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省亲,林黛玉为什么要帮贾宝玉写诗?
《红楼梦》里的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里,曹雪芹用浓墨重彩写了贾元春省亲。这件事是《红楼梦》里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贾元春的封妃让贾府成为了皇亲国戚,地位更加尊贵。但是贾府为了修建省亲别墅也花费了大量的银两,为了迎接贾元春省亲更是铺张浪费,这一点,元妃也觉得太过分了。
贾元春是一个具有才德的人。她性格端庄,温柔敦厚,身上并没有皇妃的架子。她觉得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于是,她十分珍惜省亲这个机会,用泪水将自己的心事和对家人的爱表达了出来。在皇宫里,她是独孤的,同时也是战战兢兢的,毕竟“伴君如伴虎”。所以,她在省亲的时候,一方面叮嘱父亲贾政要以国事为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因为不能常伴亲人而产生的遗憾之情。
贾元春自己并不善于写诗,她写的“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并无新意,甚至有点平板呆滞。不过,贾元春却很愿意让大家写诗来赞美大观园里的亭台楼阁。这样的诗需要符合应制的要求,很难写出自己的个性色彩。比如贾探春写的《万象争辉》里的“果然万物生光辉”,李纨的《文采风流》里的“风流文采胜蓬莱”充满了歌功颂德的意味。薛宝钗的“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更是有讨好贾元春的嫌疑。
相对来说,林黛玉的《世外仙源》则显得清新一点。“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这样的语言还是比较脱俗的。虽然这首诗的最后还是有“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这样颂圣的诗句,但是这也是这首诗里必须有的内容,大家都这样写。而林黛玉帮贾宝玉写的《杏帘在望》的语言就更加自然流畅,清新别致了:“杏帘招客饮,有望在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整首诗除了最后一联有颂圣的意味之外,其余的文字则是相当淳朴,很有田园气息的。这也符合林黛玉与世无争的性格。
林黛玉为什么要帮贾宝玉写这首诗?主要是因为林黛玉想要大展其才,结果,贾元春要求每个人只写一首诗,林黛玉觉得自己没有写过瘾。同时,林黛玉也觉得贾宝玉一个人要写四首诗,太费精神了。
其实,贾宝玉写的三首诗是很不符合应制的要求的。因为这三首诗里没有丝毫颂圣的内容。《有凤来仪》、《蘅芷清芬》和《怡红快绿》里完全都是吟咏景物,尾联的时候也都是抒发一种比较清新高远的感慨,完全不涉及皇家。“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写的是“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感受。而“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是化用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赞美魏晋风流。“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更是将贾宝玉对人间温暖的渴望写了出来。可见,贾宝玉的心思是更加单纯的。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元妃省亲的场合下写诗。
贾宝玉之前在题写省亲别墅的匾额的时候都还想着应该颂圣,应该符合应制的要求,而贾元春让他写诗的时候他却丝毫忘记了颂圣。我觉得是因为贾宝玉觉得这些匾额是和大观园里的亭台楼阁对应的,省亲别墅是皇家园林,匾额里应该有颂圣的内容。但是写诗的时候,也歌功颂圣,就显得有些鄙俗了。
贾元春让贾宝玉写这四首诗是因为她最喜欢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和稻香村这四处地方。我们都知道,这四处地方后来的主人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和李纨。这四处地方的名字也是贾元春自己取的。这四个名字或典雅,或质朴,都和其对应的房屋十分相得益彰。可见,贾元春也有不错的才思。
薛宝钗十分善于察言观色,她看出贾元春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就揣测贾元春不喜欢“香”字和“玉”字。所以就提醒贾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可见,薛宝钗心思缜密。有趣的地方在于,贾宝玉写的是“绿蜡春犹卷”,这句诗是化用的唐代诗人钱珝的“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贾宝玉或许是因为紧张,居然只记得后面一句,忘了前面一句,还要薛宝钗来提醒他。
贾元春是一个很有包容心的人,她欣赏龄官的才艺,对于龄官不愿意演《游园》和《惊梦》,只愿意演《相约》和《相骂》两出戏,贾元春毫不在意。可见,贾元春愿意欣赏那种性格有棱角的人。尽管,她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
元妃省亲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富丽堂皇,让贾宝玉戴着的通灵宝玉都心有所感。它感激一僧一道将它带到人间,让自己有机会见识这样的场面。回想起自己过去那清冷孤寂的生活,石头对现如今的生活还是很满意的。也难怪一僧一道会说这块通灵宝玉被声色货利所迷了。
总之,元春省亲是《红楼梦》里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的内容也非常值得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