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决定未来。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290天的第290篇原创文章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天只能看一份报纸,而如今一下午就能浏览几百条新闻不计其数的信息。

你还记得那些看晚报、体坛周报,《读者》《萌芽》《意林》和《青年文摘》的日子吗?

项目缘故,今天一直在研究纸媒。

已经太久没有看过报纸杂志了,上一次看还是在飞机上,但是内容质量实在不敢恭维,翻了几眼,就放下了。

新媒体如日中天的时代,纸媒狠命挣扎,但却连让读者看下去的兴趣都没有,读者难免怅然若失。

一家又一家纸媒宣布停刊,一篇又一篇致读者的停刊词,瓦解着一个时代,也无不夹杂着宿命的悲壮。

然而,当大部分人都在唱衰纸媒的时候,前几天却听说,有人竟然重拾纸媒的生意,在百亿级的市场里,几个人做出千万收入。

你说,纸媒已死?

忆往昔,电视初现,影院票房一落千丈。

曾有人断言,电影院关门大吉,电影将死。

如今,电视铺天盖地,电影峰回路转。

纸媒又何尝不是如此,看似回天乏术的纸媒,同样暗藏着巨大的商机。

在研究了数个案例之后,那些突出重围、重获新生了的纸媒,我发现都有一招致胜策略,那就是:

深度决定未来。

不妨来看几封信。

《第一财经》在致读者的一封信中称:

《第一财经日报》正进行创刊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转型和改版,日报内容将全面转向深度报道和优质观点。与此同时,日报上的部分深度内容也将同步进入即将上线的付费产品,成为高端用户重要的决策参考。

《南方日报》在给读者的信里也表示,要着力打造“政经纸”“观点纸”“深度纸”,依托高品质内容,进行改版。

你看,“深度”成了多家转型纸媒的必经之路。

我们正身处一个语言碎片的时代,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已经占据人们阅读生活中越来越大的比重。

虽然人们能获得的信息量和新知呈指数级倍增,但它们仅仅能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形不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听风就是雨,解决不了用户更深层次的渴望。

更很难想象,每天被速食消化着的年轻一代,如何构建起未来中国的底座。

这个时代,太缺少深度思考了,太缺少政治的高度、思想的深度、理论的厚度、人文的温度、文字的精度了,谁能站在这个制高点深耕下去,谁就能尽早收获。

所以,当人们获取快速资讯的能力已经易如反掌的时候,机构媒体的内容优势已经不再是日常新闻的采集和刊发,而是利用规模化的原创团队,提供更多独家新闻、深度调查报道以及专业的解读文章。

也就是立足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变革,不再是小故事、小消息,而应该是作为一种宣传、媒介、让用户能深度学习为一体的平台。

从这一方面来说,笔杆子最过硬的还得是老牌的新闻媒体工作者。

所以,老新闻人们,用不着着急转型,坚守住“深度”的阵地,说不定,纸媒会被你们带向一个高端市场。

在那里,有这个国家的脊梁。

作者:申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