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琴记,九
2019年7月7日。今天是七七事变82周年纪念日。
今天正峰苑的小朋友有佳俊和乐乐,新加入的是吴西俊和吴北辰二位小朋友,吴北辰将和乐乐成为西南模范的校友。
早晨出发时是阴天,有点闷热,预报是午后可能有雨,打算尽量在中午之前回来。今天骑行徐汇滨江,往返40公里左右,八点钟出发,看来是可行的。
真正出发是8:40,骑行途中二次掉链子,到达东安路尽头的徐汇滨江时,已经10:40,这时候天气转为晴天,进入暴晒模式。大家决定去南浦大桥下面转转,到了大桥下,发现陆家浜路轮渡站就在前面,于是上船,体验短途浦江游。过江后,吴北辰和他爸爸坐地铁回家,其他人继续在大太阳下骑到三林渡口,回到浦西。总行程46公里,下半程天气很热,小朋友这一趟挺辛苦的。
West Bund 2019
淀浦河桥上,在这儿装链条,化了点时间
到这儿,正好看到一家直升机起飞。后来在三林渡口,乐乐妈又发现那架直升机从渡口上方掠过,吴西俊很神秘地和佳俊笑笑,说他们至少是第六次注意到这架直升机了。然后他很严肃地说,直升机很可能是冲着他来的。啊?难道他把饮料瓶扔到湿垃圾箱子了吗?
在东安路汇合了吴北辰和他的爸爸,原来他们住在中山公园那个位置,坐地铁过来,骑的共享单车,精神可嘉!
今天出来骑行的挺多,有几个看着很专业的样子
从东安路的徐汇滨江到南浦大桥,大概5公里。在龙华东路、打浦桥附近的一个小店补充饮料和水,这些消耗很大。
往东有一条制造局路,以前这儿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是满清的国有兵工厂,这儿造出来的枪炮和船只质量很差,但毕竟是长江三角洲近代工业的先驱。
过了龙华东路,接半淞园路。龙华东路一带属于五里桥社区,说明这儿的某座桥,距离当年上海县城南门五里路,所以半淞园所处的位置也在老上海县城的南门外。
清朝末年,1880年代,这儿是一个私人桃园,盛产水蜜桃,品种大概和南汇水蜜桃一样。至1909年,吴姓桃园被沙逊洋行的买办沈志贤购得,并营造私家园林沈园。1917年,沈志贤与姚伯鸿决定扩建沈园,并改建成为一处营业性的园林。洋行买办相当于现在外企的销售总监,油水很大,再加上接触了外边的世界,很有眼光和魄力。
这处新的园林占地60多亩,园内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一半,选取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诗中的名句“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来命名该园,为半淞园。1937年淞沪抗战中,日军空袭上海南火车站,毗邻南站的半淞园被殃及鱼池,遭战火焚毁,此后并未重建。在今天这个日子,我们更应该记住这个事情。
旧日的江南制造局、半淞园,现在都是世博园的一部分。2010年世博会开幕时,小朋友们都是二三岁,还不明白怎么回事。世博会闭幕后,很多场馆被拆除,不过黄浦滨江这一带还保留了很多场馆,有一部分改建为博物馆,还有一部分改为休闲娱乐和临时展馆。
问小朋友们,平时还用剪刀吗?都在摇头。今天的小朋友很可能认为,用触屏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一百多年前的扬州工匠,大概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觉得用三把刀,可以解决世界上的任何问题,这三把刀里就有剪刀。
一百多年前,中国最好的剪刀是杭州的张小泉剪刀。这个不知道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是否记得?不过,在杜甫的年代,最好的剪刀(或者说最快的剪刀)在并州。并州相当于今天山西的太原,唐朝有五个都城,太原是其中一个,叫北都,相当于北京的意思。
唐朝灭亡后,太原不断被异族入侵蹂躏,那些工匠纷纷向南逃亡,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估计最好的工匠都到了杭州,成为张小泉剪刀匠人的前辈。
唐朝初年,政府曾经组织疏浚吴淞江,吴淞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不是黄浦江)。当时的吴淞江有十来公里宽,浩浩荡荡,气象万千,二岸风景如画。杜甫是把这个秀美的风景当作一个参考,赞扬王宰这个画家画的山水画很美,就像剪取了吴淞江的一半。
我们知道,风景如画的地方往往是在偏远地区,人迹罕至。在唐朝,这是事实,上海或者叫华亭、松江,就是在大唐的偏远地区。杜诗圣肯定想不到,一千多年后,这个偏远地区发展成为魔都,是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方。
到了陆家浜轮渡口,买好船票(行人2元,带自行车2.8元),在码头上没等多久船就来了。把车停在下层船舱中,我们都跑去上层露天甲板,欣赏浦江风光,天气正好。
唐朝初年的那次疏浚吴淞江,也疏浚了吴淞江的支流,据说有18条支流,都以浦命名,今天还在使用的有张浦、桃浦、彭浦、杨浦等。其中最靠近入海口的有二条浦: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浦,大概是今天南浦大桥到外白渡桥之间的一段黄浦江。到宋朝时,上海浦边上设立了一个收酒税的机构,叫上海务。之后人口渐多,发展为上海镇,到元朝初年,在此设立上海县。
然后,船已经靠岸。
到浦东的南码头,吴北辰父子去坐地铁回家,我们在附近吃了点心,继续骑往三林渡口。在上南路、浦东南路经过中国馆,小朋友们都去过那个中华宫,但没什么印象,比较可惜,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展馆。
乐乐明显累了
三林一带正在拆迁,到渡口的路有点绕,终于找到正确的路,赶到渡口,前面一班轮渡刚刚启航,我们只好在码头等半个小时。
徐浦大桥
回程中路过邹容墓地,进去看了一下,邹容的革命军中马前卒,初中历史书可能会提到,事实上年轻的邹容为同盟会、国民党的建立提供了最早的理论基础,尽管邹容的文章还很稚嫩,但意义非常大,在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先生就封邹容为民国大将军。当时和邹容一起坐牢的章太炎,非常狂的一个文人,清末民初的文人中,没几个放在眼里,但对比自己年轻不少的邹容非常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