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草原法则的胡族,令人咋舌的权力篡夺

五胡十六国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几乎每一年都有很多战事发生,前两期我们讲了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以及石勒如何建立后赵,关于羯族我们还没有讲完,本期我们来讲羯族中另一个论凶残还要胜过石勒几分的人,石勒的侄子石虎。

少年时的石虎便显现了其残忍好杀的一面,石勒饮马长江之后,成为了中原地区让人闻之丧胆的杀神,石虎便在此时到了石勒的身边,而在石勒身边,石虎常以杀人取乐,其性情之残忍让有凶神之名的石勒也为之心惊,甚至一度想杀掉这个侄子。

其其骁勇,在当时堪称无敌,被石勒置于军中,一代暴君的杀戮之路就此开始。

与勇猛且智计亦是出众的石勒不同,石虎只能称之为一介莽夫,312年算是石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带兵,石虎率骑兵两千攻寿春,结果遇到了晋朝辎重队,全军立刻冲上去抢夺,结果被晋军趁机杀败,可见其治兵能力。

虽是莽撞,但凭借着无敌的悍勇,石虎也在乱世之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因当时的北方地区陷入混战之中,而且石勒的凶名在前,中原大地的各方割据对羯族军队都会忌惮几分,或是有心,或是无意,石虎便在这威名之上又添上了凶名。

羯人茹毛饮血,中原地区陷入战火之中,百姓流离失所自然无人耕种,饥荒便是常有之事,而石勒、石虎的军队自己不事生产,其军中也几乎不带粮草,每每都是破城之后抢掠,而若是短时间无法破城,那么其军中的粮草便换作了人。

如果说石勒食人肉还只是为了以凶恶来震慑各方,但石虎不同,从一些史料中的描述来看,其是真的是个喜食人肉的恶魔。

一些野史中记载羯人军队行军不带粮草,而是带数千女子,便是出自石虎军中,在石虎的带领下,这些本就茹毛饮血的羯人自行下效,也开始将人肉视作军粮,晚上淫辱,白天宰杀,是以在当时,提及石虎之名足以止小儿夜啼,可见其人之凶残。

而石虎本又是当时无人能敌的猛将,与敌作战时常身先士卒,上官都是如此,下面的士卒又岂会不用命,就这样,凭着恶魔之名又加上自身的悍勇,在面对早己破坏的中原各方城池,自然无往不利,这也是其虽然莽撞无谋,却依然战功赫赫的原因。

石虎嗜杀,破城后屠城之举不胜枚举,其人喜怒无常,便是自己亲信,也时常前一刻笑脸相迎,后一刻挥刀而至,而遇到投降者,也从不作安抚,只凭一己喜好杀人,投降者常被其杀全族。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石虎就是石勒的一把刀,一把无坚不摧的刀,至319年,石勒在当时为数不多的对手祖逖被石虎击败,祖逖自此一蹶不振,失去了与石勒正面对抗的能力,石虎因功被石勒封为中山公。

随着刘聪病死,其继任者被靳准杀死,石勒与刘曜起兵讨伐靳准,虽然平息了靳准之乱,但刘曜与石勒也自此交恶,石勒割据河北自立赵王与刘曜分庭抗礼。

之前说石勒在这一时期的对手并不多,笔者以为只有两人,一个是祖逖,另一个便是刘曜。

有了称帝之心,石勒、石虎便开始了控制自己的杀戮,在扫平其它割据势力后,也不再滥杀屠城了,改为安抚,同时将俘获的士族收降为己用。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石虎就完全不再嗜杀,在攻取泰山郡后,石虎依然将守将烹杀然后让其妻儿自食其肉,并将降卒全部坑杀。

322年,石勒立儿子石弘为世子,石虎心生不满,叔侄两人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石虎认为石勒是在自己的帮助下才有了如今的成就,便是日后要传位也应该传给自己,为什么要传给没有任何贡献的儿子。

328年,石虎主动攻前赵,被刘曜大败,刘曜趁势反攻洛阳,石勒被迫亲自率军救援,并最终大败刘曜,刘曜军几乎全部被杀,随后石勒杀死刘曜,并派石虎进入关中,石虎率军四处攻击,由于前赵军主力己灭,石虎率军犹如摧枯拉朽,不久刘曜之子刘熙及前赵一干王公大臣全部被抓,长安城守将也献城投降,前赵自此灭亡,石勒自此一统中国整个北方地区。

330年,石勒称帝,封石虎为齐王,并给予其子极大封赏,但对于这些石虎并不满足,先前石弘被立为世子的积怨变的愈发深厚。

因石虎时常与人言称,若石勒死去,自己必将杀尽其子嗣,被有心人告至石勒处,并劝石勒早点将石虎除掉,以防后患,但石勒依然认为石虎只是个莽夫,说的只是些口无遮拦的话,并没有理会,同时让太子石弘参与政事,得知消息的石虎更是不满到了极点。

同年六月,石勒病重,石虎趁机控制皇宫,石勒因对对此一无所知,临死前依然嘱咐石虎要辅佐太子。

七月中,石勒病死,石虎提刀押着太子石弘入大殿之中,将一干大臣当着石弘的面砍死,石弘害怕至极于是称要把帝位让给石虎,石虎虽然想要帝位,但又不愿背负骂名,含怒将石弘逼上帝位,并命人将石勒的尸体扔到不知名的山谷之中。

石弘即位后,石虎把持了后赵朝中的所有政权,官拜丞相,封魏王,然后将自己的儿子全部封王,同时将忠于石勒的大臣全部调任闲职,安插自己的亲信,将石勒子嗣嫔妃全部软禁,并将宫中财物全部运至自己府中,仅过一个月,石虎又杀掉太后。

针对石虎的行径,石勒封在其它地方的子嗣起兵反抗,因石虎兵强马壮,这些反军纷纷投降南方的东晋,但东晋对于北方纷乱的局势并没有进取的心思,致使石虎很快将这些叛乱平定。

334年,石弘仅仅登基两年之后,石虎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野心,他将石弘等石勒的子嗣全部软禁,然后杀掉,石虎称帝。

从这些杀戮,权变,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侵入中原的异族毫无礼义廉耻,甚至于最基础的道德准则都没有,哪怕是已经占据中原,身居高位,依然改变不了其内心中草原法则强者为尊的事实,所以石勒篡刘氏政权,石虎篡石勒政权,显得稀松平常,只是可叹,我北方汉地百姓却在这等恶魔的治下苟求一息。

本文图片皆取自网络

(0)

相关推荐

  • 「莽莽十六国」羯族人石勒和暴虐的石虎

    ​上两回都谈到了石勒,石勒是羯族人.羯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目前这个民族已经消失了.关于羯族的起源,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来源于匈奴的别部,但羯族人肯定又不同于匈奴人.羯族人在中国古代这个舞台上闪耀的 ...

  • 魏晋南北朝风云十六国之后赵

    上回讲到,匈奴大单于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史称前赵)被后赵石勒消灭,仅仅存在了二十六年,刘渊所建立的前赵政权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中原地区,但由于他实际上他还是要依赖各地诸侯才统一中原的,仅仅依靠匈奴一个民族 ...

  • 羯族,草根奋斗史,毁于暴发户心态

    中国历史上,无数个少数民族曾大放异彩,有与强汉对峙四百余年的匈奴:有建国无数的鲜卑:有短暂辉煌的氐族:更有一统江山的蒙古和女真.若是论及在华夏大地上最残酷的,那无人能出蒙古之右,毕竟金人亡国后十不存一 ...

  • 帝王说-71:石虎

    帝王说-71:石虎 石虎是后赵的第三个皇帝,他是石勒的侄子,石弘的堂兄,按理说他是与皇位无缘的,但是石虎这个人的能耐还是很大的. 在石勒驾崩后,虽然太子石弘即位,但是石虎迅速地笼络权力,成功将石弘架空 ...

  • 禽兽王朝——后赵

    后赵是两晋时期北方十六国之一,建立者是石勒.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哪五胡?匈奴.鲜卑.羯.羌.氐. 最先起兵造反的是匈奴,而差点把汉族灭族的则是羯族. 羯族如今已经消失,族源已不清,有来自欧 ...

  • 河南话和希伯来语同音同义词 - 羯胡族的由来

    全球大概2000多种语言,汉语族属汉藏语系.汉语又是单一语言,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五分之一人口作为母语.其有三大类,国语,普通话,方言.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使用普通话.先秦以前的春秋战国 ...

  • 冉闵邀请东晋共击胡族,东晋为什么选择无视

    前几期笔者讲过冉闵,虽然后世对冉闵的争议比较多,但笔者认为,不管其是不是有私心,但他为了获得汉人的支持屠杀胡人,就足以让身为汉人的笔者推崇,本期也不是与大家争论冉闵是不是民族英雄的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 ...

  • 当我们内心信奉丛林法则,我们就会逼孩子拼命学习

    有个孩子抑郁症辍学了,妈妈经过很长时间的心理咨询,妈妈终于明白.如果一个人思想不变,无论自己怎么样爱孩子,我们都是在伤害孩子.所以一个人思想中毒,即使是一个好人,他也在做恶的事情.所以这个妈妈痛哭流涕 ...

  • 江统《徙戎论》:西晋王朝错过的最后一次解决胡族之患的良机

    西晋初期,西北鲜卑.匈奴.氐.羌等胡族叛乱频生,等到元康年间的氐人齐万年叛乱被平定之后,江统深忧当时四方胡族乱华的危机,作<徙戎论>陈述胡族之患,以及利用迁移的方式解决胡族对西晋王朝威胁的 ...

  • 从晋初西北“秦凉之变”始末,探析西晋无法迅速平定胡族叛乱原因

    导致西晋王朝最终覆灭的胡族之乱,其实在西晋初年便在西北有所呈现.当时刚经历乱世,中原纷乱,让西北胡族力量开始有所异动,其中鲜卑人秃发树机能发动的"秦凉之变"规模极大,对于西晋王朝在 ...

  • 属国胡骑:为汉朝而战的胡族骑士

    匈奴金羊 在西汉军队的序列 有着一支从北方草原上的敌军转化而来的队伍:属国胡骑,他们帮助汉朝做到了知己知彼,并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这背后的时代精神和经济因素都是值得深刻挖掘的. 一.历史渊源 很多匈 ...

  • 胡族冒引华夏名人为先祖

     很有意思的一篇文章,也是代表南北朝时代的一个特点,也就是我说的,郡望化实际上就没有意义了,到处都是名人崇拜和郡望崇拜.而谱系的虚构,则从士族时代开始,愈演愈烈,直到现在.值得好好反思,去伪存真. - ...

  • 中原首个胡族皇帝,痛骂曹操,祭祀刘禅,想要复兴汉朝

    自古夷狄为中国患者有矣,未闻入而帝中国也者,有之,自刘渊始. 刘渊,<晋书>中名刘元海.称其出生之时,"左手文有其名".不过在<别本十六国春秋>里记载的是& ...

  • 五胡十六国略谈(十六)前燕鼎盛时版图,及鲜卑族、慕容姓氏的追溯

    前燕灭冉魏后,进军中原,疆域版图扩大到鼎盛状态 在五胡十六国略谈(十四)里提到,公元352年四月,悼武天王冉闵与慕容恪在"廉台之战"中决一生死,冉闵以一万步兵激战慕容恪的十四万骑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