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福蕈油面、三峰粢饭糕、王四炒浇面
近日随记三段。“拍记常熟”更新缓慢,实在无米下炊。

一、兴福蕈油面
因为公众号帖子要用兴福寺前唐代经幢的图片,可是翻遍相册,竟然没有正面照。于是7月8日早起,专程去拍。之后,就顺路望岳楼老面馆,吃了一碗“虞山野蕈面”。为何加引号,因为常熟人都知道,这蕈既不虞山也不野,一定要野就是“卖卖野人头”。可能是头汤面(第二碗)的缘故,觉得这碗蕈油面味道还行,至少不难吃,但也不能被吹成人间美味、天下第一。
吃着吃着突然想起来,这竟然是我第一碗自费吃的蕈油面。从来不喜欢去山下喝茶,又可能是味蕾不太敏感,对食物的评判有点固执,比如不喜欢油腻腻的“本山蕈油面”。反正我认为不好吃的就不会去买来吃,比如星爸爸、奶茶、烧烤。
今年的黄梅雨季有点长,阵雨下下停停,破龙涧两侧茶棚里茶客寥寥,可能时间尚早又不是周末。有个服务员老阿姨边搞卫生边说:“否晓得哩主天来吃茶有啥情瑾,又热又潮又闷,蚊子苍蝇乱飞,蜘蛛罗网撞面孔。”这是实话,也是我从不召集山下喝茶的原因之一。
二、三峰粢饭糕
去兴福前,先弯了趟三峰菜场,买夹心推荐的粢饭糕。他是出名的刁嘴巴,他说好吃应该不会错。到那里五点半,第一锅粢饭糕和油条刚下油锅,要等一会。听老板娘和老板说话,竟然是常熟本地人!我昨晚刚说过城区没有常熟人氽油条,没想到刚隔夜就被打脸了。我真的不是信口胡诌,确实是通过多少年观察得出的结论。
粢饭糕2元一块,买了两块,带到兴福停车场,不太烫的时候口感最好。味道真的不错,脆!香!和常熟传统的粢饭糕比,这里(槐柳巷口也是)的粢饭糕不是方块形状的,而且糯米比例较多。
三、王四(塔弄)炒浇面
6月27日早晨,竟然吃到一碗头汤面。5:52走进塔弄王四面馆,买好票到取面窗口,见里面工作人员在不慌不忙地准备着,问:“怎么还没开始?”等在第一的老伯接茬:“公家店派头,板要等到六点钟个。”




这碗面,面汤味道很赞,面也蛮好,鳝背一般般。60岁以上老人建议不要点生煎大排,当心牙齿。猪肉价格跳水好久了,为何常熟面馆的大排还是原价,有些店还是又薄又硬。一块好的大排,肉必须有一定的厚度,一口咬上去要能感觉肉的鲜香,以前一碗馄饨的生煎大排能做到,但现在也不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