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厂记忆,十三
船上人
除了沙地人、通东人,出现在三厂镇的还有船上人。
通棉三厂原来有一圈护厂河,后来大门桥所在的南护厂河被填埋,东面一段的护厂河成了断头河,在东厂角这个位置经常能看到停泊的小船。除了东厂角,在新马路附近,有一条河通向秦家桥、江滨、海门方向,这儿也停泊一些小船。一般都是几条船停在一起,每条船是一户人家,有炊烟袅袅,有锅碗瓢盆,有晾晒的衣服,有大人孩子。
那些孩子就在岸边玩,我奶奶曾经告诫数次,不要和那些孩子一起玩,因为他们是船上人。因此我们路过时,都是绕着他们走。同样的,那些船上孩子上得岸来,看到我们扎堆地玩,也是远远地绕着走。其实我对船上人很感兴趣,对船上生活很感兴趣,问过很多同龄三厂人,他们的想法类似,想来船上的孩子,对我们、对我们的生活,也会很感兴趣,但双方就是没有勇气相互接触。
还记得推着车卖烂斩糖的,不清楚是否船上人中的一员,很可能不是,但肯定不是三厂人。烂斩糖有点像现在各个古镇上出售的麦芽糖,味道差不多,但麦芽糖很硬,烂斩糖却是软的。
卖烂斩糖的什么都收,小孩子没钱也没有值钱的东西。当时东厂角一带有一座石棉瓦厂,我们就拿了厂里的石棉瓦去换烂斩糖,厂里也没人管,估计是废料。烂斩糖是一大块,有点像刚出笼的豆腐,用一小片铁皮,拿一把小榔头敲下一块。敲下后还要饶三饶,加多三小块,想来很多人还记得,很是甜蜜。
每到鱼汛季节,或者西瓜成熟时节,南河沿总会有船运来带鱼、黄鱼和西瓜等时令货,又便宜又新鲜,比菜场上的好很多,这些船大概也是属于船上人家,这个好像不算是投机倒把,政府也不管。
船上人家来自于以前的船户,源远流长,但近代以来的船户可能是出于朱元璋的报复。他曾经与陈友谅争夺天下,差点败在陈友谅手下。朱和尚夺取天下后,将陈友谅的部下贬为船户,永远不得上岸,是为贱户之一。满清夺得朱家天下,没有改变这一政策,甚至变本加厉,比如把吴三桂等三藩的旧部全部打成贱户。
船户以船为家,到处漂流,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有相对固定的区域,估计是这样的,不然让他们自由漂泊,当局会非常不放心的。
我儿子二三岁的时候,我奶奶家已经从三厂搬到海门汽车站附近,旁边是圩角河,我带儿子去河边转转,走到一个小码头,停泊了一艘驳船,得有几百吨的排水量。船上的女主人很热情,说他们是从泰兴来的,一辈子住在船上,以前是小船,前几年换成这条大船,开始在苏北一带跑运输,这次是运玻璃......然后邀请我们上船走一段水路,到前面码头再下船。我们当然乐意,抱着儿子在船头,迎着风,颇有泰坦尼克的感觉。前面码头很近,大概二三百米。下船告别,望着驳船快速地远去,我告诉儿子:他们是船上人。
我去过很多地方,坐过不少摆渡船、轮渡,他们确定都是以前的船上人,后来被收编,定居下来,靠水吃水,曾经红火过一段时间。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发展,水上运输被边缘化,如今船上人的营生大多是惨淡经营,有些则关门大吉。只是船上人如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或许还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