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朋友画廊”火了,其他公益项目却没有?

这可能是今年最美的一次刷屏。

想必从一大早开始,你的朋友圈就被腾讯公益的“小朋友画廊”包了场。跟以往被摄影大赛、秀恩爱大赛刷屏不同,这次你非但不觉得讨厌,还破天荒地感到了清澈美好。

那一幅幅画作或想象奇谲,或真诚温暖,或天真烂漫,艺术天赋极高,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而它们都出自一个特殊群体的笔下——脑瘫、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等心智障碍患者,他们的生理年龄也许二三十岁了,但心理还住着个“小朋友”,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只要支付1元或者任意输入金额,就可以“购买”下他们的画做手机屏保,而相关善款将用于帮助这些弱势群体。据报道,项目的扩散力非常惊人,短短30分钟内参与人数就增加了100万,而截至中午13时,整个筹款金额已经突破1000万元!

沙漠造林、地震捐赠救灾物资、卖出一瓶水捐出一分钱……这个世界上每天有太多太多的公益项目发生了,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其他项目都没火,“小朋友的画廊”却做到了呢?

TOP君认为,原因可能有五点。

产品质量过硬,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

路边弯腰低头伸手要钱的乞讨者惹人生厌,但大冬天摆摊卖鞋垫、卖茶叶蛋的老奶奶却让人尊敬。

因为前者是靠装可怜换来的单方面施舍,后者却是平等的买卖关系——反正我需要鞋垫,跟谁买不是买,顺手照顾下老人家的生意而已。

参与“小朋友画廊”的人们愿意掏钱,首要因素也绝对不是怜悯、同情这些孩子,而是被他们超强的艺术天分震撼,由衷地喜爱这些画:“画得真好!”“很棒!”“反正我画不出来!”,

这么美的画,都想裱起来挂在家里!一块钱就能买它作壁纸,物有所值,物超所值。

参与门槛低,一块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一块钱现在能买到什么?去饭店,只能买到一根油条;去超市,只能买到一个打火机;去游戏厅,只能玩一次投篮。

人们都不把一块钱当钱,更别说是手机里的一块钱了。这种心理甚至催生出了一门红火的生意——“一元购”。

一元钱就可能买到iPhone手机,开走宝马汽车,甚至得到一套房产,你信吗?

就是把一件商品分成若干份,每份一元,都卖出去之后抽幸运者,抽到谁商品就归谁。这种游戏因为涉嫌非法博彩已经遭遇全国严打。

“小朋友画廊”也是一元购,有那么多人参与也就不足为怪了。

艺术品味+爱心,一次满足消费者双重炫耀心理

Social的终极奥义是二次传播。“小朋友画廊”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烧遍全国,是因为看到它的人都忍不住晒出来,然后滚雪球般几何级扩散。

而我们为什么都愿意主动传播呢?首先这表明“我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但光有“爱心”是不够的,内敛含蓄的中国人骨子里崇尚“做好事不留名”;更重要的是它还代表了“我是一个有艺术品位的人”。

“艺术”这把营(zhuang)销 (bility) 利器有多大威力,那些大名鼎鼎的刷屏级案例都能证明:支付宝“遇见名画中的自己”、抖音的“世界名画抖抖抖抖抖抖起来了”、 KIWI®鞋油“完整的肖像画”。

细节设计走心,“童”期声增加互动真实感

“大家好,我叫朱正龙(音),大家都叫我小龙。我喜欢画画,如果大家能喜欢我画的画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点击画框下的小喇叭,将会听到一段作者的录音:有的一字一顿,有的含混不清,有的很稚嫩,有的是四川口音。

听着这些童期声,仿佛孩子们也从画作的背后走了出来,鲜活地站在你面前,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公益之心结出的善果:你的一块钱,铺就了“他”的画家之路。

最后是平台加持

今天这件事情,如果不是发生在月活9.63亿、可以移动支付的微信上,一定不会爆发出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项目就算一个例子,虽然也广受好评,但限于产品的社交软肋而没有如“小朋友画廊”般一日成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