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还有什么会让我们生病?
本 期 导 读
任何疾病,都非单一因素,必定是诸多因素产生的叠加效应。
工作以来,感触最深的,终究还是进一步认识到整体的重要性。整体观的建立,对于疾病的认知、治疗、预防,是极其有帮助的。
人的健康,应当如上图所示,是立体的,不是扁平化的。
健康坐标之X 轴
X轴组成内容:1.身体是一个整体;2.身与心是一个整体。
1.身体是一个整体
哪疼治哪,将身体割裂开来看,是极其片面的。最常见的观点就是:膝盖疼就是膝盖的问题,颈椎病就是颈椎的问题……这是极其不对的。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影响,互相协助,互相制约。
任何一个疾病,重要的不是解决局部的症状,而是探究局部出现症状背后的机制,解决症状产生背后深层的根本原因,才是应当努力去探索的方向。
2.身心是一个整体
身心不二。身体影响情绪、影响起心动念,甚至影响性格、心性,反过来,这些也会影响身体。
身与心,是有机的整体,无论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越来越重视到这一点。中医讲七情致病,现代医学有心身医学。
心念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正心、正意、正念,无形之中让你收获健康。
多年以前,一个大学好友的个性签名,让我至今念念不忘:让心念变得更柔和。
总体而言,身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就我个人体会而言,意识到心性的力量,并从中求取健康,是很秀的操作,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再往深处探寻,就是哲学层面,才疏学浅,不敢冒失言语。
健康坐标之Y 轴
Y轴组成内容:1. 工作生活模式;2.生活中积累的伤害;3.环境。
1. 工作生活模式
不同的工作,涉及到不同的大脑活动、情绪波动,涉及到不同的体态模式,涉及到不同的发力模式,自然也就牵涉到人体不同的生理部分,进而产生不同的生理疾病。
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习惯,造成的疾病方向也各有不同。喜欢葛优躺,和坚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人,得病的概率是不能划等号的。
2. 生活中积累的伤害
小到日常的磕磕碰碰,大到关节扭伤、跌倒、车祸,无一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或许一天两天不见得,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常和患者说,任何疾病,都非单一因素,必定是诸多因素产生的叠加效应。
3. 环境
风吹日晒的人,和空调房里的人,水中作业的人,高温下作业的人……身处东西南北各个地域、气候不同的人,生病也会有差异。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无论医者还是患者,对抗疾病,收获健康的征途上,这个大环境不能忘记。
总体而言,此时此刻的你,你所身处的、经历的、行动的,都是一个整体,关系到你的健康状态,独一无二的状态。
健康坐标之 Z 轴
Z 轴组成内容:生命的长度。
我们首先把 X、Y 轴,有机结合起来,是此时此刻的我,是当下的我,先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然后沿着时间往前推进吧。
此时的我,出现了不适的症状,人的本能、自我意识,让我只想快点解除痛苦,于是有了各种治疗方法。某种方法让我瞬间舒服,那就是极好的,极妙的。
朋友们,不妨将我们的观察时间,再长一点,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生老病死,也是客观的自然规律。
是追求短时间的安逸,还是追求长久的相对健康?每做出一个选择,只要有承担结果的担当,也并无不可,无可非议。
但我看到的,是那些疾痛与日俱增的老人,有心却无力,束手无策,这个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将来不至于沦落到此尴尬的境地?
回到时间之轴:Z 轴。当时间点在 A 点的时候,身体给我发出了不适的信号,我觉得没啥事,忍一忍就过去了。
当时间推移到 B 点的时候,身体抗议到极点,疾病爆发,「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或许,这是人的天性,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手动偷笑)。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太过深入人心,所以才有现代医学的各种发达,就像救火队长,疲于奔命,其实,高精尖的背后,实际上是各种无奈。
在 A 点的时候,有人告诫我要小心,我没有听,觉得他是在忽悠我;当我到达 B 点之时,才明白他当初是没有骗我的,可是,他表示已经帮不了我了。
看到这里,或许有朋友会想,只提出问题,不提供解决方案,有什么意义呢?不妨往前看看我的其他文章,前后互参,或许会有些许启发。
关于生命、疾病、健康,总体而言,是要服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客观规律:生老病死。我们不是神仙,仅是凡人身躯,做不到一疾不生、一病不起,但绝对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减少生病的概率。
2020 年,正安答摩与我联手开发了《肩颈腰腿痛治疗指南》的课程,本没有想太多,既然安排了任务,那就好好完成。但我真的被大家的反馈震惊了。
我不止一次地在想:他们为什么会来学习,会来上课呢?
我震惊于许多同学久受疾病之困扰,求医不得,不得不自学、自救。我也从一开始的佛系心态,不知不觉对他们有了深深地挂念。一有空,就会去群里看看,用有限的浅薄的知识,尽力去给予帮助。而从他们的反馈、体会,我也受到许多启发。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提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是这样的:
实践→认识(由片面的、现象的、外部的感性认识,过渡到全体的、本质的、内部的理性认识)→实践→新的认识→新的实践→……反复无限向前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所思所想,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热烈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回首 2020 年,帮助过的人不少,没有帮助到的,更多,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前行。
专注于自己探索的领域,尽微薄之力,贪蝼蚁之功,多帮助一些人,分享一些浅薄的见识,是我的初心与追求,大言不惭地说,这就是社会责任感?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自我价值实现?嘿嘿。
感恩孙怀聪老师等各位师长给我的教诲,感恩诸位患者帮我的成长,感恩各位朋友一言一行给我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