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好想拥有这样的能力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330天的第330篇原创文章
在职场,有一个能力非常重要,很少有人提及,就是“破题”的能力。
比如,客户提出一个需求,你能够迅速捕捉到客户想要什么,然后精准地提出让客户感到很爽的方案。
比如,领导部署一个新的工作,你能够快速get到领导的战略意图,领悟精神,拿出相应的计划。
再比如,一个很艰巨的项目摆在面前,你能够立马拆解出来项目要如何推进执行的步骤。
比如,当你需要决策一个项目是否要承接,但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时,你能够提出一些帮助做决策的好问题。
等等。
往往,一旦你掌握了破题的能力,就能破局。
再往大一点说,你也可以把这个能力理解为一个大家更熟知的词,叫洞察力。
在我的专业领域,我对自己的洞察力足够有信心,但是打开更大的边界,洞察力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
经典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没错,这就是我那么想要拥有的石破天惊的洞察力。
什么是洞察?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对山洞的观察。
洞察力就是拥有一种洞若观火的能力,一种对暗流的感知能力,既能看清被阳光照射的洞口,又能看清洞深之处。
那么,怎样才是有洞察力的表现呢?
一是足够敏锐,能够迅速get到要害、差异性;
二是足够深邃,能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把握本质内涵。
三是巧妙输出,能够用最通俗易懂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普遍接受。
这里面,尤以第三点是最能体现炉火纯青的洞察力境界的。
如刘润所说,能打出一个好比方,就体现你对这件事有深刻的洞察。
只有对事情本质有了深刻理解的功夫,你才会联系到一系列大家熟知的事物,打出精妙的比方,四两拨千斤地讲清楚事物背后的逻辑。
当你可以用一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来比喻当前事物的时候,你就已经学会了和外行沟通。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已经穿过了你的身体,变成了你理解世界的方式,你真的就洞察到它了。
这个效应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让知识穿过身体。
打个比方可能就更好理解了。
我们经常说公司要找到那些拥有自驱力的人,而非他驱型人格的员工。
这样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但却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
同样是这样一句话的意思,很久之前,听一个前辈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他说:
什么意思?
我们常听说一句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整列的动力都是来自于车头的。但动车组就不一样了,每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
也就是说,传统的火车,一个火车头带10节车厢和带100节车厢,速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你看,“动车组”是不是一个好比喻?一出口,我们就立刻明白了自驱和他驱的逻辑。
当你可以用无关的事物来比喻当前事物的时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不仅是打比方,薛兆丰曾经说过,写长容易而写短却不容易,这其实就能体现出自己是否对一门学问,是否学透了的证明。
有些人就用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就能概括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和感受,简约,但绝不简单。
要取得这样的洞察,前提和关键是对这件事理解透彻了,完全消化了。
读书也是这样,我们经常听说读书的过程,先读厚,再读薄。读厚是在前期积累力量,借助大量资料理解透彻这本书,读薄是后期,理解透彻后,书的精髓已经被掌握了,可以通过几句话或几个词讲清此书的中心思想和亮点了。
要获得洞察力,必须对一件事情进行大量研究调查,付出心血,先彻底理解是基础。
说到底,洞察力是打通任督二脉的能力,每一个认知都有边界,而强洞察能力就是能够快速穿插在各个边界之间,能够打通自然界的一切相互关联,能用任何行业性语言简单清晰诠释其它任何行业,具备超链接能力。
时间、阅历、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拥有洞察力的来源吧。
我也还在为了拥有更敏锐、深邃的洞察力的路上修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