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鉴定行话,图文详解
面对火爆异常而又错综复杂的古旧瓷器市场,不少人显得无所适从。
其实,很多专业收藏瓷器的藏友,在研究或者交流的时候都会用到一些专业术语,所以总结了一下,供藏友们参考:
1、粘砂:
指的是釉面上有一些遗落的窑灰,或者是在器底因垫烧粘结有砂粒。
一般常见于器足。
2、磕伤:
器身胎釉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物体碰撞而磕坏;
同于口、足磕伤。
3、开片:
由于胎体粗松或烧结火度不足,还有的因是浆泥胎体,在骤然冷却时,胎釉的分子结构收缩系数不平衡所导致的自然裂纹。
呈现出深浅不一、大小不一,互相交错的长短开片纹。
4、软道:
釉面久经磨擦出现的细微丝纹。
5、划伤:
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所留下的伤痕。
6、磨釉、伤釉:
由于釉面和其他物体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7、失亮:
器物釉面因长期使用,经久磨损失去光泽。
8、剥釉:
由于胎釉结合不紧密,釉层从胎体上自行脱落,多见于孔雀绿和茄皮紫釉等等低温秞器。
唐三彩三足鍑(同复) 器身剥釉
9、脱釉:
釉面受盐、碱、酸的腐蚀,或入土年久受侵蚀而致剥落。
10、伤彩:
色彩表面局部或者是全部,被磨划致伤。
11、脱彩:
器物上的彩绘纹饰,由于经久使用而磨脱,或是入土年久被侵蚀变质而脱落(其中绘金彩的纹饰更易脱去),或因长期受鸡毛掸的拂扫而无存留。
12、水锈:
器物长期受土埋或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在器表。
13、炸底:
器物底部被投放入的物件撞击致伤,形成的裂纹。
14、耍圈:
器物胎底面和器身沾接处出现一圈裂纹,有的已经断离,以明代的缸、罐最为常见。
(局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