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小药方汇
发表者:赵东奇 385人已读
伤寒金匱35小方
1.桂枝甘草湯 : 【組成】桂枝12克,炙甘草6g
〖主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
2.葶苈大枣瀉肺湯 : 【組成】 葶苈:9克(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 大枣:12:枚:
主治;肺痈,喘不得卧;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支饮胸满者。
3.栝蔞牡蛎散 : 【組成】天花粉(栝蒌根)20~30g 牡蛎20~30g
主证:百合病,阴虚内热,虚阳上浮,口渴口干,脉微数。副证:神志恍惚,心烦等。
4.栀子豉汤 : 【组成】栀子9克(擘) 香豉4克(绵裹)
主治;1.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憹。
2.及大下后身热不退,心下结痛,或痰在膈中。
归经:此足太阳阳明药。
5.梔子干姜湯 : 组成】栀子9克(劈) 干姜6克
【主治】伤寒,医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6.大黄黄连泻心汤 : 【组成】大黄6克 黄连3克
【主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7.干姜附子湯 : 【组成】干姜60克 附子5克(生用)
【主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8.薏苡附子败酱散 : 【组成】薏苡仁30克,附子6克,败酱草15克。
【主治】;肠痈内脓已成,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
9.桔梗湯 : 【組成】 [组成]桔梗(30克)甘草(60克)
[主治];肺痈。咳而胸痛,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10.甘草麻黃湯 : 【处方用药】 甘草二两(6g) 麻黄四两(12g)
主治】; 治里水。身体面目悉肿,腰以上肿甚,身微热,口不渴,无汗,小便不利者。
11.大黃甘草湯 : 【组成】大黄12克 甘草3克
【主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12.紫參湯 : 【組成】紫参25g 甘草9g
(主治);下利,里急后重,或胸痛,或腹痛。
13.芍药甘草湯 : 【组成】芍药30克甘草10克白糖30克
【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14.甘草干姜湯 : 【组成】甘草12克(炙)干姜6克
【主治】;脾胃阳虚,手足不温,口不渴,烦躁吐逆;老年虚弱尿频,下半身常冷,咳唾痰稀,眩晕短气,脉沉无力;现用于胃脘痛、吐酸、肠鸣腹泄、胸背彻痛、眩晕、喘咳, 经期腹痛属寒证者;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
15.葵子茯苓散 : 组成】葵子500克 茯苓90克
【主治】;妊娠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
16.泽泻湯 : 【组成】泽泻5两(15克)白术2两(6克)
【主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现用于耳源性眩晕
17.赤石禹余粮汤 : 【組成】赤石脂30g 禹余粮30g
主治】;治伤寒下痢不止,热在下焦。
18.橘皮湯 : 【組成】 橘皮:4:兩 生薑:0.5:斤
19.百合知母湯 : 【组成】百合7枚(擘) 知母9克(切)
【主治】;百合病,发汗后,心烦口渴者。
20.百合地黃湯 : 【組成】 百合7枚(18 g)、生地黄汁18 g
【主治】百合病,阴虚内热,神志恍惚,夜游症,沉默寡言,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时而欲食,时而恶食,口苦小便赤。
21.百合滑石散 : 【组成】百合30克(炙) 滑石90克
【主治】;百合病,邪郁日久,发热,小便赤涩者。
22.半夏麻黃丸 : 【组成】半夏 麻黄各等分 研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饮服3丸
【主治】;水饮内停,心阳被遏,心下悸动者。
23.半夏干姜散 : 【组成】半夏 干姜各等分 研为粗末。每次3克,
【主治】胃中有寒,干呕吐逆,吐涎沫。
24.生薑半夏湯 : 【组成】)半夏7.5g 生姜汁15g
【主治】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风痰上攻,头旋眼花,痰壅作嗽,面目浮肿。
25.小半夏湯 : 【組成】【组成】半夏18克 生姜15克
【主治】;痰饮内停,心下痞闷,呕吐不渴,及胃寒呕吐,痰饮咳嗽。
26.枳术汤 : 【組成】 【处方】 枳实7枚 白术30克
主治】; 治水饮内停,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
27.枳实芍药散 : 【組成】枳实(烧黑,勿大过)、芍药各等分,杵为散。每服3克。
主治;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痈脓。
28.瓜蒂散 : 【組成】 瓜蒂一分(熬黄)(1克)赤小豆一分(1克)捣筛,为散和匀每服3克,以香豉9克,用热汤700毫升,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
主治 涌吐痰食。治痰涎宿食填塞上脘,胸中痞硬,烦懊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舌苔厚腻,寸脉微浮者。
29.豬膏發煎 : 【組成】 猪膏250克 乱发如鸡子大3枚配成,主治黄疸,少腹急,大便秘结者。
30赤小豆当归散 : 【組成】 组成】赤小豆150克(浸令芽出,爆干) 当归30克
【主治】;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者。
31.蒲灰散 : 【组成】 蒲灰52.5克 滑石22.5克
【主治】; 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小腹急胀,尿道疼痛。
32.蜘蛛散 : 【组成】蜘蛛14枚(熬焦) 桂枝7克,研末为散。每服1克,米饮调下
【主治】; 阴狐疝气,偏有小大,时时上下。
33.硝石礬石散 : 【組成】 硝石(矾石:即白矾):1:等分 礬石(指绿矾):1:等分(燒)
主治;肝胆瘀血湿热证。症见胁痛固定不移,痛性难忍,入夜尤甚,身目小便黄,日晡发热,五心烦热,足下热,不思饮食,肢体倦怠,微汗出,舌暗或有瘀斑,脉涩
34.礬石丸 : 【組成】 礬石:3:分(燒) 杏仁:1:分,为末,炼蜜为丸
主治】;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
35.小兒疳蟲蝕齒 : 【組成】 雄黃: 葶苈右二味,末之,取腊日猪脂溶,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
一味药方剂
文蛤散 《伤寒论》组成:文蛤功效:清热利湿
甘草汤《伤寒论》组成:生甘草功效:清热解毒
一物瓜蒂汤《金匮要略》组成:瓜蒂功效:祛湿散水
苦参汤《金匮要略》 外洗方组成:苦参功效:杀虫解毒,化湿敛溃
矾石汤《金匮要略》 外洗方组成:白矾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主治:脚气冲心
皂荚散《金匮要略》组成:皂荚;(用酥炙,以枣膏和服)功效:宣壅导滞,利窍涤痰
大乌头煎《金匮要略》组成:乌头功效:破积散寒,温通止痛
蛇床子散《金匮要略》 外用药组成:蛇床子功效:暖宫燥湿,杀虫止痒
独参汤 《景岳全书》组成 人参功效 大补元气
甘草汤《肘后备急方》组成:甘草功效:清热平喘,止咳下气主治:肺痿轻症
二味药方剂
甘草干姜汤《伤寒论》 桂枝甘草汤《伤寒论》 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甘草 干姜 组成:桂枝 甘草 组成:白芍、甘草
功效:振奋脾阳 功效:温通心阳 功效:养血敛阴 和中缓急
桔梗汤《伤寒论》 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 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
组成:桔梗 甘草 组成:甘草、麻黄 组成:大黄、甘草
功效:止咳祛痰 功效:发汗宣肺 散水和中 功效:荡热和胃
干姜附子汤《伤寒论》 栀子干姜汤《伤寒论》 半夏干姜散《金匮要略》
组成:附子 干姜 组成:栀子 干姜 组成:半夏 干姜
功效:急救回阳 功效:清上焦 温中焦 功效:温中助阳 降逆止呕
栀子豉汤《伤寒论》 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组成:栀子 香豉 组成:赤石脂、禹余粮
功效:清热散结 功效:涩肠固脱止痢
泽泻汤《金匮要略》 枳术汤《金匮要略》
组成:泽泻、白术 组成:枳实、白术
功效:利水祛饮,健脾和中 功效:健脾利水,行气散结
眩晕方 泽泻50克 焦白术25克 怀牛膝5克 眩晕一方药三味 泽泻焦术怀牛膝
蒲灰散《金匮要略》 硝石矾石散《金匮要略》
组成:蒲黄、滑石 组成:硝石、矾石
功效:化瘀利窍泄热 功效:消瘀化湿
主治:热淋 主治:女劳疸
半夏麻黄丸《金匮要略》 生姜半夏汤《金匮要略》 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麻黄 组成:半夏、生姜汁 组成:半夏、生姜
功效:通阳涤饮,降逆定悸 功效:宣散寒饮,舒展气机 功效: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 百合鸡子汤《金匮要略》 百合知母汤《金匮要略》
组成:百合、生地黄 组成:百合、鸡子黄 组成:百合、知母
功效:润肺滋肾,清热凉血 功效:养阴清热,安中和胃 功效:补虚清热,养阴润燥
橘皮汤《金匮要略》 紫参汤《金匮要略》
组成:橘皮、生姜 组成:紫参、甘草
功效:通阳和胃,理气散寒 功效:清热祛湿,安中止利
葵子茯苓散 《金匮要略》
组成:冬葵子 茯苓
功效:利水通窍 渗湿通阳
主治:妊娠水肿
红蓝花酒《金匮要略》
组成:红花、酒
功效:活血行瘀,利气止痛
百合滑石散《金匮要略》
组成:百合 滑石
功效:滋阴润肺,兼以清热
瓜蒌牡蛎汤《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根、牡蛎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
赤豆当归散《金匮要略》
组成:赤小豆、当归
功效:排脓除湿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组成:葶苈、大枣
功效:开泻肺气,行水祛饮
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附子
功效: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
组成:枳实、芍药
功效:行气和血,缓急止痛
主治:气血郁滞证
头风摩散《金匮要略》 外用方
组成:大附子、盐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止痛
矾石丸《金匮要略》 外用药
组成:矾石、杏仁
功效:除湿热,止带下
左金丸 《丹溪心法》
组成:黄连、吴茱萸
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滑石、甘草
功效: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参附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附子
功效:回阳救逆、益气
主治:阳气暴脱证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
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蒲黄、五灵脂
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证
二妙散 《丹溪心法》
组成: 黄柏、苍术
功效: 清热燥湿
主治: 湿热下注证
二至丸 《中国药典》
组成: 女贞子 墨旱莲
功效: 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 眩晕耳鸣 咽干鼻燥 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走马汤 《外台秘要》
组成: 杏仁 巴豆
功效:泻寒散结通腑
三味药方剂
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暴哑。
麻黄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附子、甘草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
小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功效: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芒硝、甘草;
功效: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大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芒硝、甘遂;
功效:泄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四逆汤 《伤寒论》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即四逆汤倍干姜)
功效: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证
白通汤 《伤寒论》
组成:附子、葱白、干姜;
功效: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主治:少阴病阴盛戴阳证
桃花汤 《伤寒论》
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功效:温中涩肠止痢;
主治:虚寒血痢证
茵陈蒿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栀子、茵陈;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黄柏、甘草;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黄疸之热重于湿证
小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半夏、黄连、瓜蒌;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
瓜蒂散 《伤寒论》
组成:瓜地、赤小豆、香豉;
功效: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壅塞胸脘证
芍药甘草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芍药、甘草、附子;
功效:阴阳双补
栀子甘草豉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香豉、甘草;
功效:清热散结,兼以益气
栀子生姜豉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香豉、生姜;
功效:清热散结,和胃止呕
栀子厚朴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功效: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三物小白散 《伤寒论》
组成:桔梗、巴豆、贝母;
功效:温寒逐水,涤痰散结
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以麻沸汤渍之)
功效:清热除痞
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
组成:栀子、黄柏、甘草;
功效:清解里热,兼以祛湿
猪肤汤 《伤寒论》
组成:猪肤、白蜜、白米粉;
功效:滋肾、润肺、补脾,除烦利咽
苦酒汤 《伤寒论》(苦酒即米醋)
组成:半夏、鸡子、苦酒;
功效:化痰敛溃,消肿止痛
半夏散及汤 《伤寒论》
组成:半夏、桂枝、甘草;
功效:散寒通阳,化痰开结
枳实栀子鼓汤 《伤寒论》
组成:枳实、栀子、香豉;
功效:清热除烦、宽中下气
甘麦大枣汤 《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小麦、大枣;
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脏躁症
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薤白、白酒;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轻证
大半夏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人参、白蜜;
功效:和胃降逆,益气润燥;
主治:胃反证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附子、细辛;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泻心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
功效:泻火消痞;
主治:邪热壅滞心下,气机痞塞证
下淤血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桃仁、蛰虫
功效:泄热逐瘀
主治:瘀血化热,瘀热内结
滑石代赭汤 《金匮要略》
组成:百合、滑石、代赭石;
功效:清心润肺,利湿除热
蜀漆散 《金匮要略》
组成:蜀漆、云母、龙骨;
功效:祛痰截虐
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实、薤白、白酒;
功效:宣痹通阳,豁痰利气;
主治:胸痹
茯苓杏仁甘草汤 《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杏仁、甘草;
功效:宣肺利气化饮
橘枳姜汤 《金匮要略》
组成:橘皮、枳实、生姜;
功效:温胃理气散结
桂枝生姜枳实汤 《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生姜、枳实;
功效:通阳化饮,下气降逆
厚朴三物汤 《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大黄、枳实;
功效:行气除满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附子、细辛;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当归生姜羊肉汤 《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生姜、羊肉;
功效:养血散寒止痛。
主治:血虚内寒之寒疝
旋覆花汤 《金匮要略》
组成:旋覆花、葱、新绛;
功效: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厚朴大黄汤 《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大黄、枳实;
功效:涤饮泄热,行气开郁
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生姜、茯苓;
功效:祛饮降逆,宣阳制水
滑石白鱼散 《金匮要略》
组成:滑石、乱发、白鱼;
功效:化瘀行血,清热利尿。
主治:血淋
茯苓戎盐汤 《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白术、戎盐;
功效:补益脾肾,渗湿利水;
主治:劳淋
麻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附子、甘草;
功效:温经助阳,发汗散寒
柏叶汤 《金匮要略》
组成:柏叶、干姜、艾叶;
功效:温中止血;
主治:虚寒吐血
猪苓散 《金匮要略》
组成:猪苓、茯苓、白术;
功效:健脾祛饮
薏苡附子败酱散 《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附子、败酱草;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
主治:肠痈之脓已成
干姜人参半夏丸 《金匮要略》
组成:干姜、人参、半夏;
功效:温中散寒,化饮降逆
当归贝母苦参丸 《金匮要略》
组成:当归、贝母、苦参;
功效:养血开郁,清热除湿
主治:妊娠血虚热郁小便难
下瘀血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桃仁、蛰虫;
功效:破血逐瘀
主治:瘀血内结之产后腹痛
大黄甘遂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甘遂、阿胶
功效:破血逐水
主治:水血并结血室
三物黄芩汤 《千金要方》
组成:黄芩、苦参、干地黄;
功效:清热燥湿,滋养阴液。
主治:产后四肢烦热之湿热阴虚证者
生脉散 《医学启源》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白术、黄芪;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缩泉丸 《魏氏家藏方》
组成:天台乌药、益智仁、茴香;
功效: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主治:膀胱虚寒证
磁朱丸 又名“神曲丸”《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神曲、朱砂、磁石;
功效:益阴明目,重镇安神;
主治:心肾不交诸症
三圣散 《儒门事亲》
组成:防风、瓜蒂、藜芦;
功效:涌吐风痰;
主治:中风闭证
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甘遂、紫大戟、白芥子;
功效:祛痰逐饮;
主治:痰伏胸膈证
戊己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连、吴茱萸、白芍;
功效:疏肝理脾,清热和胃;
主治:肝脾不和证
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连、吴茱萸、木香;
功效:清热化湿,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入粳米同煮)
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
碧玉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青黛;
功效:清解暑热;
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鸡苏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薄荷;
功效:疏风解暑;
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者
益元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辰砂;(以灯心汤调服)
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
主治: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
金铃子散 《太平圣惠方》
组成:川楝子、延胡索;
功效: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
良附丸 《良方集腋》
组成:高良姜、香附子、生姜;
功效: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肝胃气滞寒凝证
三妙丸 《医学正传》
组成:黄柏、苍术、川牛膝;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
三子养亲汤 《杂病广要》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
枳术丸 《内外伤辨惑沦》
组成:枳实、白术、荷叶;
功效:健脾消痞;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
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功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
增液汤 《温病条辨》
组成:玄参、麦冬、生地;
功效: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