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学书---看图识字(二)

时代变化太快,多媒体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促使人们开始有了快餐式的阅读消费习惯。

“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即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随着这种阅读方式“普及率”越来越高,类似“碎片化阅读导致人们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等话题一再被提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平台和生产端对应的,是知识接受方式的新变革。知识进一步变得生活化、伴随化和环境化,非正式学习有了真正势不可挡的勃兴态势。一些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碎片化学习能真正学到东西吗?

我把“碎片化”阅读作为一部群书的索引,在“碎片化”阅读的引领下对自己喜爱的知识点延伸阅读,去享受阅读的愉悦,


读莫言的散文《马的眼镜》我收获了“汗毛”应为“寒毛”;书法中可以将诗句“钓罢归来不系船”的“钓罢”写为“罢钓”,我更知道自己知识的浅薄;读启功先生为《陕西广播电视报》的题词收获“播”字没写错;读郭沫若先生为《华佗纪念馆》的题词收获“陀”是“有意为之”;读徐悲鸿的短文收获何为简单。

散文《马的眼镜》中写道:“那一课大家都听得认真,老先生讲得自然也是情绪饱满,神采飞扬。记得在下课前他还特意说:我读过你们的小说,发现你们都把“寒”毛写成了“汗”毛,当然这不能说你们错,但这样写不规范,接下来他引经据典地讲了古典文学中此字都写作“寒”,最后他说,我讲了这么多课,估计你们很快就忘了,但这个“寒”字请你们记住。现在回想起来,吴先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寒”字,是不是有什么弦外之音呢?是让我们知道他寒心了吗?还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知识的浅薄?” 文中提到的老先生即吴小如先生。他与学员那段谈话我想不仅仅是对学员说的也包括像我这样知识浅薄的自己。(搜狗百科中 注意,“汗毛”就是“寒毛”;但是“汗毛”不是规范说法,应予以纠正)

本篇散文中还选用了吴小如先生的一幅字我很喜欢,但在核对司空曙原诗时又产生了疑问,原诗的首句为“钓罢归来不系船”但先生书写的首句是“罢钓归来不系船”;再深入品读看到郑板桥也是如此书写的。

吴小如(1922.9.8~2014.5.11),原名吴同宝,曾用笔名少若,安徽泾县人,著名书法家、诗人吴玉如先生的长子,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并于1949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受业于朱经畲、朱自清、沈从文、废名、游国恩、周祖谟、林庚等著名学者,是俞平伯先生的入室弟子,跟随俞平伯45年。历任津沽大学中文系教员,燕京大学国文系助教,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教授及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吴小如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吴小如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古文精读举隅》《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莎斋笔记》《常谈一束》《霞绮随笔》及《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等,译有《巴尔扎克传》。2014年5月11日,吴小如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广播与电视文化的繁荣,各地都兴办广播电视报刊,《陕西广播电视报》也在此时应运而生。最早的《陕西广播电视报》,是由著名书法家启功题的报头,字体为行楷。

启功先生题写的“播”字,习惯性地少了一撇。然很多人以现代简化规范字来衡量,认为启功先生题写的报头有“错字”。

启功先生题写的“播”字

换成印刷体以后的报头

《明 · 董其昌 · 徐浩书府君碑》潘字

《唐 · 柳公权 · 玄秘塔碑》播字

落款启功的“启”不但没有写错,反而更加看得出来,其学养的深厚,和文化的渊博,正是对古代文化,尤其是书法文化的研究,才让他的书法更加有涵养,更加有水准。

智永字

米芾字

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作品有《红楼梦注释》《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等。


华祖庵是华佗家乡人为纪念这位“神医”而建的寺庙,1961年当地政府在此基础上维修扩建成华佗纪念馆。

当年为题写馆名,亳州人思来想去,给大文豪郭沫若发去了信函,诚心求字。正在他们翘首以盼等回复时,有关部门接到了郭沫若的来信。然而,打开信一看,里面却没有一纸半字。失望的人们接过信封抖了再抖,又对着光线往里窥视,试图发现什么。有位细心人突然想到信封上写着“华陀纪念馆收”字样,高兴地告诉大家答案就在于此。这不就是题词吗?大家心里不觉一喜。可是,郭沫若却把“佗”写成了“陀”。

是写错了吗?实际上郭沫若真没有写错。“佗”与“陀”偏旁之差,却有另一番寓意。“陀”,佛陀之意。佛陀,是对修行圆满之人的尊称。华佗医术精湛,博爱众生,是俗世百姓心目中的救苦菩萨。“陀”浓缩了华佗一生的功德。后来郭沫若回应“陀”时的答复是,“有意为之”。

确定题词后,文物管理部门找了好几位石匠师傅拟在石匾上刻字,但他们普遍都不愿意接受这个活。当时,在安徽亳州法院工作的周涛主动上门接受了这个任务。周涛祖辈都以刻碑记为生,在当地名气很大。周涛看到“华陀纪念馆”字体小,石匾面积大,就用白纸套描了这五个字,然后用灯光放大字体,贴放在石匾上,经过数日精雕细刻,“华陀纪念馆”五个大字闪耀在石匾上。

     类似有意为之所谓错字,比如岳飞墓前的“精忠报国”的繁体“國”字就缺少一点,代指江山尚未收复,激励南宋军民抗敌救国。

山东曲阜孔庙中有一幅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富”字顶上少了一点,寓意为富贵无止境做人要知足常乐,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此斋号为1950年徐悲鸿写赠金蜜公者,潇洒飘逸,不拘一格。徐悲鸿一生临帖不辍,其书法成就为论者所推重。他在《自述》中谈到自己早年在康有为门下学习书法,曾数遍临习过《经石峪金刚经》、《爨龙颜》、《张猛龙》、《石门铭》等碑拓。此件作品脱胎于魏碑,参以行书笔意,结体疏朗大方,天真烂漫。悲鸿曾云:“天下有简单事,而为愚人制成复杂,愈远愈失去益远者,中国书法其一端已。”可见徐悲鸿对于书法之见解颇为直截明了,故其书敢于创新,气魄宏大。

  • 估价

  • RMB 30,000 ~ 50,000

  • 成交价

  • RMB 38,080

  • 拍卖时间

  • 2013-06-02

  • 拍卖公司

  • 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毕业于巴黎国立美术学校,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他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并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提出了《中国画改良论》,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