,因为有玉帝的安排和大力支持,如来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此,他把自己的弟子“金蝉子”贬往东土,让其作为取经人来西天取经,让其经过取经行动镀金成佛之后,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入驻东土大唐,在该地拓展现在佛派的业务。

正如他在宣布取经行动时所说,“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我待要送上东土,……,去东土寻一个善信.……,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以及他在传经之前对唐僧所说,“汝等远来,待要全付与汝取去。”

而他所编纂的“三藏真经”共有“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该数字远远超过了由悟空所代表的“一万三千五百”,可以这样说,一个“五千零四十八”的功能可能超不过“一万三千五百”,但三个“五千零四十八”的功能很有可能就会超过一个“一万三千五百”!如果这种局面在东土大唐真正形成,太上老君退出自己的起家地和基本盘也就在所难免!

不过,“能够知过去未来”的如来,随着取经行动的实施,他极为意外地发现,真正取经行动的策划者,不是玉帝,更不是他如来本人,而是太上老君,他想要利用取经行动,让其弟子悟空和八戒入驻灵山,以达到重新控制佛派的目标。

同时,如来也发现,不遗余力实施取经行动的观音,也要将东土大唐纳入自己的地盘,看似没有任何想法的燃灯,又使唐僧转换了门庭,成为了他的弟子。也就是说,如来不仅没有得到东土大唐,还要搭进精心编纂的“三藏真经”,并且还拱手让出了自己精心培养的弟子。

这让如来意识到,作为道、佛两派的创始人和天庭决策层的代表人物,太上老君的能力和实力极为强大,他作为佛派的第二代掌门人、太上老君的后进弟子,完全无法挑战太上老君权威、损害其切身利益的!

既然无法挑战,那就直接示弱,不过,示弱也要讲究策略!如来的策略是什么?我们下一讲再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