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51):刮削钻磨巧打孔 一孔多艺察古工
开孔是古玉制作的一大工艺技巧,看古玉必须要会看“孔”。
关于古玉开孔本号虽然已经有过系列的解说(《古玉学步(14)(15):钻痕细查考孔中藏奥妙》、《(21):管窥见一斑剖视更真切》和《(25):一孔之见》等),但还需要一个“融会贯通”。
古玉之孔有明孔与暗孔之别。
古玉之“明孔”是可见的古玉上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开孔,如前几篇所述:开孔的方法不外乎单面钻、对面钻、斜钻(象鼻穿);开孔的工具主要为实芯桯钻开孔和空心管钻开孔。其各项特征也已经基本了解。但是,行之于实践,依然会产生对面相见不识君(孔)的感觉。看这个玉开孔(图1):
图1
此开孔为桯钻?管钻?从特征看两者皆不是。但这确是古玉钻孔,这是古玉的另一钻孔方法:刮削打磨钻孔法——直接用玛瑙齿类刮削器、石核类工具把孔钻穿。
刮削打磨钻孔法的特点是分为刮削、打磨两个步骤:刮削钻孔(如图1)为第一步;然后再用砂岩棒等到孔内进行二次打磨,或多次修孔成型(图2),为第二步。
图2-1
图2-2
刮削打磨钻孔痕迹特点为:开口非圆形或者接近圆形,不规则。
玛瑙齿类刮削器、石核类工具在文化期是广泛应用的,早期的桯钻本来就是玛瑙齿类刮削器、石核类工具(图3);并且桯钻开孔前,一般也先用玛瑙、石核等硬度高的器物拙个定位小眼,而后再用木棒等专用实心桯钻沾解玉砂旋转钻孔的。
图3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古玉开孔不是件容易的事,看如下玉孔(图4):
图4-1
图4-2
图4-3
图4-1、4-2孔是桯钻吗,但为何未见喇叭口特征?是管钻吗,但开口为何不圆形规整?是刮削打磨吗,但为何又留台痕?
图4-3孔是桯钻吗,但为何又留台痕?是是管钻吗,但为何又留喇叭口型?
这些开孔古玉都取之于馆藏品,古玉毫无疑问,为何开孔方面却存有不同开孔工艺的诸多特征?这是由于上古生产力水平低下,玉作耗时费力,有时开一孔而变换使用各种工艺,刮削、桯钻、管钻、打磨都用上(比如先用刮削点定位,后用实芯桯钻开出轮廓,再用管钻完成对孔通透等),所以留下了复杂的工艺特征痕迹。如果分解看,全都像古工又全不像古工,就难以辨识了。
古玉之“暗孔”是指玉作时确实开过、而成器上又不见的古玉“开孔”,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往往又能找到其曾经存在的蛛丝马迹,如古玉加工的“定位孔”(参见《古玉学步(42):线雕如何辨古工拉丝或留定位孔》),察查古玉作的“暗孔”痕迹可以辅助古玉鉴识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