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行家提点老紫砂壶

在紫砂壶收藏的世界里,书画篆刻家李海爱收藏老紫砂壶。在他二十多年收藏的四百多件作品中,主要是明中期到民国的老紫砂壶,且基本涵盖了各时期的名家作品。

在李海看来,每一把老壶都有生命,只要是老紫砂壶,不管好坏,他都会买,重在研究,“收藏,不是收藏自己的喜爱,而是收藏历史。你有权创造历史,但没有权改变历史。”这是他坚持的收藏理念。

没有名家作品不能算收藏家

“紫砂壶一般认为起源于宋代,但真正走上艺术化生产是在明代正德年间以后。宋元以前多煮茶,明清改为泡茶,紫砂壶与茶文化息息相关。我喜欢老紫砂壶,就因为它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趣的是,李海与紫砂壶的结缘,却不是因为茶,而是源于他最初喜爱收藏古砚和篆刻,其间还与名家壶几次擦肩而过,说来颇具戏剧性。

陈曼生名鸿寿,是清朝的大篆刻家,以书法篆刻名世,其文学、书画、篆刻皆精。李海也治印,很喜欢陈曼生。陈曼生喜欢紫砂壶,李海也因此对紫砂壶有了兴趣,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他对紫砂壶是什么样子还全无概念。

当时李海在古玩市场逛时,发现了一个底下印有“阿曼陀室”四个字的紫砂壶,并不知道这四个字代表谁,没买。回来查看资料才知道,曼生壶有一个印就叫“阿曼陀室”,才知道那就是陈曼生的作品。“我一激动,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市场,结果没看到。后来连去三天也没见到,后悔啊!”

过了几年,李海看到一个紫砂调色盘底部下款“彭年”二字,知道那是与陈曼生有关的一个重要人物。陈曼生曾经在紫砂壶的产区宜兴临县溧阳县当县令,常去宜兴找人做壶,当时给他做壶的人就是杨彭年。“那是90年代,我看到那个盘后心想着先转几圈再过来买,结果回来后又没有了。”

几年又过去后,有朋友告诉李海,在长沙发现杨彭年的碗,李海与朋友连夜赶到长沙,第二天一早到古玩店去看,结果又扑了空。“我当时觉得我都不应该收藏紫砂壶了,因为跟这些东西都无缘。”李海至今说来还颇有憾意。

后来在茶楼与老友的一次相聚中,李海说起这三次错过陈曼生、杨彭年的遗憾,结果那天喝完茶出来,在旁边一家店中居然又看到一个杨彭年的碗,这一次李海再没有错失良机。

李海感叹道:“收藏,还是有机遇的问题,可遇而不可求。买下那个碗后,就连续买到了一些名家的东西。以前我收藏名家的很少,现在名家的老壶我基本都有。要知道,玩紫砂壶没有这些大名家的作品,就不能算收藏。比如明代的时大彬,清代的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还有杨彭年的妹妹杨凤年,晚清的邵大亨、黄玉麟,民国的程寿珍、俞国良、冯桂林、汪宝根、李宝珍等。”

学古玩收藏不要怕丢面子

“玩古玩,最重要的是要有悟性。”李海并不讳言,在他初涉紫砂壶收藏的时候,常常被骗,如今算起来有多达两百多件,“但我这个人就是不服输,我不怕被人骗,即使有人好心提醒我不买,我还要买回来研究它为什么是假的。”

李海认为玩古玩收藏需要天赋和悟性。因为古玩有些道理明于心难明于口,要去悟它的道理。“比如两个杯子,说其中一个有老气,另一个没有老气。具体怎么有老气,没法讲清楚,只能体会,去悟。‘包浆’一词也是如此。”

为了学习收藏紫砂壶的知识,李海还曾专门到古玩市场开了一个档口十多年。由于为人豪爽,谦虚好学,很快和旁边的档主结识,在他们身上学到不少紫砂壶知识。

李海说:“我舍得花本钱,不怕丢面子。做古玩收藏的尤其怕丢面子,怕被人说不懂,买错了赶紧藏起来。我不一样,买错了,就放到最显眼的位置,提醒自己又买错了。我不想要这个虚面子,并主动告诉别人,我买错了。十个人中可能有一个人就会告诉我,你是怎么买错的。如果你不谦虚,又怕丢面子,就一直学不会。”

经过多年研究,李海总结出三条简易明了的辨伪原则,他认为这些方法也可以扩展应用到其他古玩上:

“第一,古玩真假没有九成九。你看这个东西,觉得九成九是真的。这不行,必须要百分之百是真的才行。

第二,古玩真假没有少数服从多数。比如三个人,两个人说是真的,一个说是假的。那很可能就是假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第三,古玩真假一票否决。在作品中找到一个不符合标准的漏洞来,就证明是假的。比如说一个壶做得蛮好,但壶底的名家印章盖歪了,那就是假的。”

只要是老紫砂壶,不管好坏都会买

紫砂壶近年价格见涨,尤其是老紫砂壶。李海却更看重藏品的文化价值:“我收藏紫砂壶不是为了去赚钱,是为了学习研究,为了搞清楚紫砂壶的历史、特色和人文内涵。要学习紫砂壶,必须有实物。所以只要是老紫砂壶,不管好的次的,我都会买,重在研究。”

对紫砂壶收藏中一些流行的做法和看法,李海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他的藏品中,有不少加彩壶,如清雍正、乾隆时期的加彩人物汉方壶等。加彩壶在紫砂壶收藏中往往不被重视,且汉方壶是仿汉代青铜器而来,比较笨重,也不适合用来泡茶。但这种加彩汉方壶是当时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用的紫砂壶的,是紫砂的官窑器。用这种壶的人一是显示身份地位,二是官宦人家、文人雅士聚会饮茶器具。所以用这种壶泡茶,够七八个人喝,平常百姓用不起。

这些就是紫砂壶蕴含的历史价值,“这就是历史,不管你喜爱与否,不能仅仅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它的价值。收藏,不光能凭个人喜好去对待历史,要正确评估器物的历史价值,才是一个真正的收藏家。”

藏家简介

李海,字百川,号煮石斋主,壶图居士。上世纪50年代末就读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诗、书、画、印皆擅长。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藏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广州市老紫砂壶研究会会长。广东省工艺美协常务理事,高级工艺师。

藏家提点

老紫砂五字鉴定法

“真正懂行的人,能在一眼之间就分辨出是不是老壶。”这也是李海对自己学生的要求。有人认为李海的这一标准有点天方夜谭,但李海认为,实际上分辨真假很简单,他当场可以“传授”给我们。

看:看的目的是辨明器物的时代特征。看它的造型,符合哪个时代的精神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要求和情趣,所以李海说“器型决定时代”。任何器物都会打上那个时代的印记,其次看老气、包浆。

摸:摸的目的是查明制作工艺。摸器物内的棱角,把手指伸进紫砂器内往周围摸,如果棱角分明,甚至刮手,说明是手工制作,有可能是老壶。如果很光滑,无棱角,可能是灌浆、模具或者手拉坯制作,这种壶多为新壶或仿制品。

敲:敲的目的是了解有无破损。把一件紫砂壶平放在左手掌上,用右手中指弹一弹,或用壶盖轻轻敲一敲壶身,如果声音清脆,壶体基本无多大破损(毛口除外);如果声音沙哑,则此壶必有冲线或破损。

刮:刮的目的是搞清楚有无修补。用紫砂壶的盖边或子口在壶口、壶身、壶嘴、壶把等各部位刮一刮,声音清晰,手感硬朗,即没有修补;反之,声音沉闷,手感疲软,即有修补。

闻:闻的目的是辨别有无做旧的手段。正常老紫砂壶大多茶味已失,基本没有异味。做假壶,气味异常。因为大多数是用高锰酸钾浸泡,或擦皮鞋油,打地板蜡,涂墨汁,或埋在土里用脏水去浇灌等等,均会散发出不正常异味,这些绝不是老壶。出土的老壶会有一种土香味,特别是浇水后更明显。

紫砂壶真假辨

1.看造型和工艺。如明代紫砂壶的总体特征是粗、大、笨,清初从陈鸣远开始,紫砂壶制作崇尚精巧、秀雅之风。康熙时出现彩绘,乾隆时出现描金,嘉庆、道光时,以陈曼生一班文人参与紫砂壶的题诗刻画,是紫砂器的装饰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2.看泥色和配料。紫砂泥以宜兴地区丁蜀镇黄龙山附近出产的陶土最好,一般分为紫泥、绿泥、红泥三种。一般来说,明代砂器泥料较粗,清代较细。晚清至民国一件砂器常有几种色泥出现。

3.分辨名家及款识。从明正德至今,五百年来名家辈出,仿制者一般都是仿名家,所以对各时期的名家及工艺手段、款识特征都要有明确认识。

历来紫砂壶名家被仿得最多的是时大彬,其次即陈曼生和杨彭年,其他如陈鸣远、邵大亨等也有仿品。要识别仿品,就要从名家的用泥、制作手段、款识等几方面下功夫,深谙其理才能明辨。

一般来说,名家壶的线条刚劲有力、挺拔,讲究点线面。点,就是壶嘴、壶把、壶盖上面有三点,这三点要对齐。线条,直线要挺拔,圆线要圆润飘逸。方壶的面,要平、整齐,真正的好壶,面是平的,像玻璃一样。圆壶的面,要圆滑自然。

“虽然壶没有生命,但是我们往往说它有生命,它的生命就是制作者赋予的。要看紫砂壶的精气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肯定不是名家手笔,这一点需要藏家慢慢体验。”

“鉴别紫砂壶,在认真研究上述问题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多看,除了看老的,更要多看新的、假的,只有经常进行新旧对比,方能领悟其道理。”李海最后总结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