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对睡眠的理论
睡眠发生方面
(1)神赐论。除希腊神话外,还有很多宗教信徒有意无意地认为睡眠是神、上帝或主赐予的。教徒们不管年长、年幼,睡前必祈祷就是明显的例子,如犹太人的祷词:“尊敬的主啊!您赐福吧!让睡眠降临我的双眼,使微睡轻拂我的眼睑。主啊!我的上帝,我的神灵!请您降旨意,允我安心躺下,允许我能安心重新地站起。”
当清晨睡醒时,他们又祈祷,感谢上帝和神灵:“我心中的主啊!衷心感谢您,将灵魂重赐予我身体。”早在希腊古代荷马(Homer,900B.C.)早期已提及“睡神”(Hypnos)一词。
这一睡眠神赐论并不限于古代民智未开或愚夫愚妇,现代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仍奉行无误,成为他们固定的自然仪式,临睡和觉醒时不可或缺的制约行为。
(2)血液流动论、血管论(vasculartheory)。
第一,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Alcmaeon(500B.C.)提出,睡眠的发生是当脑部血管充满血液的时候,而当血液从脑部离开时,就会伴随清醒。后来的研究者称,这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个有关睡眠的理论。
第二,在上述同一时期,西西里岛的一个医学研究者Empedocles(493—443B.C.)提出一个基本观念,认为所有事物皆由水、空气、火及泥土四组元素组成,他相信睡眠是发生在当血中的火冷却时。
第三,Hippocrates(460—370B.C.)认为睡眠是由于血液从四肢流到体内深部而产生。这个理论根植于血液在体内深处加温是为了要产生睡眠。
第四,18世纪,瑞士科学家AlbrechtVonHaller(1708—1777)对睡眠的生理理论提出诠释,也相信当血液流至头部时,因会对脑室产生压力而导致睡眠。
(3)原子论。DemocritusAbdera(420B.C.)和LeucippusMiltus(430B.C.)两人提出睡眠原子论,认为睡眠是因为原子间部分或完全分裂所引起。
(4)流程模式论(hyd(hydraulicmodel)。17世纪是科学革命时代,对睡眠的理论研究也受科学发展的影响,ReneDescartes(1596—1650)信奉实验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提出产生睡眠的流程模式理论,认为松果体的功能在于维持脑室的饱满度,进而维持意识清醒;而动物灵魂从松果体消失,引起脑室塌陷导致睡眠。
(5)神经论。1890年,RabiRuckhardt认为睡眠是神经原延长(prolongations)的部分麻痹,导致邻近的神经细胞无法沟通所致。随后,其他研究者也提出相似理论,同意睡眠是由于神经细胞经细胞像“阿米巴”的突出缩回而产生。
(6)化学论。Aristotle(384—322B.C.)在《睡眠与觉醒》一书中认为睡眠是受摄取食物的影响,人一旦吃下食物,就会产生高热毒气(fumes),而被带入血管中,随血液循环至脑部而产生想睡的感觉,当这些毒气被冷却回到身体的下半部时,同时也将热气带离脑部而启动睡眠,而且只要食物持续被消化,睡眠过程就会持续进行。
睡眠功能方面
(1)恢复论(restorativetheorheory)。认为人在睡眠中,脑及身体各部仍进行着某种反应,使组织恢复活力,以备身体应付明天的工作。
(2)适应论(adaptivetheory)。人在夜晚视线不良,易成为猎物招致危险,而睡觉时可使身体不动,局限在一个安全的栖息地,度过一天中最危险的时间,增加存活率。
(3)能量储存论(energyconservation)。睡眠时,新陈代谢率低,使全身能量损耗减少,保存能量及精力,应付不时之需。
(4)记忆的增强及牢固论(memoryreinforcmentandconsolidationtheory)。实验证明快速眼动与促进记忆学习有关。快速眼动期的睡眠剥夺会影响新事物的学习;而深度睡眠期的睡眠剥夺则会影响旧有熟悉的工作效率。
(5)突触及神经网络统整论(synapticandneuralnetworkintegritytheory)。认为睡眠的原始功能是维持突触及神经元网络的完整。因为人在清醒时,有些突触并没有足够地被刺激,为了保持中枢神经功能,在睡眠时,间接地刺激这些未充分刺激的神经网络至关必要。
(6)体温调节论(thermoregulatoryfunctiontheory)。睡眠可以维持体温调节功能的恒定性。在完全睡眠剥夺时,会导致体温调节严重异常,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元又可影响睡眠与清醒醒,足可认定睡眠有调节体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