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渴”漫谈“风水”与“皮水”

作者:王明炯1肖熹煜2宋易寒3王文华4薛丽君5

(1.湖南省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

2.湖南省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2012级本科在读本科生

3.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2014级在读本科生

4.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在读

5.通讯作者:薛丽君 ,职称:副教授)

 此文已经发表在科技核心《西部中医药》2017年11期 

 关键词:张仲景;伤寒论;风水;皮水;裹水;防己黄芪汤;越婢汤加术汤;甘草麻黄汤;

学习张仲景的宋版《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有诸多难点,如水气病篇第5条,越婢汤治疗“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此处渴还是不渴历代医家颇有争议,不渴为何还重用石膏六两?尤怡曰:脉浮不渴句或作脉浮而渴。[1]再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2]第1条云:“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第4条云:“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为何第1条说皮水“不渴”而第4条又说皮水“渴而不恶寒者”?皮水到底是渴还是不渴?再如仲景在此篇并没有定义“裹水”,为何突然提出越婢加术汤和甘草麻黄汤可以治疗“裹水”?到底何为裹水?以上问题都围绕着“渴”,笔者认为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可以从《内经》和《病源》对于风水的论述入手。

一、风水病位当为“肺肾胃(脾)心”

《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之源,开启了“风水”之门,而后世《诸病源候论》对于风水的病机做出了有益的补充。

1.1《内经》明确指出风水病位在“肺肾胃”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岐伯曰:肾者,牝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浮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

《病源》[3]云:风水者,……肾劳则虚,虚则汗出,汗出逢风,风气内入,还客于肾,脾虚又不能制于水,故水散溢皮肤,又与风湿相搏,故云风水也。令人身浮肿,如裹水之状,颈脉动,时咳,按肿上凹而不起也,骨节疼痛而恶风是也。脉浮大者,名风水也。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风水的病位在“肺肾脾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婢汤加半夏汤可以治疗肺胀。

1.2张仲景认为风水和心相关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治疗风水的22条:“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此条之症状在附方中有补充,《外台》防已黄芪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患者除了“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之症状,还有“头汗出、下重、难以屈伸、肿及阴”。而心水患者症状如下: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防己黄芪汤证患者症状与描述心水的条文互参,几乎全部吻合,特别是心水特征性的症状“阴肿”,防己黄芪汤证也具备,防己黄芪汤证所治风水病位在心无疑。

1.3防己黄芪汤证如此行文实乃迫不得已

从1.2可知防己黄芪汤证有“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之症,但是仲景行文之时全部省略,只记载了“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为何?因为仲景写书更看重对于一个疾病治疗方法的原则性,他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18条中写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防己黄芪汤证的症状实在太特殊了,既有风水在表的表现,又有下焦水肿的表现,面对如此矛盾的症状集合体,仲景只能二选其一,否则岂不是驴唇马嘴,让后人耻笑?

二、越婢汤证“不渴”乃用方关键之所在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23条:“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张仲景明确提出治疗风水的越婢汤证“不渴”,为何又重用石膏六两?且《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帝曰:有病肾风者,面浮然壅,害于言,可刺否?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内经》中对于风水的论述也是有渴的。仲景为何不遵循前人之论?我认为此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

1.无大热乃言表无大热

此处言“无大热”所以可参考《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盖肺合皮毛,热壅于肺,热迫津液则有汗出,“无大热”谓表无大热而里热壅盛,并非热势不盛。盛钦业[4]认为“无大热”一语:皆是仲景为与阳明燥结已成之腑实证相鉴别;可参。

2.体内虽有热,阳气不足则不渴

对于风水的发病过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胃腑脉论第一》中有补充:“扁鹊云∶足太阴与阳明为表里,脾胃若病实,则伤热,热则引水浆常渴。虚则伤寒,寒则苦饥常痛,发于风水。”可见越婢汤证患者起病之初当有胃热口渴之证,当脾胃中阳气不足成虚寒之机时,便可发为风水,患者发作之时由于体内阳气的亏耗,而无“口渴”之证,也就是说“口渴”乃风水患者发病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越婢汤的辨证点。这一点对于风水的用药非常重要,仲景在水气病篇中的原文第4条谆谆教诲:“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面对经文,唯独药王孙思邈得仲景之心。而尤在泾之语:“脉浮不渴句或作脉浮而渴”显然有望文生义,乱加揣度、误导后学之嫌。

三、关于“皮水”和“裹水”的几个问题

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5条治疗里水:“裹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裹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这个裹水之前仲景没有提及,在这里突然提出裹水,又让人非常困惑,可谓千古之谜。想要解开这个难题,可以从仲景同时代的医家对于越婢加术汤和甘草麻黄汤的使用入手。对于《金匮要略》越婢汤证的第5条,王叔和在此条下有注,(一云∶皮水,其脉沉,头面浮肿,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亡津液,故令渴也),且《古今录验》直接说:治皮水,越婢汤加朮主之方。而对于甘草麻黄汤孙思邈有症状补充,在《千金翼方·第十九·水肿第三》中云:主风湿,水疾,身体面目肿、不仁而重方。麻黄(四两,去节)甘草(二两,炙),皮水用之,良。《千金要方·水肿第四》云:如此者众,诸皮中浮水攻面目,身体从腰以上肿,以此发汗方∶麻黄(四两) 甘草(二两)上二味 咀,以水五升煮麻黄,再沸去沫,纳甘草,煮取三升,分三服。可见唐代以前的医家都认为越婢加术汤和甘草麻黄汤可以治疗皮水无疑,为何仲景不写皮水,而莫名其妙提出了一个之前没有定义的裹水?笔者认为必须首先搞清楚皮水的症状特点。

3.1皮水之症或“渴”或“不渴”

张仲景开篇便提出了风水和皮水的鉴别,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1条云:“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外台》作:腹如故而不满),不渴,当发其汗;”第4条云:“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让人困惑的是第1条说皮水“不渴”而第4条又说皮水“渴而不恶寒者”如何理解?继续查阅《金匮》其他和皮水相关之方证,如下: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可见对于皮水的治疗仲景并没有采用汗法,防己茯苓汤中虽有防己、桂枝,但绝无发汗之力,而从蒲灰散中药物的使用更是可以得出对于皮水的治疗仲景采用的是利小便法。我从以上涉及皮水的条文推出:皮水当“有渴、脉浮、胕肿、不恶寒(风)、小便不利”五大主证,其中和风水的鉴别性的症状当为“渴而不恶寒”。仲景在之前已明示: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所以仲景对于皮水采取的是利小便法,而没有用汗法。我认为《金匮》水气病篇第1条和第4条关于皮水的是否“渴”的矛盾在于第1条的句读,“其腹部如鼓”后不该为逗号,当为分号。更改后的原文第1条:“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从更改后的条文可以认为:典型皮水乃风水患者“阳气来复,表寒已解”而成之证,所以患者出现了“口渴不恶寒”,如果皮水患者阳气不足,又变得“不渴”,仲景提示:“当发其汗”。

3.2越婢汤加术汤所治当有“恶风”

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的附方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此条的方后加减里有恶风加附子一枚炮。且《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肉极第四》曰:“凡肉极者,主脾也,脾应肉,肉与脾合,若脾病则肉变色。……脾风之状,多汗阴动伤寒,寒则虚,虚则体重怠堕,四肢不欲举,不嗜饮食,食则咳,咳则右胁下痛隐隐引肩背不可以动转,名曰厉风,里虚外实,若阳动伤热,热则实,实则人身上如鼠走,唇口坏,皮肤色变,身体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名曰恶风。可见越婢加术汤的主治症候分别为肉极中的实热证和虚寒证的症状表现,越婢加术汤所治当有恶风无疑。

3.3甘草麻黄汤所治当有“恶寒”

《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汤方后服法云: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对于甘草麻黄汤证张仲景没有描述所治症状,从《千金方》中补出的症状有:风湿,水疾,身体面目肿、不仁而重,诸皮中浮水攻面目,身体从腰以上肿。对于一个水肿如此弥漫上身的患者,张仲景用甘草麻黄汤汗之,还交代:不汗,再服,慎风寒。可见当初服药之前患者当有表证,“不渴、恶寒(风)”也在情理之中,否则仲景如何能使用汗法?《济生》云[5]:“有人患气促,积久不瘥,遂成水肿,服之有效。但此药发表,老人、虚人不可轻用,更宜详审。”可以为证。

3.4仲景提出“裹水”实乃迫不得已。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越婢加术汤和甘草麻黄汤所治症状当属“水在皮肤之间”,但非仲景定义的典型皮水,因为越婢汤加术汤证有“恶风、其脉沉”,甘草麻黄汤证有:“恶寒、不渴。”都和仲景开篇对于皮水的定义相矛盾,不得已仲景只好提出新的概念“裹水”,且从裹字的含义来看,《说文解字》云:,缠也。提示我们此疾患乃水气缠绕人体所致,这和皮水的定义有异曲同工之妙。皮水可以出现口渴,也可以出现不渴,但是仲景为了后学者明确鉴别风水,将皮水和风水的鉴别点牢牢钉死为“渴而不恶寒”,符合此点的才为典型的皮水。而越婢加术汤和甘草麻黄汤所治乃不典型的皮水,仲景别出心裁地定义为“裹水”,实乃为了消除行文的逻辑矛盾而设立,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临床之中水气病症状的复杂性。

惜圣人之心,后世千古难及!魏念庭曰,里水者,即正水也。黄竹斋[6]按曰:仲景用越婢半夏汤治肺胀考之,故知此方为治正水之主方也.吴谦曰[7]: 里水之‘里’字,当是‘皮’字,岂有里水而用麻黄之理?阅者自知,当是传写之讹。皮水表虚有汗者,防己茯苓汤,固所宜也;若表实无汗有热者当用越婢加术汤;无热者当用甘草麻黄汤发其汗,使水从皮出也。”陈修园《金匮要略注》[8]中的观点与吴谦同。秦伯未[9]认为:越婢加术汤的基本治法为发汗、燥湿、利尿,兼能清热,虽然有治里证的药,但主要是走表的。既已发汗为主,自不能再称里水了。当是“风水”之误,或是本为里水再加风寒外乘。谭日强[10]认为里水即水之在皮里肌腠者,为皮水的进一步发展,里水肿甚,故其脉沉,病情有轻重,肿势有微甚,所以脉象有浮沉之别。朱世增[11]认为里水是在风水、皮水之里,病在表之里,不是三阴之里证。周衡等[12]论曰:《内经》有谓:三阴结谓之水。三阴,乃脾肺少阴肾经也,结自三阴,故曰里水。仲景之书面世近两千年来,后世医家面对仲景留下文字各抒己见,却无人能看破仲景行文“裹水”之苦心,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列举,圣人之心真乃遥不可及 , “圣凡”之别让人唏嘘不已。从另一方面来看,足见张仲景在同时代的经方家中“辨症”之功力也实乃翘楚!称之为“辨症之神”丝毫不为过。经典中一字之安,坚若磐石,可惜!可叹!

四、结语

   总之,渴与不渴贯穿了整个风水和皮水的辨证,对于水肿疾病的治疗和用药具有指导性意义,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张仲景水气病篇的用药和治法规律的研究意义不可小视。

参考文献:

[1]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年6月:122

[2] 张仲景.金匮要略[M]. 范永升,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94

[3]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8124

[4] 盛钦业.宋子云.《伤寒论》“无大热'症辨析[J].国医论坛2007年5月第22卷第3期:1

[5]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M].北京:学苑出版.2011年10月:316

[6]黄竹斋.金匮要略方论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89

[7]郭霭春,王玉兴.金匮要略校注语释[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64

[8] 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M]. 西安: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 2012年04月:88

[9]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147

[10]谭日强.金匮要略浅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58

[11]朱世增.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李聪甫论金匮[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56

[12]明·赵以德编,周衡,王旭东点校.金匮方论衍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47

听说妄想着恢复中华民族汉唐医学雄风的仲景门徒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关注这个账号,因为它代表着梦想、坚持、努力、和创造!

(0)

相关推荐

  • 第八章:一、水气病与水肿证态:

    为什么说中医是前科学/超科学?--古典中医理论的现代重说正本清源谈中医基础理论背后的科学性健康管理硕士  马桢伟 2016年9月第八章:<金匮要略>"病脉证并治"『副标 ...

  • 【经方习读】甘草麻黄汤

    [经方习读]甘草麻黄汤 <金匮要略> [原文]里水[1],越婢加术汤[2]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金匮水气:25)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 ...

  • 越婢汤方证学习笔记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越婢汤方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越婢汤. 全国著名 ...

  • 医学三字经·水肿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方

    水肿方 [方剂]五皮饮 此方出华元化<中藏经>,以皮治皮,不伤中气,所以为治肿通用之剂. 大腹皮(酒洗) 桑白皮(生,各三钱) 云苓皮(四钱) 陈皮(三钱) 生姜皮(一钱) [用法]水三杯 ...

  • 风水漫谈:你家财位在哪里?

    几年前笔者就写过与财位相关的博文.下面,笔者再简单谈谈关于财位的话题. 财是养命之源,谁也离不开.求财养命是每个人的基本义务,因此很多风水大师都很重视财位. 打开风水大师们的书籍或网页就会发现,各种各 ...

  • 民俗漫谈-清明节再谈祭祖中的鬼文化和阴宅风水

    一.清明节再现鬼文化 2021年的清明节是4月5日,面对我国安全管理的严峻形势,我在集团公司值班. 上午10:00左右的时候,我到各车间巡查生产安全的情况,遇到一位员工,他半开玩笑似地对我说:&quo ...

  • 漫谈阴宅风水

    大家都知道,阴宅就是死去的人所居住的坟墓,做阴宅风水,就是为死去的人找一个好风水地下葬.一是让其灵魂得到归宿和安息:二是让其尸骨信息乘天地生气福荫他的子孙后代:三是作为缅怀故去亲人,表达哀思的纪念场所 ...

  • 漫谈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祖坟的风水得失

    宁要青龙高万丈 不让白虎抬头望 ----漫谈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祖坟的风水得失 曾祥裕 曾海亮 山清水秀好风光 张曼 岭南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是谁? 曾祥裕风水团队岭南风水之旅行至肇庆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这 ...

  • 阳宅风水漫谈

    人所住的地方即视为阳宅,它对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都被人们所重视.有的人视为迷信,这是一个误解,阳宅是人们用来改变自然对人的影响,是更好的利用自然没什么迷信可言,只是人们有些不了解才会说是迷信 ...

  • 曾祥裕风水团队洛阳之行漫谈河洛文化

    曾祥裕 曾海亮 (温馨提示:国庆长假正是静心读书升造好时光, 10月1日,赣州举办杨公古法风水学习班,咨询电话及微信号13766307454) 洛阳,这块土地厚重博大,它孕育了古老的河洛文化.河图洛书 ...

  • 7.1风水.皮水.石水

    7.1风水 又名风水肿.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血管神经性水肿. 辩证论治 一.风水相搏证:839.越婢加术汤  加减. 二.血瘀水停证:627.桂枝茯苓丸 加防风.生姜皮等. 其他治疗 1.避免接触 ...

  • 漫谈精气神和风水

                          精气神和风水          在中国,我们经常听到"精气神"的说法,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这或许只是一个模糊的存在,知道有这么一说,然而知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