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茶饮 2个穴位 1个导引,春季养好肝,能祛湿热、降肝火、疏肝郁、滋肝阴
本 期 导 读
养生、治病,是希望人体最终能实现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春季,万物生。
动植物感应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气,在雨水和阳光的「召唤」下破土而出,开始新的生长周期。
人的身体也要顺应天时来养生:经过一冬的休养和潜藏的人体,趁着春季的阳气升发之势,好好掌握这养肝护肝、祛病防病的好时机。
春季饮食注意
雨水节气前后,气温变化依旧比较大,在穿着上要注意「春捂」,万不可急于换上春装,尤其是小孩和老年人,更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暴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在饮食起居方面,宜选择清温平淡的食物,令五脏和平,可以多吃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菠菜、枸杞叶、芹菜、鸡、蛋、豆制品等食物,以及药食同源的山药、莲子、银耳等,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春季与肝相应,养肝应作为此时节养生的重中之重。
肝真的这么重要?
肝,对脏腑、气血津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保证肝脏本身功能和其他脏腑功能协调有序「办公」的重要条件,是维持机体健康状态极为重要的一环。
1. 主疏泄
比如说体内的气机、情志的疏泄,当一个人的肝脏功能正常的时候,整个人表现得气志昂扬,精神也比较好,情志也会比较欢乐。但如果肝主疏泄的功能受到了压抑,那么人的情绪也不会太好,消化吸收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2. 主藏血
这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有些人年纪大了以后,眼睛会干涩、昏花,这里面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肝主藏血功能的下降,可以使用一些滋补肝血的食物或者药物来改善双目不适。
如果说筋膜失养,那么四肢的关节就会出现拘急、麻木,如果肝血失养影响了女性的胞宫,那么妇女的月经量就会减少,甚至可能导致出血倾向的病理变化,比如说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等。
3. 参与生血
古人认为,肝脏还有一部分参与血液生成的作用。《素问 · 六节脏象论》记载:「肝……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张氏医通 · 诸血门》记载:「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则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惊蛰时节常不少人都有「春困」的表现,常见困倦无力、昏昏欲睡,早晨闹钟响了多遍也不愿醒来,这正是肝失所养的表现。《黄帝内经》载:肝为罢极之本。「罢」,音同「疲」,说明肝是耐受疲劳的根本,春季没有好好养护肝脏,就容易出现「春困」。
养生不当易伤肝
肝喜条达,为风木之脏。就像大自然中的一棵树、一颗草、一朵花,它们会喜欢迎风招展,即使被压在石头下面,也会奋力挣脱出来。所以肝主升发之气,喜升恶降,喜散而恶收敛,这是肝脏的特性。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建议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养生不当易伤肝。那么临床常见的与肝相关的问题症状都有哪些呢?
1. 肝胆湿热
通常是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从而影响肝胆功能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
常见表现
口中有明显的苦味,并伴有口干舌燥;
黄疸;
胸胁胀痛;
患有胆囊炎或胆囊结石,有的时候就属于肝胆湿热证。
养生茶饮
鲜玉米须30克(或干品10克)、绿茶10克。将玉米须放入盛有绿茶的杯中,冲入沸水250毫升,稍闷一下,代茶饮。
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味甘性平,可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利肝胆等。
2. 肝火上炎
多是因为七情导致的情绪异常影响肝的疏泄,恐、思、忧、怒都会导致肝气疏泄失常引起肝火上炎,辛辣油腻的饮食以及温补太过都会在体内化火导致肝火上炎,肝火上炎是因为体内郁积以及化火产生的热象属于实火。
常见表现
容易失眠,起床时容易急躁;
眼睛怕光刺痛,眼睛红肿;
胸胁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头胀;
有的人会吐血、衄血;
舌红、苔黄、脉弦数。
养生茶饮
夏桑菊茶:菊花、夏枯草、桑叶各两克,浸泡以后再煮5分钟当茶饮。
每天2-3杯,可以疏肝降火清头目。
3. 肝气郁结
肝具有疏泄功能,喜舒畅恶抑郁,如果因为情绪上造成肝的疏泄功能失调、气机不通畅,就会出现肝气郁结。特别是因为疫情停课而必须在家里上网课的孩子的家长们,相信家里已经出现多次吼叫、叹气的场景。
常见表现
情志抑郁,常常叹气、嗳气;
两胁和肝经循行部位有胀闷窜痛的、气滞的感觉;
梅核气,喉咙里像有核,咳之不出咽之不下;
甚至患有瘿瘤或者女性乳房相关疾病;
月经不调;
舌苔白、脉弦等。
养生茶饮
佛手、玳玳花、小茴香、薄荷、桑葚、甘草各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杯。
用70°温开水冲泡即可。
4.肝阴不足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病因病机常见有三: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的肝之阴液亏虚而内热上扰证候。
常见表现
夜间睡眠不安;
头晕耳鸣;
两目干涩、口干咽燥;
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
五心烦热。
养生茶饮
夏枯草5克,枸杞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2-3杯。
阴虚甚者,可以加石斛(切碎)3克、麦冬5克。
需要强调的是,大家要辨证来选用不同的调理方案哦,如果不确定,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春季的艾灸调理
春季讲究养肝护肝,而肝藏血、生血,这也就告诉我们,在春季养生要注意保养血脉,避免出现心慌、心悸。艾灸,就要调节自己的肝与心血两个方面,选血海穴为主穴,起疏肝养血的作用。
血海穴,穴如其名,是血液汇集的海洋。如果血液运行不畅了,或者是血液不足了,或者是其他和血有关的疾病,都可以用这个穴位来进行治疗,目前正是血脉刚刚生发的时候,所以我们要稍微的温补一下血海穴。
脾胃为化生气血之源,脾胃的功能虚弱就会导致气血不足。培补关元有调节脾胃的作用,能让元气在血气充盈的状态下启动。
选用关元穴和血海穴互相搭配,实现一个活血化瘀、补血养血、温经通络、引血归经的功效。
如果用艾条来悬灸,每个穴位 5~8 分钟,如果感觉非常舒服,还可以酌情延长艾灸的时间。
春季养肝导引动作
接下来,是徐泊涛大夫亲自传授的一个简单的养肝导引动作——疏肝解郁降逆气。
以下是导引动作的节选,另有收式动作,详情在课程内容中。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养生、治病是希望人体最终能实现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当你身体出现不适时,你是否常常因找不到原因,而不知所措?
五脏有问题,分别会出现哪些症状?
头晕、耳鸣、失眠、心烦……到底是哪个脏器出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体质该如何鉴别,五脏的调理如何才能精准?
学习中医的门径似乎很多,但是自己不知道怎么深入。中医在我眼前,像一座巨大的迷宫,处处都是入口,但是从哪个入口进去都走不通。
精准辨证,实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