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地理考,15

五、太王篇

(三十六)《诗·绵》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在朝邑华阴之间。古公亶父,陶复陶穴,“古公亶父”四字衍。

周人起源于晋,其先祖在涑洮流域,其后向北迁徙,又越过汾水,到达黄河边,然后渡过黄河稍稍向西,最远至韩城,这些前面已经论述。至于翻越梁山,到达岐下,之后开辟丰镐,那都是太王以后的事了。也就是《穆天子传》所说的“太王亶父开始营作西土”。

《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说:“太伯、虞仲是太王的儿子,太伯(虞仲)不愿跟从西迁,所以没有传嗣给他们。”是说太王西迁,而太伯虞仲没有跟从。

《诗·大雅·绵》也有记载:“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关于沮漆的争论已经很久了,也很旧套了。而最近咸阳的刘光蕡①古愚论我觉得是最贴切的,特录在此:(参见《烟霞草堂文集》卷二“漆沮即从解”)

“把石川河当作漆沮水,先代的儒家多有此说法。我认为不对。冯翊郡的河流最大不过洛水,大禹怎么可能忽略呢?那么可以知道漆沮水应当就是洛水,不应该是石川河。《禹贡》经文中的‘漆沮即从’一句,在‘泾属渭汭’一句之下,下文中‘会于渭汭’,在‘至于龙门西河’之下,很显然是今天的华阴、朝邑之间,俗话所说的三河口。《左传》虢公败于渭汭,也在此地。渭汭在此,那么漆沮即从也必定在此地。‘导水又东过漆沮’,就是‘漆沮即从’的漆沮,下面就是‘从之入于河’,可见过了漆沮水就是汇入黄河处了。如果说漆沮水是石川河,那么过了漆沮水还有三百多里才入黄河,以经文中提到‘过’的语法来验证,洛汭离大伾三百多里,洚水离大陆三百多里,‘过’之后都会说‘至于’。这儿的‘过’后没有说‘至于’,很显然‘过’了以后就马上入河了。所以说漆沮水应该是洛水,而不是石川河。孔传、阚骃、郦道元、孔颖达、颜师古等都把洛水看作是漆沮水。我认为漆沮汇入渭水处,渭水过了漆沮水,位置都在朝邑之南、华阴之北。《水经注》叙沮水又名石川水,又向西南流经郭城,与白渠支渠汇合,又向南汇入渭水。下面又说,其中一条水向东,就是沮水。这儿明说的是沮水,但阚骃认为渭洛是漆,因为沮水入浩,所以有沮水之名。大概沮和漆的发音相近。从殷周转为洛,而漆沮出现在《禹贡》,所以在沮入之后,又举出了本来的名字,这样人们知道洛水就是漆水。胡胐明跟从程大昌的观点,认为石川河是漆沮水,说沮水向东流,沿着郑渠流入洛水,不是大禹时的故道。但是石川河向南汇入渭水,郦道元的注也说沮水汇入白渠支渠,向东入郑国渠,向南入白渠。那么在开凿郑国渠、白渠之前,沮水是如何汇入渭水的呢?我推论《水经注》的石川水不仅不是漆沮水,也不是沮水。叙沮水对于东流的一支特别声明为沮水,可以知道沮水没有向南,沮水既然不向南,那么南去的河道必定要开渠,当时要收纳冶谷、清谷、浊谷等水,恐怕一条沮水容纳不下,另外开一条支渠,既能调节水量,有利于灌溉。这条便道一开,沮水从北流入渭水,比最早向东流去洛水要便捷,时间一长,水流冲刷,河道变深,于是东向的故道就断绝了。沮水无法流入洛水,只能把漆沮水的名称移到上游去了。”这一段关于漆沮水地望以及水道变化的阐述,可说是最为精辟的了。

据此,《禹贡》的漆沮水就确定在朝邑华阴之间了。《禹贡》出现的比较晚,要远晚于《大雅》。那么《绵》诗所谓的漆沮水,也应该在靠近朝邑华阴之间了。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论及《禹贡》漆沮水是富平的石川河,我不从这种论点。(另外:民之初生,自土沮漆,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是何意?这是说沮漆之地,当地人民居住复穴,古公没来之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室。说“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是何意?“古公亶父”是衍文。下面才说“古公亶父,来朝走马”。古公原本居住在豳,不在沮漆之间。古公没来之前,沮漆之民,陶复陶穴,和古公没什么关系。古公在豳,不能说他没有家室。还没有提及古公离开豳,就不能反过来说古公在沮漆而且陶复陶穴。所以能确认“古公亶父”四个字是衍文。整首《绵》诗全部是两句一韵,只有开首的“绵绵瓜瓞”四个字是单句一韵,后人就错误地加入了“古公亶父”四个字来配齐,可说是画蛇添足。)

① 刘光蕡fén:1843—1903,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人。于1887—1898年间主讲陕甘味经书院达十二年之久。在任山长期间,他不仅教授“朱子语类”、“温公通鉴”、“五礼通考”、“四书五经”及“大学衍义”等传统经史理学,并刊刻《梅氏筹算》、《平三角举要》等多种算学及其它科技类书籍,令诸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为了使学生学习天文知识,他建筑了通儒台,制晷造仪,令诸生观测天象;为了使学生学会测绘技术,他鼓励学生参与由陕西布政使陶模主持的地图测绘。他于味经书院创建求友斋,致力于讲求西方新学,同时创建时务斋,专意研讨国内外大事。刘光蕡是力主维新的爱国教育家,使味经书院一改传统书院的陈腐之气,成为近代少有的讲时务、重西学、开新风的书院。

(三十七)来朝走马,为朝邑之朝坂。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是什么意思?回答是:《汉志》“左冯翊的怀德,《禹贡》中的北条荆山在南边,下面有强梁原。《方舆纪要》说:“俗称的朝坂,就是荆山北麓。”《陕西通志》:“华原山在朝邑县的西门外,绕城西再往北最后结束在黄河,又叫朝坂。”

那么古公骑马而来的,就是此处朝邑的朝坂。又称为强梁原,强梁也是姜字的变音,称作强梁坂,就如同汾水边有梗阳城。“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是何意呢?《寰宇记》引《水经注》说:洛水东南流经强梁原。“率西水浒”,就是沿着洛水的水边逶迤向西。这样“自土沮漆”与“来朝走马”,诗人吟咏的正是同一块地方。又说“至于岐下”,为什么呢?回答是:这又难说了。只能以先后得情势来考证,那么岐下也应该靠近沮漆,决不会是远在凤翔的岐山了。

(三十八)《诗·皇矣》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咸阳北。

岐是什么山不能马上确证,那么先来分析岐阳!《诗·皇矣》:“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这里指的是文王居住的地点。《逸周书·和寤》:“王于是出发去图谋殷商,到达鲜原。”这里是武王到达的地点。孔晁注:“鲜原靠近岐周之地。”《路史·国名纪》说:“鲜原在今天的咸阳,与毕陌(毕的道路)相连接,成为毕程。程大昌的《雍录》说:孟子说到文王死于毕郢,就是毕程,郢字通程。”《方舆纪要》:“毕原在咸阳县之北五里,也称为毕陌,南北数十里,东西二三百里,在九嵕山之麓。”

朱右曾《诗地理征》:“咸阳西北离岐山三百里,称之为岐阳,大概岐山迤逦向东几百里,结束于泾水,在不同的地点取不同的名称,九嵕谷口,也是岐山的余脉。”以今天的情况论之,鲜原、毕陌都称为岐阳,岐本来就在东边而不是西边。朱右曾的说法,还不在点上。

(三十九)成王岐阳之蒐,即在鲜原、毕陌,为丰镐近畿②。

《左传》昭公四年(前557),楚国椒举说:“周武王有孟津的誓言,成王有岐阳的田猎,康王有酆宫的朝会。”杜预注:“成王从奄①巡游回来,在岐山之南大肆田猎。岐山在扶风郡美阳县的西北。”周王国从武王以来以镐京为国都,成王的田猎,为什么不怕路途遥远,要跑到僻远的美阳呢?

《晋语》也说:“当年成王在美阳会盟诸侯,楚国是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所以不参与会盟。”会盟诸侯和田猎,说的是同一件事。那时周分封的诸侯都在东方。成王举行田猎会盟诸侯,为什么不放在都城镐京的近畿,反而远离宗庙社稷齐备的地点,安排到美阳的岐山去呢?这没有道理。

杜预大概不知道岐阳就在鲜原毕陌一带,就在周国都的近郊,而错误地依据后世的地名来解说了。周代初年的青铜器献侯鼎:隹成王大在宗周。字从木凷声,怀疑就是槐,通假为蒐③。成王在宗周大蒐,而史籍说是大蒐在岐山之阳,说明宗周就是岐阳。

① 奄:夏商古国,曾为商都,周代为鲁国都,在今临沂附近。

② 畿jī: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

③ 蒐sōu:春天打猎,或者秋天打猎。

(0)

相关推荐

  • 炎黄二帝皆源于武功考

    张森姜姬二水,是有史书最早记载的炎帝和黄帝的起源地,这两条河就是武功境内的漆水河和湋水河.姜姬二水,是有史书最早记载的炎帝和黄帝的起源地.<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 ...

  • 王往逐兕——商朝王位继承的关键?

    来自<殷墟书契菁华>:"甲午,王往逐兕". 这里的王指的是商王武丁,这片甲骨描述商王参加田猎活动,意思是:甲午这天,王前往围猎.追逐兕.兕(音四)在古代指的是犀牛. 商 ...

  • 为什么山南水北为“阳”,依据是什么?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说法主要起源于中原地区,也就是黄河流域.在我国古代的阴阳风水学中,干燥被称为"阳",潮湿被称为"阴",即能被 ...

  • 《水经·漆水注》考略

    ○漆水 △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 <山海经>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於渭.盖自北而南矣.<开山图>曰:丽山西北有温池,温池西南八十里,岐川在杜陵北.长安西有渠 ...

  • 周初地理考,24

    重答李峻之君对余<周初地理考>之驳难 李君说我文章中"最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是全盘接受了从<尧典>.<世本>.<五帝德>,以至于<古史考& ...

  • 周初地理考,23

    (五十九)吕尚河内人,钓滋水遇文王,即霸水,在渭水下流,不在宝鸡. 为什么又说文王得到吕尚,也不在渭水的上游呢?回答是:<吕氏春秋·首时>:"太公望,东夷人士."高诱注 ...

  • 周初地理考,22

    七.文王篇 (五十七)文王母太任,妻太姒,皆出东国.生岐周,卒毕程,皆在东土. 太王.王季的事迹前面已经讲清楚了,最后要谈到的是文王.诗中"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

  • 周初地理考,21

    (五十五)熏粥.猃狁.淳维.匈奴皆一类,与犬戎.鬼方.混夷皆由燕声递变. 太王所避的狄人,是燕京戎,居住在汾水上游,太原周围的山中.不过,<孟子>又说:"太王服事獯鬻." ...

  • 周初地理考,19

    (四十八)槐里.犬邱.槐谷.鬼谷,皆以鬼戎得名. <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东径槐里县古城之南,古代的犬邱城.周懿王在此建都,秦国更名为废邱,也叫舒邱."<雍录& ...

  • 周初地理考,18

    六.王季篇 (四十六)<绵诗>混夷駾矣,即王季所伐西落鬼戎,为周人渡河后新敌. 我认为:太王离开邠到岐定居,是为了避开狄人的入侵.<大雅·绵>诗中说:"柞棫①拔矣,行 ...

  • 周初地理考,17

    (四十三)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岐即岐丰,太王所迁,非美阳城邑. <史记·秦本纪>:"西戎犬戎和申侯一起征伐周,在郦山下杀死了幽王.秦襄公率兵救助周王室,作战很卖力 ...

  • 周初地理考,16

    (四十)宣王猎漆沮,在朝邑华阴之间,不在扶风. 后来到了宣王时代,又有近畿之蒐.<诗·小雅·吉日>诗中说:"漆沮之从,天子之所."姚际恒<诗经通论>解释说: ...

  • 周初地理考,14

    (三十三)<公刘诗>涉渭为乱,芮鞫之即,始为周人渡河而西之证,在公刘后. <公刘>诗中又说:"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