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败,学者:即便同心协力,还是打不赢!
东汉末年,董卓进京,祸乱朝纲,由此拉开天下大乱的序幕。《三国演义》第五回中说到:曹操“发矫诏诸镇”号召天下兴义师讨伐董卓,于是“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很快就召集了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
至于十八路诸侯的兵力,《三国演义》中说“多少不等,有三万者,至有一二万者”,《三国志》说“众各数万”,算下来应该不低于20万。讨伐的对象董卓,只有10余万,十八路诸侯兵力占优,更占据道德制高点。
然而,十八路诸侯中,绝大多数整天“置酒高会”、“莫肯先进”,唯有曹操联合鲍信率先攻击,却一败涂地。最后,十八路诸侯走了一圈之后,就各自散去。至此,讨伐董卓的计划失败,最好还是靠王允用计,才杀掉董卓。
所以,不少人遗憾的认为,如果十八路诸侯同心协力,那么可能就会尽早击败董卓,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事实真相是否如此,不妨先看一看这三个方面!
1,十八路诸侯的真相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所谓“十八路诸侯”其实只有11路。而且,用“诸侯”形容他们,纯粹是抬举,因为这些人的职务是刺史、太守,是地方上的行政官,“州郡不典兵”,本质上没什么兵权。所以,这些人带来的真实兵力,不会是“众各数万”,而可能是“各众数千”。
然而,真正掌握军权的诸侯,如徐州的陶谦、幽州的刘虞和公孙瓒、辽西的公孙度、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焉等,都没有参加这一次联盟。(实力派孙坚是后来主动参与联盟)
为何偏偏是一些刺史、太守前来参会呢?有学者统计发现,这些人多数是之前何进、袁绍为在地方夺权而任命的官员,最长的韩馥也仅到任一年多。显然,这是要给盟主袁绍撑场面,或许因为袁绍要做盟主,所以就没邀请真正的实力派,也怕压不住。
2,诸侯联军兵力真相
“十八路诸侯”算是一群乌合之众,那么诸侯联军的兵力情况如何呢?四个字足以说明:惨不忍睹。军事装备先不提,因为史书上没谈到这一点。
从兵力上看,曹操看到的是“诸军兵十余万”,这里面可能把后勤运输民夫也算进去了。但就算10余万,加上曹操的数千,也不应该超过15万,只是比董卓兵力略多。
兵力少也没关系,战斗力如何呢?从史料上看,诸侯联军多数是临时征召,根本就来不及训练,比如曹操一下子就招募了数千人。面对董卓虎狼之师,联军如何能打?
兵少,又不能打,总该要吃饱饭吧!然而,从史料上看,这一点可能也完成不了。这次讨董发生于初平元年(190年)正月,正是青黄不接之际;且,大部分只能靠“东道主”的冀州刺史韩馥、陈留郡太守张邈提供后勤,显然这个时间点这两人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
3,董卓其实非常厉害
一直以来,大家都有些忽略了董卓,好像十八路诸侯只要如何如何,就能击败大反派董卓,但这一种假设考虑过董卓吗?能掀翻一个王朝的根基,岂是庸才?
根据《三国志·董卓传》中的记载,董卓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关于他的传奇故事,限于篇章,就不多说了,但从董卓的身世来看,他父亲只是一介县尉,没什么后台可言,但最终却能脱颖而出,实现拜将封侯,可见董卓的能力之强。
当然,从史料上看,董卓主要是“勇”的一面,少见“谋”的一面,但不管如何,面对这样一个能打之人,军中的宿将,“十八路诸侯”想要击败董卓,可能性也不会太大。毕竟,十八路诸侯里,除了曹操之外,其他人也不算什么天才,尤其是盟主袁绍,才能一般。
以“十八路诸侯”的实际情况,面对统帅10余万正规军、还有吕布这样猛将的董卓,还有赢得可能吗?估计赢的可能只存在于理论上。
对此,“十八路诸侯”中的大部分,都很清楚事实,所以干脆每天“置酒高会”,反正已经出演,捞足了政治资本。只有曹操没能看清事实,才主动进攻,结果一败涂地。当然,曹操可能明知会失败,但却可以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所以才主动进攻。
为何实力派不参加讨伐董卓的联盟?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人有地盘、有军队,属于既得利益者,董卓乱政行为反而让他们成了割据军阀,保住既得利益比军事冒险更重要。如果这帮人能来一半,估计董卓早就逃了。
总得来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却是成功的演出!所以,有学者认为,即便“十八路诸侯”同心协力,还是打不赢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