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强者只谈利益,只有弱者才会揪住感情不放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高手的普世智慧是这样说的:那些重感情的人,最终会变成穷人被淘汰。强者只谈利益,而弱者才谈感情,谈感情本身,是人一种示弱的表现。
某些场合和事实中,这话可能管用或符合实际情况,但设若你肯向下思考一秒,再往左右深挖一尺见方,就会发现这一看法其实存在许多隐性前提。
实际上,高手往往无情无义,能成功的人都是截断了感情的人;看重感情的人,往往拖泥带水,经常会错失时机,被他人抢占机会。
想在俗世竞争中获得成功,人就必须要狠心或无心。因为你要面对的,是无心无情的豺狼虎豹,若不理性地趋利避害,自己就会被野兽所伤;放眼望去,那些只谈感情而无法制服、制衡他人的人,已经成为在社会竞争中溺水的弱者,这些弱者已经成为强者的盘中餐。
所以归根结底,这个世界本身是极其残酷冷血的,几乎没有穷人、弱者的立足之地。而想要避免弱者命运,就必须炼就和具备钢筋獠牙。
从古至今,古今中外,这个世界都是一个以邪恶力量为主导的世界。
哲学家海德格尔之所以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看不到人性在这一方面的自我净化与进化,看不见人类善与正义有任何前景。这个世界,本质上是被人性中的恶,与俗世中的恶势力所左右和决定着未来走向的。
一旦你深味到这句话背后的隐藏逻辑,再结合自己当下的生活实际,自然就会惊出一身冷汗:的确如此,似乎历来如此。
一直以来,各种假大空、虚伪、造假、犯罪、贪污、以权谋私、职场冷暴力、996007、欺诈、权钱交易、权力寻租、强盗逻辑、欺压剥夺都层出不穷。
黑幕之后还有黑幕,真相背后还有真相,事实不停被翻转改写,人人都戴着厚重而滴血的面具相互交叠交易。
所谓纯善公平,所谓法律秩序,所谓公平公正公开,几乎都是用于糊弄普通人的道具,让相信和以此为标准生活工作的人,悉数成为平民,变成权贵牟利者手中的工具或眼中的笑话,以及随时被收割智商税的“韭菜”。
所以,基于这种现状和实际所感,显然不重感情只计较利益得失,才是一个人极其正确而理性的存在方式。
我知道你一定不会完全赞同这个道理,但实际生活中却会日渐按照此标准身体力行。
比如,将情感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抛离出去,让自己成为眼中带着杀气,冷峻而又理性,只为猎物和利益而行动的现代丛林中的猎人、杀手。
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这种念头与感受?这是现代人进化的必然过程,还是社会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倘若以社会学家的眼光来看待当下现状,他们又会得出什么结论和判断呢?
可能社会学家自己,也深陷日常职称晋升、论文撰写、房贷车贷子女上学等问题的困扰,也被困在当下,走不出这困境,讲不出什么具体的道理吧。
当精神困境来临时,人们在物质层面反而并没有很大的缺失和困扰。
在全民脱贫脱困,所有人处于中等收入的小康生活的境况格局之下,如何提高生存质量,怎样让心理和精神上感到愉悦,逐渐成为了社会主流话题。
在此背景之下,当下社会语境中的“穷人”,与以往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有天壤之别。
是脱离了物质困境的人,期望得到阶层跃升,却始终望龙门无助的人,在精神层面和心理上面临的新困境。更为深入地说,这种危机意识并不可怕,某种意义上而言反而是人性的一种苏醒与进化。

一旦从更为宽泛的人性进化角度来看待当下种种思考,我们就能准确找到问题的症结,而答案,也随之可见。
如上所说,当下社会中的个体,时常处于焦虑之中,生怕自己成为社会竞争的弱者,精神阶层层面上的“穷人”而遭人鄙视,被人收割。无人不想站在物质、精神与阶层的制高点上,睥睨众生,左右世事而不被他人所左右。
因此,在生存本身不成为问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存在质感,就成为了个体的主要诉求与矛盾焦点。
这种矛盾感主要体现在:
  • 1. 时常感到内心有负担,精神上压力极大
  • 2. 虽得到了却终究觉得自己不像个人
  • 3. 缺乏被尊重感、归属感以及真正的获得感
那么,为什么当物质尚可谋生存在时,人们普遍会有此焦虑、分裂感呢?
为什么人们始终希望截断情感,只留下理性与赤裸裸的厮杀争夺呢?为什么人已然得到了,物质丰盛了,但内心的虚无与精神上的空洞却与日俱增呢?
为什么社会财富阶层如明星、富豪、极权者在拥有丰厚的物质资料基础上,会接连出现吸毒、自杀、虚妄、犯罪、任意妄为、犯下多种反人类反社会罪行呢?
很多时候,问题即答案本身。抛却人伦情感,扭曲天性而追逐外在,终极而言并非获得,而是对自我的一种强行阉割,是对自身本性的残忍杀戮,以及对时代的强行贴合。
小孩子才论对错,大人只讲利益,意思很明白——世事无绝对,抓住眼前所得最重要,所谓对错都是扯淡。
又有老话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话是孔子说的。
毕生致力于“仁义礼智信”的孔子,在物质科技并不丰富的年代,就已把人性看得清楚透彻,将人性区分得明明白白。
不得不说,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们看待问题普遍高于蜗居于世俗一隅的庸人。且能以寥寥数语,就让庸人们知道:除了身外追逐的物质名利地位之外,还有别的东西在开花盛放,馨香绕梁。
且不论古圣先贤、先知先觉们这种认识世界,看待人性的超高维度从何而来,单就其观念论点的多维度、辩证统一和普世性特征而言,就已经远超世俗智慧,对普通人足够有启发性。并且这种智慧和高度,是蝇营狗苟的平庸众生极少能够抵达的。
所以,若站在与圣人心智齐平的更高位置来看日常俗世,的确能心胸豁然开朗,于宽处纾解人心。
也正是圣人这些看似毫无用处,关于情、义、气节、精神、节操、崇高、奉献、牺牲等方面的虚无观念,于无形之中滋养着不成熟的人性,使人们不至于完全陷入丑恶厮杀,狼奔豕突的境地。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益于这些道德说教和规范,也或多或少的,因此而逐渐脱离兽性、远离污秽。

无实相的“情”“义”“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性,也左右着这个人的灵魂。想要存在状态纯粹简单,希望抵达更高维度的人性上的成熟或大彻大悟,这些虚无,必不可少。
从这一宽泛的角度,再回头细想世事人生,你会发现,不将自己困在某一事某一时某一空间范围内,跳出系统看问题,往往能够得到更为合理和谐的答案。
所以,与其谈高手存在智慧,刻意截断情感去追逐理性冷血,去受制于“变成穷人弱者”这些负面思维和观念,不如就端端正正站在自己当下所在的位置,鞭辟入里又心平气和的做对自己的身边事,来得更为贴切、自然、可贵。
而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必然的前提,那就是:内心有对善的坚持,也有对抗恶的智慧和勇气。与圣人心为伍,自然澄澈而坚定;若与凡事计较利益得失的小人纠缠,久而久之自己必然陷入污秽肮脏的争斗之中,变得疲累不堪。
因为,如果你本身不是个性子恶毒的人,强行如此,等于自加酷刑,自寻短见,根本也谈不上制衡恶毒之人。
在中国、古希腊、印度的古代文化中国,都同时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而全世界上大部分宗教的产生,也都大致集中在这时期。
回溯历史,是为了看向未来。那些在人类文明古早时期就出现的终极人类关怀等哲学思想,恰如其分地解释和应对了当下的混乱人性与格局。冥冥之中,可能不只是巧合。
毕竟,这些文明和圣人对人性的预判,以及对世界的认识所抵达的高度,至今未有超越。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Wolf, J. R., & Arkes, H. R. (2016). The power of touch.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3(6), 476–48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