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头伏,俗语"雨打伏头,晒死牯牛"啥意思?头伏下雨好不好?

广告合作QQ:66689781

头伏就是入伏,是三伏天的开始,进入头伏,炎热的夏天将正式拉开序幕,一直热到中伏将达到顶峰,古代历法规定"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是说,在夏至过后的第三个庚日对应的曰期为头伏的第一天,即入伏的曰期,其中,庚日就是古代历法上的""干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按此方法推算,今年的入伏日期是公历7月11曰,农历六月初二日。

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昼长夜短,白天积累的热量,远运大于晚上散发的热量,再加上空气湿度增大,因而三伏天的天气让人闷热难熬,是一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农作物在一年中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最强的季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三伏天的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农民担怕"伏旱",所以农民非常关注入伏后的天气情况。

而在古代农耕时期,又没有天气预报的条件下,人们只好用某一特殊日子的天气来预测后期的天气变化情况,所以在古代民间流传下来了许多关于预测天气的俗语,如:俗语"雨打伏头,晒死牯牛。"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如何理解其语意呢?伏头下雨到底好不好?

"雨打伏头,晒死牯牛。"从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如果入伏的第一天下雨的话,整个三伏天会既热又干旱,就连非常耐热的牯牛,也抗不住如此的高温而发生被晒死的现象,其语意告诫后人,如果入伏当天下场雨的话,是不好的预兆,后期整个三伏天会干旱少雨,而且温度也非常高,就连耐高温的牯牛也招架不住酷热的天气而热死。

再者,三伏天如遇干旱少雨,再加上强光高温的天气,在古代农耕时代,又没有浇灌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如果干旱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绝收的后果,所以,入伏当天下雨的话,预示年景不好,农作物收成会减产甚至绝收,老宗祖其意告诫后人,如遇这种天气,要人们早做抗旱防暑的准备工作,古人用这种方法预测天气,不管准确率如何,也从侧面折射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最后,提醒大家的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关于与预测天气相关的俗语,都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所以每句俗语不能用于所有地区,如今天我们谈讨的农村俗语"雨打伏头,晒死牯牛。"只适应于我国南方地方。

还有相反说法的俗语"头伏下雨,伏伏有雨。","雨淋母伏头,炕头起蘑菇。"说的是入伏天下雨的话,后期会雨量多,因降雨频繁,房屋内的空气湿度大,连炕头上都长出蘑菇来,这虽有点夸张,但也从侧面衬托出了下雨之多。

小结:由上可见,农村俗语都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我们对其理解不能一概而论,这是我们学习我国民间传统俗语文化应值得注意的一点,你说呢?有不同看法,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