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辨治呕吐心法(上)

呕吐此病的核心病机浊阴不降,胃气上逆

胃气之所以上逆,是因为五脏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津气运行障碍,水液谷精停滞于胃,或饮食痰浊直接阻碍中焦升降之机,引起胃气逆而不降的结果。所以呕吐是脏腑功能失调,津气运行不畅互为因果的病理改变。病位虽在中焦,病机却关乎五脏,形成浊阴不降的机理。

治法调中降逆

浊阴不降而呕,法当调中降逆,复其生理之常。故常选用半夏、生姜、砂仁、陈皮、竹茹、苏叶、藿香、吴茱萸、代赭石等药为主,组成调中降逆之方,调其气机,祛其湿浊。方如橘皮竹茹汤、小半复汤、大半夏汤、旋覆代赭汤、半夏茯苓汤、旋覆花汤等都体现这一法则。

临证所见的呕吐病机可分为九种。

1、浊饮停聚,逆而不降。

此证临床最为常见。

因为所有致呕之因,均可导致水液运行障碍,升降失常故也。

胃液的多少,与胃气的正常和降与否紧密相关。胃津适度,胃气自然和降。

若因脾胃素虚,运化力弱,或因时值多雨季节,或因居处卑湿,汗液不能正常外泄,水湿内归胃肠,影响脾胃纳运功能;或因恣食生冷,脾阳受伤,运化失司,遂致胃不游溢精气归脾,脾不转输水精归肺,水液储留,浊阴上逆而呕。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太阴之复,湿变乃举……唾吐清液。”

观诸调中降逆之方中多有半夏、茯苓、砂仁之属,借其燥湿、化浊、淡渗之功,去其潴留痰浊,恢复脾胃健运。俾中焦健运,湿浊下行,则呕吐可止。再以气与津液的关系分析,三焦是津气升降出入的通道,津液流通则气机通畅。

|编者按:此证常见呕吐清水痰涎、胃脘痞闷,纳呆,苔白腻,脉滑之症状。方可选用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等以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2、肝胆有病,横逆犯胃

就肝胆与脾胃的关系而言,肝脾主升,胆胃主降,胆气的下行,有助胃气的和降,而胃气的和降,亦有助于胆气的下行。设若恼怒伤肝,木失条达,或肝胆有热,横逆犯胃,遂致胃浊上逆而呕。若肝胆疏泄之机受阻,气郁湿滞,壅于少阳三焦之腠,刺激少阳三焦之膜,则呈干呕。此一机理,临床最为多见,故黄元御谓“胃本不呕,胆木克之则呕”。

此证既有口苦、胁痛肝胆证象,又有呕吐、恶心、脘闷食少等脾胃证象。呕吐仅是现象,引起呕吐原因,则因肝胆有病影响脾胃。

所以应把治疗重点放在肝胆,在疏肝与柔肝的前提下配伍降逆药物,如大柴胡汤、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就属此种配伍形式。

根据“胃本不呕,胆木克之则呕”的理论,一般呕吐亦可配伍适量柔肝的白芍,缓肝的甘草、大枣,镇肝的代赭石增强止呕效果。这种用法是针对胃部痉挛所致的呕吐施治,很有实用价值。

|编者按:肝气犯胃见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舌边红、苔薄腻、脉弦者。还可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治疗。

3、温热疫毒,侵犯胃肠。

温邪上受,由肺卫顺传三焦气分,湿与热合,内侵胃肠;或饮食不洁之物,疫毒不正之邪,直接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水液运行障碍,气机升降失调,浊阴随之上逆,呈为呕吐。《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火郁之发,民病呕逆。”正是指此而言。

|编者按:此证常可见:霍乱吐利,胸闷脘痞,舌苔黄腻,小便短赤。方可选用连朴饮:黄连12g山栀9g厚朴15g制半夏12g石菖蒲6g豆豉9g芦根20g。

4、食积阻滞,胃失和降

多由暴饮暴食,食积中阻;或因脾胃运化不及,饮食稍有不慎,即呈积滞内停,胃失和降,逆而泛酸作呕。

|编者按:方可取保和丸、楂曲平胃散

5、肠道壅滞,浊阴上逆

就胃与肠的关系言之,胃居上而肠在下,上下贯通,本为一体。在正常情况下,胃肠共同完成纳运升降的功能活动。肠道的通调,有赖胃气的和降;胃气的和降,亦赖肠道的通调。设若胃失和降之常,就要影响肠道传导;肠道传导阻滞,亦将阻碍胃气正常顺降。故胃气上逆之证因肠道不通而致者,间亦有之。

治疗呕吐,尤须考虑下部是否有所阻滞故仲景提出了“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的治疗原则。《丹溪心法附余》也说:“呕吐证忌用利药者,此言其常;然大小肠膀胱热结不通,上作呕吐隔食,若不用利药开通发泄,则呕吐何由而止?”

仲景用大柴胡汤、大黄甘草汤通大便以治呕吐,即体现了病在上,求之于下的治疗方法。

6、风寒之邪,内侵胃腑

肺胃不和之呕,多因患者脾胃素虚,一遇气候突然变冷,机体不能适应,风寒侵犯体表,影响肺卫的正常宣发和水津的正常敷布,津气不能正常运行,由少阳三焦内侵胃肠,遂呈呕吐,亦即《素问·举痛论》所说:“寒气客于胃肠,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此证既有风寒束表证象,也有胃气上逆之呕,自当选用疏风散寒宣肺药物以解在表的风寒,宣降闭郁的肺气,在解表的基础上和其肠胃。

所以本类方剂常选具备解表和里两种作用的苏叶、藿香、生姜之属与砂仁、半夏、茯苓等药组合而成。如不换金正气散、黄连苏叶汤即为肺胃不和的呕吐而设。

|编者按:不换金正气散组成:(厚朴、苍术、陈皮、半夏、藿香、甘草各一钱,草果五分。加生姜三片,枣三枚)

7、中焦虚寒,胃失和降

《圣济总录》云:“人之阴阳升降,三焦调顺,脾胃和匀,乃能腐熟水谷,变化糟柏,传泻行导,下走肠间。若脾胃虚冷,水谷不化,则阴阳痞隔,三焦不调,浊阴之气不能下行。奔冲于上,故发为呕吐。”景岳亦说:“胃本属土,非火不生,非暖不化。是土寒者即土虚也。土虚者即火虚也。故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余言呕因胃寒,是寒多虚也。”

|编者按:方可选砂半理中大半夏汤、大建中汤、半夏茯苓饮子(六君子汤加附子、丁香)加减。

8、气化不行,水逆犯胃

就胃与肾的关系而言,胃中津液经脾的转输,肺的宣降,下流归肾,通过肾阳的气化蒸腾,使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脾胃是否为湿所困,常与肾的气化功能是否正常有关,故有肾为胃关之说。设若肾的气化失常,三焦水液壅滞,则脾之输机虽运胃之关门不开水无外出之路随三焦逆而上行,回归于胃,遂呈水入即吐之证。

肾阳虚衰,气化不行,水邪从少阳三焦上逆犯胃,常以小便不利或不通与呕吐同时并见为特征,但须兼见舌体淡胖才是阳虚水泛机理。

亦有表证初起,即影响肾的气化功能障碍而致水邪上逆者,如《伤寒论》所谓“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即是。此种机理,当用桂枝、附子温阳化气,恢复肾脏生理之常,再用茯苓、泽泻淡渗利尿,祛除已停之水,俾气化正常则不治吐而吐自愈。方如五苓散、真武汤

9、胃阴不足,胃失和降

胃阴不足而致呕者,间亦有之。多因平素过食辛燥,暗耗阴津;或因气分热炽,津液被劫,润降失常,以致上逆而呕。故《证治汇补》指出:“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

|编者按:可选用麦门冬汤,或沙参麦冬汤合橘皮竹茹汤、益胃汤加减治疗。

由此可见,肺脾肝肾功能异常,津气失调,均可导致呕吐。

临证之际,应当谨察上下内外,分析升降出入失调原因,才能深刻揭示致呕本质,明辨证性,据证施治,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立法组方】

胃气上逆证候,有寒有热,有虚有实,临证组方,不可不审。

寒证呕吐 呕吐清冷、舌淡、苔白,常兼脘腹疼痛,喜热恶凉,四肢逆冷,舌淡苔白,脉象沉紧。宜选吴茱萸、丁香、砂仁、半夏等温性降逆药与干姜、桂枝、附子同用以温中降逆,方如砂半理中汤。

热证呕吐 以食入即吐,烦躁口苦、吐酸舌红苔黄脉象弦数为主证,当用竹茹、赭石、半夏等降逆药与黄芩、黄连、石音、芦根等药配伍以清热降逆,方如黄连温胆汤。

虚证呕吐 尤为多见,久病、舌淡、脉弱属虚。应当选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之属补气健脾,如治虚寒呕吐的砂半理中汤虚热呕吐的竹叶石,纯属脾虚呕吐的香砂六君子汤,均配补虚之品即是。张景岳说:“凡胃虚作呕者,其证不一,当知所辨。若胃脘不胀者,非实邪也胸膈不痛者,非气逆也。内无热躁者,非火证也。外无寒热者,非表邪也。无食无火而忽为呕吐者,胃虚也。呕吐无常而时作时止者,胃也。食无所停而闻食则呕者,胃虚也,气无所逆,闻气则呕者,胃虚也......因病误治,妄用克伐寒凉,本无呕而致呕者,胃虚也。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入中焦而不化者,胃虚也。食入下焦而不化者,土母无阳,命门虚也。凡此虚证,必皆宜补。”

呕吐当以调气为先

呕吐由于胃气上逆,自然当以调气为先,治呕诸方常用陈皮、苏叶、藿香、砂仁之属,这些药物,既寓治呕当先调气之意,也具芳香化湿之功。对于气机阻滞,湿浊内停,浊阴上逆之呕,可用此以化其湿浊,畅其气机。

由于引起胃气上逆的原因很多,有因肺气失宣,出入受阻而致者;有因肝胆气郁,横逆犯胃而致者;有因肾气不纳,冲气上逆而致者。

所以,本类方剂又常配伍苏叶、枇杷叶、桔梗、杏仁之属以宣降肺气,俾肺气宣发,出人无阻,则升降自调;疏达肝胆气机的柴胡、枳壳、木香之属,令木气不郁则胆胃自和;纳气入肾沉香、黑锡之属,使冲气下行则胃气自降。究其调气目的,总在恢复五脏气机升降出入之常。

综上,呕吐病机,涉及五脏,可谓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呕,非独胃。此外,呃逆虽属膈肌痉挛,亦有因中焦气机上逆而致者

(未完待续,之后还有调中降逆代表方剂讲解以及顽固性呕吐陈老诊治经验和验案。)

编辑|袁韬

校对|任珂慧


(0)

相关推荐

  • 推陈出新小柴胡,加减百搭治百病

    推陈出新小柴胡,加减百搭治百病 小编通过近段时间的了解,感觉小柴胡汤就是虎虎生威机灵无敌小将军.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系出名门,历史悠久 [久仰大名] 柴胡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原 ...

  • 大、小柴胡加减汤

    (一)和解发表类方证治鉴别 此类衍化方常以小柴胡汤加辛散解表药为主组方.一以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一以透解太阳表邪,既可两解太少,又使少阳之邪自内达表透出太阳而解,自无内陷之虞.用治太阳少阳同病,既见往来 ...

  • 赵绍琴老辨治湿热证十法

    赵绍琴 老先生生于三代御医之家,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顾问,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顾问,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湿热证 一般分为:湿阻.凉遏.寒凝.冰伏四个阶 ...

  • 胃食管反流病辨治思路(上)

    □ 王付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引起的一种疾病,病理改变以食道中下段黏膜充血.水肿.破损,表面糜烂及浅小溃疡,或狭窄为主.中医辨治分型胃食管反流病较西医治疗 ...

  • 陈士铎《辨证录》辨治呕吐妙法撷菁

    <辨证录>是清代名医陈士铎的重要著作,全书总计15卷,共分为126个疾病门类,涉及内外妇儿各科.陈士铎在这部论著中重视辨症状,抓主症,叙述每一例病证的主要表现时,言简意赅描述主要症状,而略 ...

  • 白发、脱发难治?陈老创通治之方

    对于毛发脱落变白的病理认识,历来均从精亏血少立说,吾师通过对本病的长期临床观察研究后认为:本病与精血亏虚确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绝非精血亏损一端.精血流行障碍或布运无力,也可导致本病发生.吾师强调,在本 ...

  • 陈老用“升降“法(上)

    陈潮祖教授结合临床实践,集毕生治法研究经验,提出了"调津"."解痉"."升降"等特色治疗大法,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中医治疗学内容.其中" ...

  • 陈老脉诊心得(上)脉象的本质

    陈潮祖: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桡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脉象的浮沉.迟数.大小.弛张.滑涩.结代及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 ...

  • 伤寒论六经辨治“皮肤病”心法

    2021-08-14 10:01·徐小丽LittleLily 笔者在多年临床中,宗<伤寒论>六经辨证思路,将经方活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常常收到很好的疗效,有时甚至是异乎寻常的疗效.然如何运 ...

  • 唐江山辨治便秘心法(内含10个小验方)

    第 1604 期 作者 / 丁东翔 郑立升 肖辉煌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 ...

  • 陈安民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过敏性紫癜治疗思路归纳

    背景:陈安民教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医疗工作近五十年,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