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奇观】四眼井
【泽州奇观】
四眼井
泽州县大阳镇,古称阳阿。四眼井是大阳镇的八大奇景之一。位于镇政府门外坡下左侧。井上盖有一直径九尺厚一尺有余的大磐石,磐石之上凿有四眼,可容四只水桶同时打水,故名“四眼井”。关于四眼井的传说有很多。有人说秦汉时就有了,有人说是明初所打,其中,有关元朝末年的说法流传最广。
据传说,元朝末年,泽州一带遇上了大旱,大阳也不例外。从秋天种下小麦一直到来年五月,滴雨未落。骄阳似火,晒的田地都裂了缝,村里村外水井枯干,村民见水就抢。
崔仕仁,祖居阳阿人氏,因上过私塾庠学,人称其为“先生”。崔先生从小聪颖好学。天文地理,易经八卦无不知晓。满怀壮志本想报效国家,无奈朝廷连年战乱腐败不堪?遂与同窗好友卜昌铭结伴同去,四处游历。那年,两人回转崔仕仁故里,正好碰上大伙在抢水喝。两人看到这这一幕,不由相视而笑,彼此相照不宣。并告知大家“阳阿水源相当丰富,只须打口大水井问题就解决了”。这句话无异于晴天霹雳,村民马上把两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虽然有所怀疑,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请两位后生给指个地方。然后就跟随二人从西门口沿前河道向下而寻,一路走过南大桥没多远,众人停了下来,崔仕仁抬手一指“就在这里吧”。时下大旱当头,大伙一听选好了地方,说干就干。铁锹锄头齐上阵,所有人轮翻不停的打了三天三夜,水出了。此时,五更刚过,因为见到水源兴奋异常,大家伙正议论的欢,井中突然冒出一根水柱,足有碗口粗,冲出平地二尺多高。看到这么大的水,村民们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可是,惊喜还没过,难题就来了。砌井壁的砖都拉到井边了,可是因为水源太大没法砌。正在犯难之时,崔先生说了一句“是时候了”,就把衣服鞋袜脱掉一头扎进了大水之中,不见了。
过了大约一顿饭的时间,崔先生从水中钻了出来,告诉大家“井底有五个水眼,我把它暂时堵上了,请大家抓紧时间把井壁井沿砌好,之后再放开”。两天之后,一切就绪。崔先生下到井中放开被塞上的水眼,放完第四个的时候,井中水位上升到离井口五尺左右便不再上升了。水深两丈五尺,水量充足,不管用去多少都保持着稳定的水位。
水井打好后,阳阿人为了纪念崔先生的功德,编有歌谣“四眼井水亏仕仁,吃水犹念打井人”,至今尚在流传。
阳阿
位于泽州县西北部25公里处的大阳镇,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丰厚,闻名三晋的千年古镇。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冶炼之乡,并有“九州针都”之称。镇内现存有晋城规模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那幽邃的老街,古朴的民居,恢宏的寺庙,都记录着它历史上曾经的辉煌。据史料记载,大阳早在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就被汉高祖封为阳阿侯国,并封卞欣为阳阿侯。后汉设为阳阿县,直到隋文帝统一全国后,才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县治,从而大阳先后为高都郡和泽州县所管辖,其县治从西汉至隋朝历经700多年。明清时期,镇内人口不断增加,村镇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户分五里、人罗万家,生意兴隆,商贾云集”的大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