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脉石大家谈】荣耀回归,名师干货分享“筋脉石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引来疯狂点赞

集宝街——玉见魅力石界

Youth Day

前言:

石友们,大家好!【筋脉石大家谈】栏目在广大石友热烈的呼吁声中不负众望,再次荣耀回归。作为2019年第一期节目,在筋脉石爱好者乐园vip群中,群主林林哥特别邀请了老朋友——地质学博士,四十米深蓝老师。为了能够让广大石友对筋脉石有更加详尽的了解,储备更加专业的知识,四十米深蓝老师非常重视本次讲授,呕心沥血,怀着一颗赤忱之心,准备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课程内容条理清晰,干货满满,重点突出,倍受好评,大家纷纷称赞,意犹未尽,表示很期待下一次课程的精彩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四十米深蓝老师一起探索筋脉石的奥秘吧!

各位石友,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在林林哥的这个平台跟大家一起学习戈壁石的有关的知识,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筋脉石的形成原理。我们都知道,戈壁石的大家族里面每一个石种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是天工造物的这种瑰宝,而筋脉石呢,毫无疑问是其中的大明星,筋脉石艳丽的颜色,奇特的纹理,都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它偏重于珠宝的这种属性,更是俘获了一大批原来不是奇石爱好者的受众,可以说,筋脉石是很多人入门戈壁石的启蒙老师,对于戈壁石的推广而言,筋脉石其实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随着喜欢筋脉石的石友越来越多,大家对于筋脉石了解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

但是之前对于筋脉石的成因,好像我们玩石的圈子里面一直都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在介绍筋脉石的文章里所引用的说法也比较多,有的时候还相互冲突,那么我们就尝试着通过对筋脉石进行一些实验室的分析,然后推测还原这些让我们痴迷的大地舍利的形成条件。

本次实验,主要是分为了偏光显微镜下的结构观察和拉曼光谱的分析。因为样本的数量比较少。所以说做的这个分析不一定十分准确,仅仅代表着我们个人的见解来分享给大家,并不能作为一个成熟的结论。也欢迎各位石友老师批评指正,跟我们进行更深一步的交流。

这张图,就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所采用的样本,可以看到样本的筋脉部分凸出的比较明显,轮廓比较清晰,跟主体的基底部分有着明显的质地和颜色的区分,我们首先进行了镜下的观察,把这个实验的样本磨成了0.03毫米的岩石薄片。然后使用偏光显微镜对这个样品的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这张图,就是筋脉石在单偏光镜下的显微特征,我们从偏光显微镜的微观影像上可以看到,筋脉石的主体部分和它的脉络部分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化,筋脉石的主体也就是基底部分,它呈现的是一种黄褐色,在脉络之间凹陷的部分。其中发育了部分的暗色矿物,而越向平滑的部分,这个暗色矿物发育的越少,我们再看一下这个脉络的部分,在镜下显示脉络的部分,它是呈现一种灰绿的颜色,由这个中心点出发,向四周自然的进行延伸,通过仔细的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在绝大多数的主要的这种脉络正中间都有一条白线。

我们推测这个白线可能就是微裂隙。脉络延伸的方向和这个裂隙展布的方向是一致的,通过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断定,脉络部分的形成时间,一定是晚于基底部分的形成时间,也就是说两者不是同期形成的。

讲的是不是太枯燥了,因为这些都是实验数据,并不能够体现出什么很直观的东西给大家,我先把这些枯燥的东西讲完。然后我们通过实验室得到的数据,进一步的可能更形象的部分,我就尽量的少说一些,尽量的早点把结论提出来。

首先,我们还是直接看一下这个拉曼光谱所得到的分析的结果图,这个红色的部分,就是上面的那个部分,是针对基底的一个光谱分析,下边黑色背景的,是针对筋脉部分的一个分析。

我们所做的第二个实验,就是用拉曼光谱对样品的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对基底的部分和筋拿脉的部分分别进行了测定,这个拉曼光谱,它的原理说起来比较复杂,我们把它简单一点的阐述给大家,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拉曼光谱来做些什么,我们通过这个光谱的分析,事实上是可以达到研究矿石的成分这样一个目的, 说白了就是不同的物质,它的光谱是一样的,我们通过对它进行测定以后就知道了,我们所测的这个实验物,它是什么物质,包含什么元素,包含什么成分,矿物等等这些的结论。

我们通过这个样本的拉曼光谱图可以看到,无论是筋脉石的基底部分,还是筋脉部分,它的主要矿物成分都是玉髓,同时含有少量的斜硅石,斜硅石和玉髓的大部分的拉曼峰都是重叠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502的特征峰对它进行一个标定。

上面红色的这个显示,基底的部分,它的成分还是比较单一的,是典型的玉髓的特征,而下面这个筋脉的部分,除了玉髓的特征峰以外,还出现了860、1447等几个上面所不具备的特征峰,这些特征是由什么矿物引起的呢,需要借助其他的仪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但是从光谱分析的结果来看,也证实了基底和脉络部分,它是不同源构成的。

综合我们这次的实验结果来看,从镜下的图像上,我们可以得知,筋脉石在结构上。是由多期次形成的,而拉曼光谱呢,它是从成分上证实了筋脉石的形成,也不是同一期次形成的。而且。这两个部分的矿物组成,还是稍微有一些差异的,这也导致了它们的外观有所差异,基于实验所显示的。

通过我们近年对这个筋脉石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了筋脉石的形成和玄武岩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然后通过我们对产经脉石的地层进行挖掘,我们也发现,在原生没有被破坏的地层当中,筋脉石基本上是生长在玄武岩的气空当中的。

玄武岩,是一种典型的喷出岩。岩浆在地球的内部温度很高,压强很大,一些气体,就被压到了岩浆里面,当岩浆物质喷出地表以后,由于压力的减小,岩浆里面的气体物质就要从岩浆里面释放出来,这个时候地表温度比较低,岩浆一边冷却,凝固,一边释放气体,当气体不断地喷出的时候,延迟当中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气孔。这个就是喷出岩的气孔构造,这也就是玄武岩多孔的原因,而这些气孔就是我们筋脉石未来的家。

这张图片就是易流向的玄武岩的熔岩流。在熔岩流进行了冷却,凝固之后呢,由于气体的散逸,就形成了这种比较新鲜的玄武岩,带气孔的玄武岩。现在就要用到我们之前实验室所分析到的结果了,通过我们之前的实验,已经证实了筋脉石的主要成分是玉髓,所以现在我们就可以据此来推断筋脉石的成因了,由于玉髓是一种典型的低温热液的形成,所以我们就推断筋脉石,它是由于低温热液填充玄武岩的气孔所形成的。

所谓热液成矿,就是指岩浆再结晶的过程中,释放出了很多的热水溶液,由于初始的温度比较高,所以它就携带了很多的矿物质。这些热液渗透到了岩体或者是围岩的裂隙当中,继续冷却。在冷却的过程当中,之前所包含的那些矿物。溶解度降低,矿物就会析出结晶,沉淀下来,然后通过交代作用和填充作用,形成了矿石的石辫和矿脉。

当气孔构造被后来的其他矿物所填充的时候,比如说玉髓或者是方解石等等,在暗色的岩体上所显示出的白色,或者是其他浅色深色的斑块,形似杏仁,我们就在地质学上就把它称为杏仁状构造。而我们的筋脉石,其实它就是一种杏仁体。

这个就是填充了其他物质以后形成的杏仁体,它经过了固结和压实以后就大致是这个样子。

这张是含杏仁体的玄武岩的一张素描图,我们可以看到它确实是,这个石头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看起来就很像一块儿杏仁儿糖。它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那我们现在接着来说一说,形成这个筋脉石的原料,也就是刚刚说的热液,地质学上一般把这个热液划分成三种成矿行为。就是高温热液,中温热液以及低温热液成矿,不同的温度结晶沉淀出来的矿物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的话,我们把300到600度划分成高温的这种热液矿床,200到300度是中温的热液矿床。200度以下呢,一般就是常规的低温热液矿床。

这个特点,我们据此推断筋脉石的形成,可能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底部分的形成。第二个阶段就是脉络部分的形成,还有第三个部分,就是后期改造的一个过程。通过我们今年对筋脉石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筋脉石的形成和玄武岩是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产出筋脉石的地层进行挖掘,我们也发现,在原生没有被破坏的地层当中,筋脉石基本上是生长在玄武岩的气孔当中的。

当气孔构造被后来的其他矿物所填充的时候,比如说玉髓或者是方解石等等,在暗色的岩体上所显示出的白色,或者是其他浅色深色的斑块,形似杏仁,我们就在地质学上就把它称为杏仁状构造。而我们的筋脉石,其实它就是一种杏仁体。

这个就是填充了其他物质以后形成的杏仁体,它经过了固结核压实以后。就大致是这个样子。

这张是含杏仁体的玄武岩的一张素描图,我们可以看到,它确实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看起来就很像一块杏仁糖,它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我们现在接着来说一说,形成这个筋脉石的原料,也就是刚刚说的热液,地质学上一般把这个热液。划分成三E种成矿行为,就是高温热液成矿,中温热液成矿以及低温热液成矿,不同的温度,结晶沉淀出来的矿物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我们把300到600度划分成高温热液矿床,200到300度是中温热液矿床,而200度以下,一般就是常规的低温热液矿床。

热液的温度的高低,决定了矿产的类型,热液矿床是各类矿床里面最复杂,种类最多的矿床类型,它可以在不同的地质背景条件下,通过不同的组成,不同的来源,这种热液活动形成,高中温的这种热液矿床,它常常是伴生的,代表了一个矿化阶段,由高向低逐渐演化的这么一个过程。我们举个例子吧,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产石头的一个地方,乌力吉,这个地区,它出产筋脉石,同时。在乌力吉的戈壁滩上,它也出产碧玺,这个我相信很多朋友应该也都知道。而碧玺产区呢,就是由于它在成矿的时候温度比较高,在整个成矿的过程当中,使围岩发生了这种强烈的石变,产生了电气石化,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高温热液成矿。

这个热液渗透到了玄武岩的气孔当中,它是沿着气孔的内壁向内生长的,有的时候孔洞过大,不能够在同一期把这个热液填充的过程进行完,也就是它不能一次性的把这个孔洞注满,需要经历很多次的沉淀。不同期次的热液,在成分上有所区别的时候,就会在不同的沉积中形成这种肉眼可见的界限,这样一层一层一期一期的叠加下来,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玛瑙的蚕丝线。

这个就是热液充注玄武岩气孔的结晶的示意简图,画的比较简陋,我们可以看到,最外圈儿的,是最先沉淀的,越向里边的那个年纪越轻,如果说没有一次性充注完成的话,或者说它在物源不够的话,中间可能就会形成空腔。这种空腔,它存在一定的生长空间,在温度和压力合适的情况下,会形成那种发育不完全的水晶牙,这也是我们所经常能够看到的情况,尤其是在那种中空的绿皮玛瑙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发育不完全的水晶牙。我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的筋脉石,由于它的个体比较小,一般都是一次性的结晶完成,也就是孔洞比较小的那种气孔。才能形成筋脉石,它都是一次性充注的,因此筋脉石很少发现有中空和出现蚕丝线的情况,基本上这就是筋脉石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它的本体,也就是基底的形成过程。

如果说,成矿作用到此为止,那么它现在生成的就是玛瑙,我们所说的富贵石,就是玛瑙附存于玄武岩气孔之中的这样的一个形态。

这张图片,就是富贵石,也是我们大家比较常见的一种戈壁石。

我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的筋脉石,由于它的个体比较小,一般都是一次性的结晶完成,也就是孔洞比较小的那种气孔才能形成筋脉石,它都是一次性充注的,因此这个筋脉石很少就发现有中空的这种现象。所以这个筋脉石就很少出现蚕丝线和中空的情况,基本上这就是静筋脉石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它的本体基底的这么一个形成过程。

想要形成最终的大地舍利,可没有这么简单,它至少还需要两个阶段的演化才能完成。我们现在看看对于筋脉石而言,最具有特色的第二个阶段,筋脉部分的形成。

由于大地构造应力的存在,矿物的表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微裂隙。有一些肉眼看起来很光滑很完美的岩石矿物。在显微镜下面,其实也是布满了这种纵横交错的这种微裂隙。

这张图片,就是微裂隙在显微镜下的显示。当第一个阶段形成的玛瑙,再次接受后期的热液沉积的时候,沿着这些微裂隙进行的填充和结晶,和在它光滑的本体上所进行的填充和结晶是不一样的。

在微裂隙存在的地方,它所附着的硅质矿物更多,连接也更为牢固,因此而形成了更加致密的这种经脉,而光滑的本体上呢,则形成了一层类似于镀层的那种包衣,相对平滑,没有筋脉这样的突出,如果说整个的这个本体,它的微裂隙比较少,整体上比较平滑的话,那么它所形成的这种包衣,比较稳定,连续等厚,这个时候形成的就是糖心玛瑙。

这个是我自己手绘的一张图,画的比较潦草,但是可以大致的说明,这个筋脉石形成了这么一个过程,就是说,当表面上存在微裂隙的时候,后期的这种热液的改造,是沿着微裂隙进行的,它的强度要大于没有裂隙的地方,所以说因此而形成了一种筋脉。

第三个部分,筋脉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后期的一个改造的过程,在原生状态下,筋脉石有的时候会在脉络之间填充了一些钙质的遗留物,使得筋脉不是很清晰,这个特征,从我们在原生地层里挖出来的筋脉上可以比较明显的观察到。

我们都知道,阿拉善的风沙非常的无情,把这个表面上的很多的石头,都给风化,剥蚀掉了,当这个围岩的玄武岩,遭受到了风化崩解的时候,含在里边的筋脉石就裸露出地表。这种很猛烈的风沙,把结构相对疏松的部分就给磨蚀掉了。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这些幸存下来的筋脉石,被猛烈的难以想象的风沙改造的珠圆玉润。同时,各种致色的离子,通过淋滤作用。让筋脉石拥有了美丽的色彩,筋脉石的置色,应该是比较靠后的后期的事情,原身溶液里面所带的颜色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我们研究下来认为,大部分筋脉石颜色的差异化,是在后期通过淋滤作用,让它产生了这些不一样的颜色。

所以综合我们之前的这种推断,美丽的筋脉石,它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经历了这个漫长的时空,遗留下的每一粒筋脉石都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瑰宝,大地舍利这个名字,我觉得是名副其实的,现在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资源是越来越少,套用那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话,就真的只能是且玩且珍惜了。

关于筋脉石的成因,我们通过实验室的研究,也就得到了以上的这种很浅显的一些结论,也欢迎各位老师,接下来跟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沟通、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再次感谢林林哥能够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跟大家一起分享学习有关戈壁石的各种知识,感谢大家,感谢林林哥。

文中图片由林林哥提供

原创:石友小栋

编辑:小头

wang

qi

hui

gu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