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韩愈《晚春》:自幼丧父刻苦勤奋,一心为国尽献忠心,造就韩愈成为唐宋第一大家

说起韩愈,绝对是唐史中一顶一的牛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韩愈,字退之,生于公元768年,卒于公元824年,享年56岁,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仲卿去世,由兄长韩会抚养,九岁时韩会又去世,自小孤儿的韩愈刻苦学习,奋发图强。

18岁时,韩愈考试到长安参加科考,连续三年都未成功。直到24岁时第四次科考才考中进士,但在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时,连续三次都遭失败。

直到公元796年,28岁的韩愈经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才进入官场,走上仕途之路。28年的为官生涯中,韩愈在朝廷做到了礼部侍郎、中书舍人,也曾屡遭贬谪,到地方任职县令。既有治理政事的经历,也曾参与兵事,显示了军事才能。

最值得一书的是,韩愈只身一人劝降叛将的经历。

公元821年,53岁的韩愈任兵部侍郎时,镇州(今河北正定)掌管兵马的王廷凑杀害节度使田弘正,意图反叛。第二年,唐穆宗李恒赦免王廷凑和和叛军,任命韩愈为宣慰使,前去镇州劝降。

这是凶多吉少的差事,同僚都为韩愈捏了一把汗,唐穆宗也有点后悔,命韩愈别着急去见王廷凑,先观察观察形势再说。

韩愈直接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心境,“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风霜满面无人识,何处如今更有诗”。到了镇州,直接面对王廷凑,王廷凑充傻装楞,说反叛不是我的本意,这都是这些将士们的想法。韩愈驳斥说,皇帝是赏识你的指挥才能,才命你做节度使,谁知道你连这些士卒也指挥不了。

韩愈又对士兵说,自古以来,凡是叛乱的,不仅惹祸上身,更祸及家人。皇帝知道你们都是忠君之士,你们不知道这是叛乱,更不会叛乱。希望你们回头是岸!

王廷凑和将士都被韩愈的这种勇气折服,结束了这场叛乱。

回到长安,韩愈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后任京兆尹(长安市长)兼御史大夫。

公元824年,韩愈因病请假,当年病逝家中。

韩愈作为唐朝的官员、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比较大的成就,被历代后人所赞扬。从唐代的刘禹锡、白居易,宋代的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到元明清的罗贯中、孙承恩,以及近现代的曾国藩等都有很高评价。

公元816年,韩愈写了一首描写暮春的七言绝句《晚春》,通过拟人手法,将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甚至杨花榆荚也化作白雪,来挽留春天的脚步,暗喻应该只争朝夕、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花草树木好像知道春天即将结束,纷纷争奇斗艳,想留住春天的脚步。就连那没有想法的杨花和榆钱,也化作漫天大雪随风起舞,对春天恋恋不舍。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