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江圣母庙院采风,寒江发现至少四块方形石,象碑座又没有凹槽,难以断定是做什么用的。山雨顺着寒江问路一直往下一走,对比起“台座”和“碑座”来。台座,又叫座台、石台,边以莲瓣的叫“莲台”、“莲花台座”、“莲花台子”、“莲花石台”等,有束腰的则叫“须弥座”。有时作用类似碑座,如安放青狮白象佛像石雕等稳重艺术品的。有时也只是一个台子。
初期时,碑体较小,碑首、碑身、碑座以一块石料雕成。这时只是在整块石料的下边,留出一块空白,不刻字就成为碑座。竖碑时,碑身在地上,部分碑座插入土中以稳定碑身碑首。后来碑体越来越大,为防止碑体下沉,往往另选石料做碑座。这种碑座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比碑身宽大,在碑座上面刻凹槽,碑身下部刻榫卯,两者相合既固定碑身,又可防止下沉。南北朝以后,碑座的形制开始多样化,最突出的是做成龟形的“龟趺[音fu,夫]”座,后人又叫“赑员(音bixi,币细]”座。这种碑座从力学上讲,是利用了龟的特点:背宽、壳硬、足短,在背上开槽嵌碑身,不仅稳重,而且美观有活灵活现的动态感,就更为人们所喜爱了。而作为不怕倾倒的石雕艺术品的台座,往往不需要特别明显的榫卯凹槽,也因为上边的不怎么倾倒,没有凹槽的台面平时并不常见。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