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西:这两个山西人成就了一部《金史》
中国古代一直有为前朝修史的传统,于是有了我们所熟知的“二十四史”,成为记录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重要历史文献。其中,成书于元朝的《金史》,被认为是是宋、辽、金三史中编撰得最好的一部。《金史》之所以能如此出众,离不开元好问和刘祁这两个山西人的不懈努力。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刘祁(1203-1250),字京叔,号神川邂士,应州浑源(今大同浑源)人。二人处于金元之际,共同见证了金国的衰败、灭亡和蒙古的崛起。
蒙金之战:汴京之围
辽宋金时期,山西曾长达百年处于金国的统治之下。到1211年,北方蒙古铁骑开始不断南下攻打金国,而女真人在汉文化的熏陶下,早已没有了当年灭亡北宋时的霸气,几番交战,金人接连惨败。由于实在招架不住蒙古铁骑的侵扰,金国只好迁都南京汴梁,史称“贞祐南渡”。包括山西在内的北方,从此成为了蒙金双方交战的主战场。1229年,窝阔台继承蒙古大汗之位后,蒙古再次大举侵金。1232年,蒙古大军包围汴京,双方开展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攻城之战。当时在金朝为官的元好问和刘祁,恰好被困在城中,亲眼目睹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战。
“崔立碑”事件
眼看汴京粮尽援绝,岌岌可危,金哀宗只好逃出汴京。汴京一时人心惶惶,为了避免蒙古人屠城,汴京守城将领崔立率兵向蒙古请降献城。事情若是到此,崔立或将留名青史,可惜其很快就暴露出残暴的本性。崔立不仅大肆搜刮城中百姓、官员的金银财物,还把金国的皇族献给了蒙古人,甚至还想效法北宋末期的刘豫当傀儡皇帝,于是胁迫朝臣为自己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被迫参加撰写碑文,这便是“崔立碑”事件。给如此逆臣贼子树碑立传,歌功颂德,虽说是被胁迫的,但也因此成为元好问和刘祁一生的污点。
“《金史》大抵出刘祁、元好问二君之笔”
金亡之后,被蒙古俘虏的元好问和刘祁二人先后返回了山西老家,隐居著述,从而记录和保存了大量金国的文献资料,为中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元朝末年,朝廷下令撰写《金史》时,大量采用二人的著述,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著成了《金史》,被公认为是元末所修三史中最好的一部。《金史》也如实记载了元好问和刘祁的功绩。元好问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等作品传世,《金史》中称“纂修《金史》,多本其所著云。”刘祁,著有《归潜志》,《金史》中称“修《金史》多采用焉。”故而,清初顾炎武曾说:“《金史》大抵出刘祁、元好问二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