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门卫城的兴衰
2020-12-22 09:03:13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陈胡南
东门岭晏清门
椒江东山公园的仿古城墙。在椒江东山公园,距观海楼几步之遥有一段约百米长的仿古城墙,漫步其上,会让人对海门卫城产生无限遐思。600多年过去了,海门卫古城墙仅留下东门岭晏清门一个孤门洞,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荣光。海疆告急,临危受命为加强海防建设,防御倭寇侵扰,明洪武十七年(1384),信国公汤和(1326年—1395年)奉命巡视东南沿海。据《明史·汤和传》记载:“和请与方鸣谦俱。鸣谦,国珍从子也,习海事,常访以御倭策。鸣谦曰:‘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以为军,戍守之,可无烦客兵也。’帝以为然。和乃度地浙西东,并海设卫所城五十有九,选丁壮三万五千人筑之,尽发州县钱及籍罪人赀给役。”洪武二十年(1387),汤和与方鸣谦一起前往两浙沿海,推动海防建设,拆黄岩县城墙石料首筑海门卫城。海门卫城呈长方形,据康熙《临海县志》记载,“高二丈五尺,周回五里三十步,长一千三百一十丈,垛口八百三十个”。今按城墙旧址测算,东城墙长400米,南城墙长1240米,西城墙长640米,北城墙长1200米,周回3.48千米。卫城共有城门五座,即东门晏清门、南门德风门、西门宁远门、北门临江门和靖波门,并开挖南门河、江城河、西沙河护城。东城墙绵延至东山上;南城墙自东门岭西向顺坡而下,伸展于南门河北岸,过南门山直至今椒江二中运动场西南角;西城墙自椒江二中经江城路到马路桥(今江城路与中山东路交叉处);北城墙自马路桥向东沿伸至今东山公园。海门卫驻松海备倭把总,辖松门、海门两区。海门指挥使司辖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附辖健跳、桃渚、新河三千户所。此后,海门卫城墙作为明朝抵御海贼、倭寇入侵的一项重要军事设施。明永乐十六年(1418),明成祖朱棣下诏重新修整海门卫城垣。嘉靖三十二年(1553),朝廷又下诏进行重修。汤和不但是一名有勇有谋、能够善终的明朝开国元勋,还是一位颇具才华的建筑专家,曾参与营建明中都(位于今安徽省凤阳县)浩大的工程。 汤和所筑的沿海城戍很坚固,为抗击倭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在《明史·汤和传》中有记载,“嘉靖年间,东南苦倭患,和所筑沿海城戍,皆坚敌,久且不圮,浙人赖以自保,多歌思之”。军事重镇,狼烟不断嘉靖年间,明朝廷腐败不堪,战备松驰,倭寇频繁骚扰,民不聊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明廷以宁绍台海岸线过长,调整防务,新设台金严参将,屯驻海门卫,首任参将为戚继光。戚继光在海门四年,招募义乌兵于外沙训练“戚家军”,教以适应南方水田地区作战的“鸳鸯阵”,并研制火器,组练水师,取得九战九捷的台州大捷,平息了台州倭乱。戚继光平倭以后,以海门为行台,建海门行台衙门。戚继光屯驻海门期间,倭寇对海门卫城的正面袭击并不多。嘉靖三十八年(1559)五月,桃渚解围之后不久,戚继光率军到海门,驻兵城隍庙(今戚继光纪念馆)。因戚家军征途劳累,需暂时休整,戚继光将守城任务暂交海门守军。六月六日半夜,数百名倭寇自葭沚栅浦方向窜来,爬上城墙,准备夜袭海门。戚继光闻警后立即上马,挥剑出营,谭纶也亲率卫士督战。经过激烈战斗,倭寇全数歼灭。明末,清兵入关后,郑成功不满父亲降清,自己带兵千余人入海,占据广东南澳岛,继续抗清。经过十余年养精蓄锐,郑成功决定反攻。据《台州市志》:清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郑成功率部从三江口登陆,夺海门,攻克黄岩县城。二十六日,攻占台州府城。清顺治十五年(1658)九月,郑成功再次遣兵入海门关,经黄岩向台州府城推进。清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郑成功、张煌言会兵台州,大举北伐,直至金陵(今南京)城下。八月,兵败入海。清康熙十三年(1674)二月,耿精忠在福建响应吴三桂反清。同年七月,耿精忠部下曾养性攻陷太平县,八月,黄岩清军投降。是年十月至次年七月,清军与曾部在台州激战多次,曾养性退攻海门,从西门破垣而入,屠城,惨酷堪比倭寇,后兵败撤退。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重修卫城。物换星移,渐行渐远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开放海禁,迁界恢复,海门经济复苏。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朝廷设浙海关家子(葭沚)分口。清咸丰二年(1852)海关迁至靖波门外的道头新街处,俗称“台大关”。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海门港立埠通商后,以海门码头为辐射点向外拓展,海门街道逐渐繁荣,商铺不断发展,直至抗战前夕,商贾云集,盛极一时,被称为台州的“小上海”。随着战事减少,商业发展,人口增加,海门卫城防御外敌的功能逐渐淡化,封闭式的空间对城市发展的限制日益凸显。民国时期,城市迅速向江岸发展,横贯东西的北城墙渐渐地成为北面老道头繁华商业发展的一道障碍。民国十八年(1929),当局拆除北城墙,以城基为基础,修建了中山路,东起东山脚,西至十字马路。各类商行店铺纷纷在路两旁择地造屋、争相立足。西门城基地于1914年由台州府官卖给“同康酱园”建厂。抗战时期,为方便居民防空疏散,东山山上城墙被拆。新中国成立初期,尚留南城墙东西两段和西城墙八佛堂河边一小段。1971年,海门中学填八佛堂河为操场,河边一小段城墙被拆。1988年,拆除南城墙西段建海门中学。1991年开始拆除南城墙东段,在南门河旁边修建道路。总之,民国以后,随着城市发展、人口扩张、旧城改造,海门卫城墙逐渐塌方,城墙石块被拿去建房、修路、铺桥,海门卫城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600多年过去,至今海门卫城仅留下东门岭一个孤洞和东山上隐约可见的断壁残垣,早已成为回不去的历史。(本文参考文献:《台州市志》《海门镇志稿》《椒江市志》《椒江军事志》《椒江市建设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