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话,了解灵璧石历史!


编者按:回归传统,溯源文脉。2016年末,《宝藏》杂志新辟“传承经典”专栏,拟从历史传承、审美特征、创作规律、系列作品等方面介绍传统赏石相关知识,抛砖引玉,欢迎惠赐洞见专稿。

先秦时期    灵璧石文化萌芽

石文化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从实用性逐渐发展为重色彩、质地,进而成为审美对象,这个时期为石文化的萌芽期。

《尚书》中列举九州上贡的物品中记载:青州有“铅松怪石”,徐州为“泗滨浮磬”。这里提到的“泗滨”就是今天的灵璧县一带,而“浮磬”,就是指用灵璧石制成的磬石,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且为皇权、礼治的象征。这是灵璧石文化的最早记载之一,也是灵璧石文化史的最早记录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    灵璧石钟磬之声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纷争,所遗记载不多,但这时期出土的曾侯乙磬却让我们看到了灵璧磬石文化发展的空前程度。

(曾侯乙墓编磬)

曾侯乙墓编磬1978年出土,磬架高109厘米,长215厘米。共32块石磬。这是迄今所知造型最精美、磬块数量最多的编磬组合。

秦、汉时期    灵璧石灵魂附体

秦、汉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石文化由自然崇拜向自然神灵转变。赏石除自然属性外,又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属性。一池三山的园林构图形式在中国逐步形成,观赏石文化也成为园林中一门专门艺术和学科,奇石作为艺术品在园林中被广泛应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灵璧石林园兴起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虽时局动荡,但在思想上却呈现多元化。一部分文人雅士思想活跃,向往田园生活,纵情自然山水,追求潇洒飘逸的情调。而在玄、道、佛学的影响下,崇尚自然之风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赏石文化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而灵璧石文化也逐步进入园林家庭。张正见的《灵璧石赋》是灵璧石发展史上第一篇灵璧石之赋。

隋唐五代时期,灵璧石玩出高雅

隋唐是继秦汉后又一个大的社会昌盛时期。百家齐鸣,儒、道、佛三教并举,贵胄文人游山玩水蔚然成风。赏石、藏石活动及赏石诗文的大量出现,都大大提高了当时的赏石意境和艺术品位。涌现出一大批如李白、白居易这样的赏石家。他们引领的浓缩自然山水的艺术手法,以及包含抽象哲思的赏石内涵,成为一代赏石特色。而灵璧石文化借此春风发展昌盛。人们除了用于点缀园林外,又将“小而奇巧者”用于案头清供,并以诗文记述歌颂,使灵璧石的人文色彩加重。

宋代时期,灵璧石玩出水平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发展的时期,园林和赏石文化同其它文化现象一样达到鼎盛时期,赏石与收藏方面的文章著作相继出现。如杜绾的《云林石谱》、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叶梦得的《石林记》《宣和石谱》等,使观赏石由单纯的文字描述发展到图文并茂。这一时期赏石主要以赏形为主,石种主要以灵璧石和太湖石为主。米芾还提出了相石“瘦、漏、皱、透”四要素作为太湖石标准,后被灵璧石借用。另一位大家苏东坡则为灵璧石写出了千古名篇《张氏园亭记》。另还有如宋徵宗、載复古、范成大、苏轼等一大批赏石藏石名家。

金、元时期,灵璧石低调做“石”

金、元时期,观赏石艺术发展处于低谷。但在帝王与文人雅士中,始终未有间断过。如忽必烈、金世宗、赵孟頫等人。尤其在文人中多是厌弃官场生活,有“五斗折腰惭为县,一生开口爱谈山”之风。他们收藏、欣赏虽规模不大,但也为灵璧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薪火相传的作用。

明代时期,灵璧石的上行下效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与灵璧石有天缘。据《帝乡记略》记载,朱元璋在做“游方”和尚时,曾从灵璧带走一方磬石“云牌”挂在皇堂寺(原名于皇寺),用膳时敲击,招集寺僧进餐。后朱元璋称帝时,为了“耀灵显吉”“肇基帝运”,指令专人到灵璧置办石磬,以为登基庆典之用。由于皇帝对石文化的重视,赏石之风日盛,藏石品种更加丰富,几架等极为研究精制。这时期灵璧石是主要收藏品种。而论灵璧石的著作有《长物志》、《素园石谱》、《妮古录》、《灵璧石考》等。

清代时期,灵璧石的融合发展

清代是园林发展迅速时期。圆明园从雍正到乾隆时期得到发展,在园内四十景中,多有“奇石削列,为坻为碕,与屿为奥”。其中灵璧石佳品丛集,灼灼其华。清代灵璧石文化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赏石文化与书画文学艺术的相互渗透,如郑板桥的《竹石图》、赵尔丰的《灵石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石隐园》等都为灵璧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现代时期,灵璧石文化全面开花

进入近现代,观赏石文化与时俱进,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灵璧石借助新时代生产力,发掘出多个新品种,如灵璧珍珠石、灵璧蜿螺石等。同时,在梳理总结前人著作文献中,有关灵璧石的研讨会、论文集和灵璧石文化系统宣传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灵璧石文化在这一时期,借以传统文化魅力在赏石艺术中独领风骚。

据史料记载,中国灵璧石以前最早只记载为“磬”“磬石”“灵石”“巧石”或“泗州石”“泗滨石”“泗滨浮磬”等。宋政和七年改零璧为灵璧县,灵璧石之名方在史书上出现。故在宋以前的文献资料里很少见到“灵璧石”三个字。

(0)

相关推荐

  • 东方瑰宝 中华国粹

    稀世奇珍,高贵典雅,传世之宝,誉满神州. 灵璧奇石--因产于安徽省灵璧县而得名,是开发较早的一种奇石,位列中国四大名石之首. 灵璧石以悠久的历史.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图案.嶙峋的肌肤.斑驳的纹理.委婉的 ...

  • 谁知片石多情甚

    世界上有一种物体,藏于土里,隐于山中,人类不知道它们何时出现,也不知道它们何时灭亡.它们走过了漫长的历史,经历了地球的更替,吸收了日月的精华,所以缤纷瑰丽:它们具有自然性.矿物性.泥土性,所以丰富高雅 ...

  • 赏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赏石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是其启蒙时期,先秦时期逐步形成,秦汉魏晋持续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鼎盛,金元时期滑向低落,明清时期恢复发展,基本上是一个"抛物线 ...

  • 正六斋收藏奇石价格

    ​国最著名的四大奇石有东坡肉形石.岁月.小鸡出壳和中华神鹰.东坡肉形石现藏于"台北故宫",因其栩栩如生的外形成为了四大奇石之一.岁月属戈壁石类,这块奇石约为成人 中国四大奇石 拳头 ...

  • 中华赏石园,看不尽的锦绣奇石

    ★旅游地点:无锡中华赏石园 中华赏石园位于吴文化博览园主体功能区北入口,公共交通不是太便利,从鸿声下车后乘坐751支线,大半个小时才有一班车.不过,北依泰伯渎.东邻梁鸿湿.南接鸿山遗址公园的赏石园,门 ...

  • 【灵璧美文】灵璧砭石启示录

    灵璧砭石沉浮录 文/晏金福 何谓砭石?砭石者,以石治病也.砭石治病称为砭术,是中医六大医术(砭.针.灸.药.按跷.导引)之一.现在流行的砭石有刮痧板.刮痧梳.按摩棒.项链.手链等.其实最初针和砭是一码 ...

  • 古人与磬的故事

    孔子之谓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 自从1978年滕州姜屯出土了2400年前的十三枚编磬,引起了音乐考古界极大的轰动,中央电视台为此来枣庄深入采访发掘,并录制<编磬的新生>,1995年10月在 ...

  • 【赏石杂谈】玩石圈:金子般的十句话,句句都精彩

    集宝街--玉见魅力石界 Youth Day 汉语词典中有一个词叫"金玉良言",意思是说非常有价值的劝告和教诲,如同金玉一般宝贵.今天我们就说说在奇石圈里,高手行家们总结出的金子般的 ...

  • 历史上非常有气魄的十句话

    (1)孟子:当今之世,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军队可以改变的主帅,但是即使是普通人也不能改变他的志向!这语出<论语>,表明一种矢志不渝的信念,孔子 ...

  • 中国历史脉络:十句话+宋朝明朝

    小时候就很爱看历史的书,家中藏书不少,并无太多的历史书,加之不太看的懂古文体,那些白话文的书籍倒是看了不少,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我喜欢和老人家在一起侃天,听他们吹水.而我却是个蛮爱听的小孩子,另类的小孩 ...

  • 看懂这十句话,你就看懂了中国历史

    发布时间:2019-05-2910:15 第一句: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先来解释这句话,如果用武力治理国家,国家容易发生暴乱,比如说秦国.元朝,可是 ...

  • 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十句话 犯我中华者 虽远必诛仅排第二

    中国作为现今为止,其文明唯一没有被断代的国家,是件非常自豪的事情.而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特别是霸气威武的诗句. 今天就来盘点下 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出自陈胜吴 ...

  • 十句话说尽中国历史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 ...

  • 经典十句话,适合任何人(受益)

    2天前黑白影子社会 01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心复杂难测,多点防备没错, 因为这个社会表里不一的人太多! 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事要留一线. 02 做人要谨言慎行,做事要三思而行, 说者无 ...

  • 十八万字《左传》浓缩的十句话,史学不朽之言。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共30卷,全书约18万字.<左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是儒家别派的著作. 1.外举不弃仇, ...

  • 金子般的十句话,希望你能抄一遍并且背熟

    水彤娱乐 关注 今天13:26 大图模式 金子般的十句话,希望你能抄一遍并且背熟! 第一句 最好的人生,不是一马平川没有障碍,而是跨过或者绕过路障继续向前:最好的际遇不是不受伤,而是带着伤口依然愿意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