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一、读书的意义(为什么读)

(一)外在功夫

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增长聪明;

提高素养,加快成长,实现理想,改变命运。

(二)内在涵养

滋养心灵,净化情感,愉悦精神,陶冶性灵;

丰富阅历,追寻意义,洞察世事,顿悟人生。

(三)现实要求

专心做事,激情工作,挖掘潜能,超越自我;

遵循规律,科学施教,培育人才,传承文化。

二、读书的内容(读什么)

(一)直面经典

中国:重要思想以老庄、孔孟、韩申为代表。申为申不害,郑之贱臣,用于韩昭侯。

文化经典以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

教育经典主要有陶行知、叶圣陶、蔡元培等教育家的著作。

外国: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第斯多惠、福禄培尔、斯宾塞、乌申斯基、杜威、怀特海、蒙台梭利、罗素、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巴班斯基、雅斯贝尔斯、斯金纳、皮亚杰、布鲁纳、加涅、布卢姆、奥苏贝尔、罗杰斯等。(说这么多的目的:让大家知道,我们需要研究的太多,研究一位专家,就可以把握一种理论体系)

教育经典有很多,而最具代表性的有《理想国》《爱弥儿》《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民主与教育》等。

(二)关注时下

教育专家:魏书生、李希贵、朱永新、袁振国、张志勇、叶澜、肖川、刘良华、张文质、刘铁芳、卢勤、孙云晓、刘京海等。

教研专家:余文森、顾泠沅、施良方、郑金洲、陈向明、靳玉乐、熊川武、周彬、杨九俊、周小山、严先元、王敏勤等。

知名校长:程红兵、李镇西、郑杰、刘彭芝、刘永胜、李烈、康岫岩、高万祥、崔其升等。

学科名师:于漪、钱梦龙、李吉林、丁有宽、赵谦翔、韩军、程翔、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窦桂梅、薛瑞萍、王崧舟、薛法根、孙双金、闫学。邱学华、孙维刚、吴正宪、钱守旺、黄爱华、任勇、张思明、刘德武、徐斌、华应龙、陈惠芳等。

主要教育报刊: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导报、教师博览、师道、、、、教育、班主任之友、,,,教育等。

网络名师:铁皮鼓魏智渊、红袖陈晓华、干国祥、袁卫星、清澈小舟朱国红、唐金龙、张曼凌、马玲、丁莉莉、朱寅年、孙明霞、徐莉、沈旎、彭清亮等。

(三)重视人文

刊物:《读者》、《意林》、《读书》、《青年文摘》、《特殊关注》、《领导文萃》、《演讲与口才》、《辽宁青年》,等等。

名家:季羡林、周国平、余秋雨、易中天、于丹、李开复、徐小平、史铁生、王小波、余光中、林清玄、刘墉、张晓风等。

好书:《时文选萃》、《聪明背囊》、《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没有任何借口》、《把信送给加西亚》,以及中外名著,等等。

(在人文图书方面,我知之不多)

三、读书的策略(怎样读)

(一)读书的技巧

我们知道,读书的方法很多,要因人而异。读书有没有捷径,严格意义上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因为读书要下苦功夫,有一定量的时间作保障,付出一定量的脑力劳动。但读书有没有小巧门,据我个人来看,应该有一些。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天天要做大量的工作,还要做很多的家务,哪有多少时间来读书?我想,要在有限的时间提高读书的质量,需要把握一点小巧门。下面,用“三个一”来概括我读书的技巧。

1、翻烂一本经典。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也不管是教育的还是文学的,你可以选一本最爱,反复读,把主要内容装入脑子里,把握其精神实质所在,这样就会熟烂于心,脱口而出,进而能够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简单地说,也就是要有一本看家的书。

2、主攻一个专题。作为一线教师要研究的专题很多,仅课堂教学层面的就有理念践行、方式转变、模式建构,有目标设计、内容呈现、过程掌控,有课堂提问、习题练习、师生互动,有课前预设、课堂观察、课后反思,有情境创设、方法选择、媒体运用,有教学导入、活动组织、反馈小结,有激励评价、效果检测和信息反馈,有思想教育、价值引领、情绪调适,有知识传统、方法渗透和规律揭示,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有教学容量、教学密度、教学节奏,有知识点、练习量、达成度,有环节步骤、时间划分、先后顺序,等等。我们读书时可以选这其中的一个方面作为主题,进行专题研究,深挖一口井。美国当代治理学家托马斯·卡林经过研究表明:“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只要持续不断地花6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和研究,就可以使一个人具备高于这一领域的平均水平的知识。”要做到短期速成,就必须目标专一。卡莱尔说:“最弱的人,集中其精力于单一的目标,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强的人,分心于太多的事务,可能一无所成。”六个月到一两年,甚至用更短的时间,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而且由一个主题拓展到多个主题,这样就会触类旁通,快速地将“一口井”变成“一个湖”。

3、精研一位名家。例如治理者可以研究李希贵;班主任可以研究魏书生、任小艾、丁榕、万玮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研究李吉林、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窦桂梅、薛瑞萍、王崧舟、薛法根、孙双金、闫学等;中学语文教学可以研究钱梦龙、程翔、韩军等;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研究邱学华、刘德武、徐斌、华应龙、陈惠芳等;中学数学教师可以研究顾泠沅、孙维刚、张思明、任勇等;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可以研究裴娣娜、郑金洲、陈向明等。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爱好、工作需要、任教学科、性格特点等来确定一位重点学习对象,收集有关重点学习对象的所有资料,长期研究,把握其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在实践中应用。这样你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二)读书的要求

读书应有所得。那么如何才能把书读得深刻高效呢?我个人认为,可以用“三个词”来体现。

1、追根究底——知“其”所以然,把书看深。

例如致知在格物。《大学》中有一句最有名的话是“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此句的意思是说,“人要想达到熟悉明确,要害在于穷究而使之明白事物的道理。”

在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他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能什么好处。例如在读《小学语文课堂诊断》一书,这本书中有八章,即:课程性质——怎样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习方式——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文本处理——怎样做到尊重与超越的统一;课堂生成——是可遇不可求的偶然出色吗;语文教学资源——怎样开发和提炼才能价值;因类而异——怎样把握不同内容的教学特点;教学技艺——是目的还是手段;课堂评价——教师的终结判定还是师生间的视界融合。

再例如《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共九章: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教学简约与教学展开,生活原味与知识品味,表现活动与思想活动,关注个性与关注共性,自主学习与指导学习,授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学科知识与学科文化。

以这两本书,我们应该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是如何阐述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倡导我们如何去做。我们也可以思考,除了这些问题,我认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还有哪些?这些主要问题我们应当怎样解决?甚至对这两本书我们还可以比较着读,读出各自的优劣。

这样,我们想把书读得深一些,可以将所读的相同内容的书进行联系、分析、比较和评判,把这本书中没有的内容加在旁边,这样你的熟悉就会更加全面;可以把所读的感悟写在书上、本上,甚至写成读书随笔,这样你的思考就会更加深刻;可以对所读的内容进行评价判定,找出精华,指出不足,这样你的阅读就会更加理性。

总之,追根究底可以让你把书读得深入,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2、温故知新——知“质”之不变,把书看薄。

例如因材施教与差异教育;各识一经与多元智能;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教学相长与师生共同成长;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主学习;探索与探究;互助与合作;观念与理念等。

义务教育阶段新旧课程目标的异同:在总体上,课程目标都分为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原课程目标分小学和初中,现从一贯的角度整体表述;原课程目标较为具体,现较为概括简练。高中阶段新旧课程目标的异同:在总体上,原课程目标是培养各类人才;新课程提出培养专门人才、创新人才;原课程目标是升学预备教育和社会就业预备的双重任务;现只概括地提终身发展的任务。

魏书生说,新理念就是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把明白的事情说糊涂。

因此,我们在读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其精神实质,把最为要害的最核心的东西抓出来,这样就能把书看薄,由旧知新。

3、融会贯通——知“道”之所在,把书看透。

例如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如地球上陆地占20%,水占80%;空气中氧气占20%,其它成分占80%。人的肌体当中真正的有机物质只占20%,而水分却占了80%。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把握着80%的财富;社会学家说,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聪明,他们一生卓越;治理学家说,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往往是20%的人完成80%的工作任务,创造80%的财富。对教师而言,20%是优秀的,80%是一般的;用80%的时间来处理20%的事情;教师个人的成功是把80%的时间用于研究,20%用于工作。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占20%,应该用80%的时间来处理。每个班级,20%的孩子成绩优秀,表现活跃,学习积极主动;80%的孩子成绩一般(后10%的为学困生);20%的时间内学生被老师带动进入全效学习状态,80%的时间内学生没有达到优质高效的利用(有10%的时间内效果极其低效)。

由此可见,我们读书要读透,要知道书中所蕴含的“道”,还要知道“道”是普遍存在的,更要运用所把握的“道”来改进实践、改变现实。

(三)读书的心得

在读书方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心得,下面,我用“五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悟。

1、当梦想照进现实——追逐梦想,点燃激情。

我认为,教师成长需要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内在需要;二是外在环境。在内在需要方面,教师要有追求专业成长的强烈愿望。有的人想成为名师,对此我们要肯定他的进取心,善待他的功利心。专业成长的愿望是内因、内动力,这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假如发动机不运转,仅靠外力来推拉不是行的。在外在环境方面,我觉得需要有支持性的条件:一是需要有氛围,应该创造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大气候;二是需要有载体,应该开展相应的活动给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三是需要有引领,应该通过培训与辅导等形式给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技术指导。四是需要有机制,应该有与教师专业成长相适应的激励性制度和奖励性政策。这样,才会形成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

为此,对读书方面,我们尽可能创造出一种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态环境。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市开展了“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相信不久在将来肯定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领军人物。有人说,在我国,产生大教育家、大批名师的时代将即来临。成功的大门将会我们敞开。这时,对教师来说要害是有梦想,并努力去追寻。

梦想是我们前行的方向,激情是我们成长的力量。当梦想的阳光照耀着现实的土壤,我们应该通过读书来获取精神的水分和营养来滋养心灵,开出漂亮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2、我的命运我做主——读懂人性,超越自我。

我的命运我做主,说起来简单,做起难,因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弱点。我们需要到困难就是不是想逃避,对别人的意见是不是盲从,对自己的缺点是不是不自知,对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拖延,在众人面前是不是紧张,在别人成功的时候是不是嫉妒,在功利思想盛行的当今是不是浮躁,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不是冷漠,在碰到挫折时是不是消极悲观,在做事情上是不是好高骛远,在工作上是不是不思进取,等等。那么我们知道了这些人性的弱点,就需要加强修炼,逐一克服,从而超越自我。

当然,人性是辩证统一的,人性有弱点,也有优点。诸如正直善良、虚心好学、积极进取、热情大方、胸怀宽广、谦逊有礼、求真务实。

人性是永恒的,也是相通的。例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赞许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上有自己实现的成就感。

总之,我们要洞察人性,利用人性的优点来抑制自己人性的弱点,利用人性的优点来引导学生克服人性的弱点,为自己、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3、把读书当成习惯——热爱读书,持久行动。

成功源于执著。在这里,我仍然要重复以前所说过的一句话:坚持是最轻易的事情,只要愿意,就人人能做到;坚持也是最难的事情,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是少数人。做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就是在读书上有持久的行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天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假如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爱读书就是善待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希望我们都能用今天的刻苦学习与深入研究,铺就通往明天成功的道路。

4、只为成功想办法——知行合一,改进实践。

我们都在生活中社会现实当中,梦想与现实之间还有一段距离,理念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知道的与行动上有时会出现脱节现象。我们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在不如意的现实面前是抱怨是退缩还是想方设法解决,这时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质。我们在高考应对时提出“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口号。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工作与成长。

读书要倡导学以致用。如何把学知识和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且要在行动中解决。读书之后,要做到知行合一,改进实践。例如,可以说教师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学生学习往往不知道是为自己学习的,而是根据老师对他的喜欢程度来决定在这个学科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就是说哪个学科的老师最喜欢他,他就最喜欢学哪个学科。这样,做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们知道的,但行动上是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这样要求自己,甚至有80%的老师没这样去做。这就是说,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才能得到。

因此,我们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并不是让老师们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为改进实践、改进自我而读书,读书贵在应用,不用就是无效劳动。我想,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句话强调的是一种奋力而为、勇于承担的积极心态,更是一种知行合一、改进实践的强烈召唤。

5、将落实进行到底——做到极致,走向卓越。

许多企业、学校的决策是完善的、超前的、科学的,但就是执行力不强,落实不到位,最终收效甚微。而知名企业、知名学校无不强调落实、落实、再落实,决策一旦制定,就全力以赴,做到极致。在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北京香山宾馆的设计师是世界知名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他对宾馆的设计可以说精心周密,匠心独具,但宾馆落成后他一直没去看过,认为这是自己建筑生涯中最大的败笔。原因何在?就在于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留意贝先生总的设计构架,对设计中的许多细节毫不留意,随意改动,这样就把一个高水平的建筑设计作品变成一个平庸、拙劣的建筑实体。由此可见,在执行战略决策时改变原有战略决策的细节,或不认真贯彻落实每一个细节的固有特性,就破坏了整体战略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项目工程就会导致失败。这让我想到海尔集团,他们的治理模式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他们的名牌战略是要么不干,要么就争第一;他们的质量观是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那么,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治理是零缺陷的吗?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课堂是高标准、精细化的吗?

对我们教师个人而言,要想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更远,就需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件,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做到位;就需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就需要有追求卓越的勇气,对要做的事情,不做则已,做就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做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写到:优秀是卓越的大敌。这就是为什么鲜有优秀者实现卓越的主要原因。所谓“优秀企业”,就是满足于99.9%成功的企业,它们往往在市场上风光红火了几年便“香消玉殒”了。那些始终追求卓越的企业则不同,它们从一开始就塑造了公司的卓越气质,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公司的行动纲领,并使每个员工在执行中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以致它们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场价值日益走高,企业的生命力愈益旺盛。

有人说,好上加好是卓越,卓越上加好是超凡。追求卓越的过程,就是不断成长、进步和超越自我的过程,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进取精神的体现。只要你总有向上攀高的欲望,总认为自己未达到顶峰,总想刷新自己以往的纪录,始终保持着卓越的气质,你就能迈向卓越,保持你无人可替代的强势地位。作为教师,要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领先他人,就必须超越优秀,走向卓越。

总之,我们要继续强化“阅读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思想照亮前程,激情点燃信念”,“以理论扩展视距,靠实践增强能力”的理念,通过读书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育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的生命因读书而漂亮,因教育而幸福,因超越而出色。

(0)

相关推荐

  • 2020—2021第一学期教师个人成长计划

    时光飞逝,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以往的工作中,有工作的艰辛与压力,也有收获的喜悦与欣慰,有求索的痛苦,也有成长的快乐.为了在这条道路上更好.更快的成长,从而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本人实际情况,特制定 ...

  • 读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读书是否该成为一种职业,我们姑且不论,但我们可以断言:读书与教师 ...

  • 教师专业成长在于读书与行路

    陈老师: 你好,我是一个工作了6年的"不新不老"教师.在这几年的锻炼之中,我对日常的教学流程已相对熟悉,但我并不想止步于"当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一直在寻求更多的 ...

  • 潘书朋:经典语录——读书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强基石

    511.为了让学校教育变成孩子们当下的幸福,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成长起来,不再用考试和作业给孩子们带来恐惧,不让错误的爱扼杀孩子们的天性. 512.对于目前教育现状的质疑,希望通过读书,找到教育的最 ...

  • 依托“读书、叙事、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同样,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多年来,我们树立了"科研立校"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

  • 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关键词:读书、观课、实践

    林汇波 新课程实施中遭遇的问题,主要就是教师素质的问题.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作为职业人员,教师已经过专业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但理论上又存在不足,课程认识没 ...

  • 网络教研,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网络教研,意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

  • 团队阅读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把专业阅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然而,我们看到,大多数教师的专业阅读一般只关注实用需求,其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借鉴管理方法.寻找教学支持的便利上.从学校层面来 ...

  • 中学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路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的训练.终身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逐步获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动态过程.随着美术基础 ...

  •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学中校本教研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校本教研既是一种组织文化,又是一种实践形式,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更多的中小学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