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系列》玄宗大治十四:姜皎冤死与张说裁减边塞卫戍
开元九年即公元721年冬十月,河西和陇右节度大使郭知运去世。这年底,刚被贬为安州别驾不久的史学家刘知几病故。开元十年即公元722年春二月初六(戊寅),唐玄宗抵达东都。
当初,唐玄宗诛杀韦氏时,王皇后多少参预了点密谋。唐玄宗即位多年后,王皇后的姿色衰落,皮肤松弛。武惠妃得到唐玄宗的宠爱,暗中有夺取后位的野心。王皇后心中不平,时不时对唐玄宗有不敬的言语。唐玄宗对她更加不满,便暗中和秘书监楚国公姜皎密谋,准备用王皇后没有儿子为理由废黜她。姜皎泄漏了他的计划。嗣腾王李峤是王皇后的妹夫,上奏了这事。唐玄宗因为姜皎泄漏了机密让自己难堪而勃然大怒,张嘉贞为了迎合主上的心思,又捏造姜皎的罪状说:“姜皎妄谈废立。”这年九月初六(甲戌),唐玄宗下制说:“秘书监姜皎,当朕在困难时,颇以诚信效力,功勋值得记录,因此宠幸有加。然而他忘记了满盈的警诫,为人又缺乏宁静谨慎,随便议论朝廷的好恶,妄自谈论宫掖的私事。根据他所犯的作孽,理应判处极刑。朕念及他旧日的功勋,免此死刑。应当判决一顿杖责,配流钦州。”姜皎于是被杖责六十,流放钦州。朝廷同时将他弟弟吏部侍郎姜晦贬为春州司马;姜皎的亲党受到株连被流放和处死的也有好几人,包括都水使者刘承祖,也被发配流放到雷州。姜皎后来死在路上。
姜皎是秦州上邽人,他曾祖父姜抃在隋炀帝大业末年任晋阳长。当时李渊留守太原,对姜抃非常器重。姜抃退下跟亲朋们说:“隋朝的气数将尽,必定有命世的大才出现,对应图箓。唐公有霸王的器度,我觉得他就是拨乱反正的君主。”于是有意和他结为深交。当大将军府建立时,李渊聘他为司功参军。他跟从唐公李渊平定霍邑,功拔绛郡,还监督大军渡过黄河。当时士兵争着渡河,姜抃部署约束诸军,自从黄昏直到次日拂晓,六军全部顺利渡过,因而得到李渊的赞叹。平定京城后,李渊任命他为相国兵曹参军,封长道县公。当时薛举入寇秦、陇,李渊觉得姜抃是西州的人望,便下诏让他到陇右安抚民众,承制全权便宜行事。姜抃临行前,奏道:“上天和黎民的愿望,总有所归。还希望明公早日荣登大位,安宁兆民黎庶。老夫年龄已大,恐怕不久人世,只盼得以一睹明公升上紫殿,那时将死无所恨。”李渊非常高兴。于是姜抃与窦轨出了散关,攻下河池和汉阳二郡。他进驻长道,和薛举大军相遇。窦轨轻敌,结果被薛举打败。这时已经即位成为唐高祖的李渊下诏征姜抃回京,拜他为员外散骑常侍。当平定薛仁杲后,唐高祖又拜姜抃为秦州刺史。唐高祖跟他说:“衣锦还乡,是古人所崇尚的事。今天以本州相授,用以报答爱卿的元功。凉州一路,近来十分荒芜艰险。爱卿应当弘扬方略,让那里得到安宁。”姜抃到秦州后,靠恩信安抚民众,州人相互称赞道:“我们又见到太平时期的官府了。”盗贼也都前来自首,士人和平民都开始安居乐业。不久他转任陇州刺史。武德七年(624),他因年老多病离职,并在贞观元年(627)病逝。朝廷追赠他为岷州都督,谥号安。
姜皎祖父姜行本,在贞观中任将作大匠。唐太宗修九成和洛阳二宫时,姜行本总负责,以勤奋和能干让唐太宗满意,因此得到丰厚的赏赐。唐太宗出外游幸时,他经常跟从。姜行本又转为左屯卫将军。当时唐太宗精选身手快捷的勇士,身穿五色战袍,乘坐六闲马,在屯营当值,充当仗内宿卫,名为“飞骑”。唐太宗每次游幸时,飞骑总要跟从,并由姜行本管辖。出征高昌时,唐太宗任命姜行本为行军副总管,率众先出伊州。到了离柳谷百余里地时,姜行本依山制造攻城器具。那里有个班超纪功碑,姜行本将碑文抹去,改刻颂歌,宣扬了唐朝的威德后离去。他接着和侯君集进攻并征服了高昌国,并得到唐太宗的玺书,慰劳他说:“攻战之重,器械为先,将士属心,待以制敌。卿星言就路,躬事修营,干戈才动,梯冲暂临。三军勇士,因斯树绩;万里逋寇,用是克平。方之前古,岂足相况!”对他负责制作器具表示高度赞赏。征服高昌回来后,他进封金城郡公,朝廷还赐给他一百五十段布帛和七十个奴婢。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要出征高丽,姜行本劝谏,觉得不行,但唐太宗不从。姜行本跟随大军到盖牟城时,中流矢而死。唐太宗赋诗悼念他,追赠他为左卫大将军和郕国公,谥号襄,陪葬昭陵。
姜皎父亲姜柔远,姿容俊美,善于奏对,在武则天时官至左鹰扬卫将军、通事舍人、内供奉。
姜皎在长安中年(703左右)经累迁出任尚衣奉御。当时李隆基还是藩王,召见了他,对他十分满意。姜皎觉得李隆基有非同寻常的气度,便诚心依附于他。他不久就出任润州长史。李隆基即位成为唐玄宗时,召他入朝官拜殿中少监。他还多次召姜皎到他的卧内,让他免去君臣之礼,曲用私宴款待他,还和后妃躺在同一个榻席上,其间还和他玩击球和斗鸡,常呼他为姜七而不叫名字。唐玄宗还赐给他宫女和名马,以及不可胜数的珍玩。他也曾和姜皎在殿庭内欣赏一棵嘉树,姜皎称赞树的美丽,唐玄宗马上让人将该树移植到他家。他对姜皎的宠遇就是如此程度。当窦怀贞等人阴谋篡逆为乱,唐玄宗将要讨伐他们时,姜皎参与了他的密谋,于是因功官拜殿中监,封楚国公,实封四百户食邑。唐玄宗因为姜皎当自己还在藩王时就是臣属,又有先见之明,所以专门下敕宣扬他的事迹,说自己还是藩王时,常出游在外。到长杨和鄠杜之间时,姜皎经常和他一道过夜,私下跟他说:“大王父亲一定会登基,大王必将成储君。”先后四次提到这事,但被自己喝叱后才停止。姜皎又和李隆基的兄弟和各位驸马提到这事,并传到李隆基父亲相王李旦的耳朵。李旦当即上奏给唐中宗,唐中宗于是派嗣虢王李邕等人立案调查这事。姜皎不遗余力地保护李隆基,言辞愈益坚定。唐玄宗还赞扬姜皎的行为就像东汉初年的李通(李通听父亲说图谶说“刘氏当立,李氏为辅”,因此后来专心辅佐汉光武帝刘秀登基)那样有先见之明,也像西汉初年的田叔(田叔不顾自身的危亡保护赵王张敖,冒着被汉高祖夷族的风险剃头跟随赵王到长安)那样为保护主人不畏身死。后来宗楚客和纪处讷等人秘密上奏,要将姜皎发配到远荒。唐中宗特降恩诏,只是将他贬为润州长史。唐玄宗在敕令里还高度赞扬他,说奸臣越是进谗,他越是忠恳;他拥戴唐玄宗,忧虑王室的存亡。他认为唐玄宗自有天命,预见他成龙的征兆。敕令还说,从前汉昭帝保护霍光,魏太祖了解程昱。唐玄宗自己虽然不够仁德,但也可以做到这点。还说他岂能听信流言,而忘了姜皎的厚德?说他将对姜皎有始有终。并应当以此告示朝廷内外,让群臣都知道这事。
姜皎很快又升迁太常卿,监修国史。他弟弟姜晦,又历任御史中丞和吏部侍郎,兄弟同时当朝用事。侍中宋璟觉得他的权宠太盛,担心这并非久安之道,因此屡次上奏请求对姜皎稍加抑损。开元五年(717),唐玄宗于是下敕说:“西汉诸将,大多因为权力太重而不能保全。而南阳故人(即光武帝的故旧),都因为身居优闲得以自保。观察先后的事迹,吉凶的结局,加以比较就很清楚了。太常卿、上柱国、楚国公、监修国史姜皎,是累代望族,忠谠立诚,卓越见识可以和桥玄(东汉名臣)相比,和朕私交可以和朱祐(光武帝的密友)媲美。朕昔年还在藩王府邸时,他就和朕关系密切,不遗余力地为朕努力,也能以自爱开启自己。当朕继承大位后,屡次赐他高位,封地列爵,山河传誓,让他备蒙荣光恩宠,称冠平辈。朕总想让他警惕过盈的危险,希望他能有始有终。最好的办法不过于避免公府的荣耀,静守私第的安逸,自愿弘扬高尚的风格,避免涉嫌喧嚣的尘境,沐浴朕赐给的恩典,庇护他的子孙后代。现将姜皎放归田园,让他恣意娱乐。”因此名义上升迁姜晦为宗正卿,但剥夺了他的实权。许久之后,唐玄宗又启用他为秘书监。姜皎后来的事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显然因为杖伤,他在发配路上在汝州死去,终年五十多岁。当时朝臣大多都觉得姜皎冤枉,并归咎张嘉贞。源乾曜当时任侍中,不能对这冤案有所持正,也深受舆论的讥讽。唐玄宗后来又想到姜皎旧日的功勋,让人将他的灵柩送回,以礼安葬,并派宦官去慰问他的家室。开元十五年,唐玄宗追赠姜皎为泽州刺史。这是后话。
九月初七(乙亥),唐玄宗下制说:“朕君临天下,养育黎元;内修睦亲,以叙九族的欢乐;外协朝政,以济兆民的疾苦;功臣贵戚加以优厚之恩,兄弟故旧尽到友爱之情。朕一心尊崇根本,克己复礼,谨慎明德。如今小人作孽,已经伏法,但只怕不逞之徒,依然不肯宁息。凡是皇家亲属,都应引以为诫。自今以后,诸王、公主、驸马、外戚之家,除非至亲以外,不得随便出入门庭,互相往来,胡言乱语。这才是共存至公的办法,永协和平的道理;也才能守住藩国,永保太平。皇家的贵戚懿亲,都必须书写下这座右铭。”他又下制,禁止百官和占卜祝祷的术士交游来往。
九月十一(己卯,《旧唐书》作乙卯为误)夜里,左领军兵曹权楚璧和他的同党李齐损等人起兵在西京长安作乱,立权楚璧兄长的儿子权梁山为光帝,诈称他是已故襄王李重茂的儿子。他们带领左屯营兵数百人杀开景风和长乐等宫门进入宫城,到处寻找西京留守王志愔,但没找到。到了拂晓,左屯营兵自己溃散了。宫廷禁军后来杀了权楚璧等人,将他们的首级函寄到东都。权楚璧是权怀恩的侄子,李齐损则是李迥秀的儿子。王志愔居然被活活吓死。
王志愔是博州聊城人,少年时就以进士及第。神龙年间(706左右),他经累迁出任左台御史,加朝散大夫。王志愔执法刚正,被朝廷百官畏惧,当时人们称他为“皂雕”即黑鹰,言外之意是他盯着手下吏员看时,犹如雕鹗凝视燕雀一般。他不久升迁大理正,并曾奏言说:“法令是人的堤坝,不建立堤坝,那么人就无法有所禁止。臣私下见到大理寺的官僚,多数都不奉公守法,把纵容犯罪当作仁恕,把严守律文当作苛刻。臣如今执掌刑典,实在担心会遭到众人的诽谤。”于是上呈自己所著的《应正论》以表明心志(正文见《旧唐书-王志愔传》)。唐中宗阅览了他的论述后十分嘉许,又提拔他为驾部郎中。
景云元年(710),他经累转出任左御史中丞,不久升迁为大理少卿。景云二年,唐睿宗李旦下制,依照汉朝的制度设置刺史监郡,在全国重要的大州设置都督二十人,精心挑选有威严和名望的人担任,于是拜王志愔为齐州都督,但这事最终没有实行。唐睿宗又授他任齐州刺史,并担任河南道按察使,没多久,又提拔他为汴州刺史,仍担任河南道按察使。太极元年(712),唐睿宗又让他以本官兼任御史中丞,并在宫内供奉皇上,特赐实封一百户食邑。王志愔不久又加银青光禄大夫,拜户部侍郎,然后出任魏州刺史,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同时也都担任本道按察使。他每到一处都令行禁止,奸吏绝迹,境内肃然。许久之后,朝廷召他回来出任刑部尚书。
开元九年(721),唐玄宗前往东都,让他担任京师留守。这年,京兆人权梁山在京师造反,杀进宫城要杀他。王志愔跳墙躲避贼兵。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王志愔也被吓死了。
权梁山事变发生的同时,朝廷决定取消了河阳的柏崖仓。
九月十四(壬午),唐玄宗派河南尹王怡前往京师长安,对事件进行调查并宣旨慰问百官。
九月十五(癸未),吐蕃派兵包围小勃律王没谨忙。没谨忙向北庭节度使张嵩(史书有些地方作张孝嵩)求救说:“勃律是大唐的西大门,勃律一旦灭亡,那么西域将被吐蕃占有。”张嵩于是派疏勒副使张思礼带领西蕃和汉人步骑四千去救小勃律。联军昼夜倍道兼行,与没谨忙合击吐蕃,击溃了他们,斩首和俘获数以万计。此后的几年里,吐蕃再也不敢侵犯边塞。
再说,王怡在长安处理权楚璧案件,株连了很多人,并长久无法定案。唐玄宗于是派开府仪同三司宋璟为西京留守。宋璟到了长安后,只诛杀了和权楚璧同谋的少数几人,其余的全奏请唐玄宗后给予原宥了。
这期间,康待宾的余党康愿子造反,自称可汗。张说发动兵马追杀,并在木盘山生擒康愿子,平定了他的全部党羽。他接着将河曲六州五万多残余的胡人都迁徙到许、汝、唐、邓、仙、豫等州,把胡人原来居住的河南和朔方一千多里地盘都空了出来。
先前,沿着边境一线的卫戍士兵常达六十多万。张说觉得当时并无强寇,所以上奏请求裁减二十多万人,让他们回去务农。唐玄宗有点怀疑。张说说:“臣长期呆在边疆,知道这里的详细情况。将帅只不过利用这些士兵自卫,以及役使他们为自己干私活而已。如果要御敌制胜,不必拥有太多无用的士卒,而妨碍了农务。陛下如果还有疑虑,臣请求用全家百口人的性命担保。”唐玄宗这才听从了他的建议。
当初,各个卫府的士兵,从成年从军以后,直到六十岁才免役;而家人又不让免除各种混杂徭役,逐渐陷于贫穷,所以几乎都逃光了。这样的政策苦了百姓。张说建议,请求召募壮士充当宿卫,并让家人免除各色杂役,并制定一些优待条例。他认为这样一来,逃避兵役的人必定会争着出来应募。唐玄宗答应了。结果只十来天里,张说就得到精兵十三万,然后分派给各个卫府,并轮番服役。士兵和农户的分离,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冬十月十五(癸丑),朝廷又将乾元殿恢复为明堂。次日,唐玄宗临幸寿安县原来的兴泰宫,并在上宜川围猎,直到十月二十二(庚申)才回东都。这期间,波斯国派使者来敬献狮子。
唐玄宗想到北面边境去炫耀武力。十月二十九(丁卯),他任命秦州都督张守洁等人为各个卫府的卫将军。
十一月二十八(乙未),朝廷首次让宰相共享实封三百户的食邑。
同时,前广州都督裴伷先因事被捕下狱。唐玄宗和宰相们商定他的罪行。张嘉贞请求杖责他,但张说反对说:“臣听说刑不上大夫,是因为他们贴近君主;况且正是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廉耻之心。所以说士可杀不可辱。臣过去巡视北方边塞时,听说在朝堂杖责姜皎。姜皎官登三品,也有一些功劳。如果有罪应当处死则处死,应当流放则流放,怎能轻易对他加以笞打侮辱,用对待奴仆皂隶的方法对待他!姜皎的事情过去了,不能追改。裴伷先的罪状根据证据应当流放,陛下岂可复蹈先前的过失!”唐玄宗觉得他说的非常在理。张嘉贞很不高兴,退下后跟张说说道:“为何要把过去的事说得这么严重!”张说说:“宰相,机会来了人就能出任。如果国家的大臣都可以被笞打侮辱,只怕今后也会轮到我们这号人。我说这话并非只为了裴伷先,而是为了天下的士大夫和君子。”张嘉贞无言以对。
十二月,朝廷决定停派按察使。同时,突厥派人前来请和。
十二月初三(庚子),唐玄宗封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的女儿为交河公主,将她嫁给突骑施可汗苏禄。
唐玄宗打算前往晋阳,并趁机返回长安。张说向他进言说:“汾阴上有座汉朝的后土祠,那里的祭祀礼仪已经长久没有举行了。陛下应当利用这次巡幸的机会去加以修缮,为农事祈求丰年。”唐玄宗答应了。
唐玄宗的女儿永穆公主将要下嫁,他下敕要求按照太平公主的标准为她置办嫁妆。僧一行谏道:“武后只有太平公主一个女儿,所以送给她的嫁妆特别丰厚,最终导致她因为骄横而败亡。陛下为何还要效法她!”唐玄宗急忙停止了这一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