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玉收藏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修养!
血玉指的是白玉中带一丝红色脉络的玉器,在阳光下清晰可见,一般多为玉手镯,偶有挂件,是玉中极其罕见的珍品。从形成时间上来说,血玉一般要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关于血玉的记载极少,最早出现于松赞干布送给文成公主的礼物中。
血玉的形成,和尸体有关。当人落葬的时候,作为衔玉的玉器,被强行塞入人口,若人刚死,一口气咽下的当时玉被塞入,便会随气落入咽喉,进入血管密布之中,久置千年,死血透渍,血丝直达玉心,便会形成华丽的血玉。这种东西往往落在骷髅的咽下,是所有尸体玉塞中最宝贵的一个。按品质定价,少则几千,多则达到百万伪造商人利用铁盐的水溶液长时间浸泡玉器或者浸泡于红色的染料中以期达到使玉器变红的目的。
血玉,苍老温润、精光内敛,表面有较重的土锈、土斑,历史痕迹很明显。血沁由表及里,颜色的浓淡深浅呈现自然的变化层次,表面呈现一层玻璃光泽。
唐宋以后,血玉赏玩渐入民间,审美习惯融入世俗观念,其造型也更加具象化,雕刻的人物、兽畜、花鸟、虫鱼等,一眼便可认出。而血玉造型比较抽象,龙、凤、麒麟、饕餮、貔貅等,均为迷信臆造之物,世间本无具体形象,较难被现代人们所鉴赏。而史前血玉则更难被人赏识了,人首蛇身、龙首人身、鸟首人身、人首兽身、牛头马面等等,奇形怪状,神鬼莫辨,造型超乎今人想象,审美标准无所适从。这些“神玉”时代的作品,本属原始先民祭祀礼拜的图腾和交通神灵的法器,今人不知古人造器初衷,故不解何以有此造型,因而无法达成共识,就更谈不上欣赏了。
“石之美者为玉”,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玉有着特殊的情愫:修身养性,有“君子比德于玉”。弘扬正气,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定信念,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歌颂爱情,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历代血玉普遍存在着巧色及带色料血玉的现象,但这种材料在原有的基础上又经历长期地下环境的浸蚀,造成局部色料部位被首先氧化腐蚀,必须掌握这方面的特征规律。掌握生坑血玉的主要特征。所谓生坑血玉的指出土以后没有进行过任何清造处理,血玉本身粘附着各种沉积物质,而且附着力极强。而赝品是采用人为制造在玉表的附着物,这种人造附着物质粘结密度及粘结力很差,这是辨别真伪的一方面,生坑血玉应没有任何人为处理留下的痕迹。
进入商代后一直到清朝末,这三千年左右的时间里就是我国古代琢玉时期,在这期间血玉器的琢工尽管经过多次改进,但是始终没有摆脱“手工琢磨”血玉的方整个古代琢玉时期,只到民国才有了电动金钢沙切割机。血玉器上的铜、铁线锯配解玉沙切割痕迹以及人工砣具配以解玉沙地琢磨痕迹给我们在认别真假血玉器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标本。众所周知,因为人工切割和琢磨血玉要费很长的时间,制造假血玉的人不可能不计成本去用手工做假血玉器。所以血玉器收藏者要多看实物,了解真假血玉的琢磨方法,对照和比较真假血玉的做工痕迹。这些也是鉴别血玉器的重要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