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在西方艺术史上有哪些脑洞大开的名画?
在我们平常的认识当中,西方绘画写实,东方绘画写意;因此西方绘画更好理解,而欣赏东方绘画则需要更多的文化修养。
然而实际上这种认识却略显得有些狭隘。
虽然在现代主义以前的西方绘画总是能够让我们一眼就看出画的是什么,但是想要完全读懂艺术家的意图却也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情。
在西方艺术史上,有非常多的作品,其中大有玄机,暗藏着作者非常多的小心思。
小编选择了其中几幅作品,一起看看艺术家们究竟是怎么脑洞大开的吧!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这幅肖像可以说是艺术史上最著名的夫妻肖像了。
我们可以把这幅《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看作是两位新人的结婚证书。
在画上,拘泥而彬彬有礼的阿尔诺芬尼正和他新婚妻子在洞房中迎接贵客。
他举起了右手,表示一种仪式,象征矢志爱情;新娘则伸出右手,放在新郎的左手上,宣誓要永远做丈夫的忠实伴侣。
华贵臃肿的衣饰是尼德兰市民阶层中富有者的一种装束。
画面上洋溢着虔诚与神圣的气氛,以表达对市民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的赞颂。
实际上这幅作品的每一处细节都暗含深刻的寓意。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画家把自己也画进了作品当中——在两名新人身后的镜子上。
通过描绘镜子反射的方式表现了新人对面的空间,上方的拉丁文花体字字意为“扬·凡·艾克当时在场”,画家就是这场婚姻神圣的证婚人!
保罗·乌切洛-林中狩猎
在乌切洛活跃的十五世纪,透视法还是一个非常新鲜的玩意儿。
乌切洛一生中对透视法有着近乎狂热的兴趣。
这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就是这幅《林中狩猎》。
《林中狩猎》是依据典型的单点透视法描绘而成的,假如我们按照透视法在画面上加几条线,这些线会分毫不差地连接到“灭点”上!在那里,领头的公鹿正消失在森林之中。
同样表达乌切洛对透视法这种痴迷的还有《圣罗马诺之战》。
画面中间的是佛罗伦萨军队司令尼克罗,他正在指挥士兵们战斗。
右侧两个骑兵交战时的前后距离,地上散落盔甲和武器的透视位置,左侧集中的大量骑马人物前后关系,倒在地上的战士的透视缩短形象,背景与近景之问的透视距离,甚至连士兵长矛的不同角度都被画家作为透视的研究对象。
(虽然这些战士和战马看起来真的很像是纸糊的。)
过于强调透视法让乌切洛的作品看起来生动不足,僵硬有余,但是他表现在画面当中的研究成果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小编看来,乌切洛不是处女座就是强迫症!
汉斯·荷尔拜因-两个大使
荷尔拜因的《两个大使》跟透视法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幅与真人尺寸相等的双人肖像画被视为西方最伟大的肖像画作品之一。
它是小荷尔拜因最早的一幅肖像画,是对两位学者型外交官的赞美,也是对艺术家的艺术鉴赏力的赞美。
在前景的地上,两人之间有个奇怪的斜体物体——变形的骷髅头。
这是一种变形画法,它是死亡的信号。
在小荷尔拜因这幅缜密的写实作品中,变形是对现实的影射,强调人类的一切功业成就、荣华富贵都不过是虚幻无常、转瞬即逝的东西,这种思想在当时很普遍。
在英国国家美术馆里,常常看到经人指点的孩子们蹲到画框左下方,向上仰视那团灰褐色的物体,这样可以看出那是一个人的头盖骨。(读者朋友们也可以尝试一下。)
这是画家利用投影原理制作出来的,下图是通过投影变换得到的真实图像。
有人推测,这幅画原来挂在丹特维尔宅第面向楼梯的墙上,拾级而上的人一抬头就可以清楚地看见骷髅头。
这固然是画家在卖弄技巧,但是没有主顾的特别要求恐怕他也不会这样做。
勃鲁盖尔-尼德兰箴言
《尼德兰箴言》是勃鲁盖尔的代表作之一,这位画家一生都以农村生活作为创作题材,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农民画家”。
由于他天生幽默,又喜爱夸张的艺术造型,因此又获得了一个外号叫做“滑稽的勃鲁盖尔”。
在这幅油画当中,勃鲁盖尔运用建筑物将看似杂乱的画面统一起来,并融入许多荒诞的想象元素。
勃鲁盖尔在这幅作品当中,描绘了整整126个荷兰谚语!其中有很多在今天都还在使用。
画中的图像就像这些谚语一样,通俗易懂,还非常生动形象。
小编在这里截取了一部分,大家感受一下。
▲她能将恶魔捆入包袱中——坚持可以战胜一切
▲应当适当地修剪羊毛,而不是让其露出皮肤——不要不计后果地利用自己的长处
▲小牛被淹死后,他才去填充水井——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寻找短柄小斧头——找借口
▲母猪趁人不备,用嘴拔出了木塞——疏忽大意必被惩罚
▲煎炸鲱鱼只是为了肚中的鱼籽——为一点琐碎之物牺牲过多
▲不要等打翻牛奶后再哭泣——一旦破坏,难以修复
希罗尼穆斯·博斯-人间乐园
博斯的名作《人间乐园》描绘了一个从狂欢到惊恐的空想超现实主义世界,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让整个艺术界为之痴迷。
这幅画现在被收藏在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Prado Museum)。
看到这幅画的人真的很难相信:这样一幅奇异的画居然是500多年前画的。
(原画为三联画,为了方便观赏,小编截取成了三部分。)
博斯这样一位惊才绝艳的大艺术家,我们对他的了解却少之又少。
我们不知道他的具体出生日期,受教育程度,甚至也不知道他的赞助人是谁。
想要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历史学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书面记载,但博斯没有相关的书面记录保存下来,这让专家们有些不知所措。
艺术史学家试图诠释博斯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意义,他的作品时常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
我们对博斯了解得太少,他又没有留下作品的创作日期,这样一来,艺术史学家只能考虑其他许多因素,包括木板的年代、画中出现的菠萝;因为菠萝是新世界的一种水果,所以这幅画一定是在哥伦布航行到美洲之后才创作出来的。
艺术史学家认为,这幅画应该是在1490年至1510年之间的某个时候完成的。
这幅三联画左边是《创造夏娃》(天堂),右边是《地狱之景》(地狱),中间是《人间乐园》,三联画也正是以此命名的。
博斯展现了一幅色彩丰富而充满奇思妙想的长卷,有无数的裸体男女、奇花异草与飞禽走兽。
除了奇异而且内涵丰富的内容,折上左右两幅,还有一个惊喜在等着你!
这部作品将一些惊人的细节细致入微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而这一切都被笼罩在外部装饰画上那个轮廓清晰的球形世界中。
这是一幅几代人都无法充分解读的艺术作品。
历代的艺术史家们试图从各种角度去猜测、剖析博斯的意图。
我们找不到答案,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博斯本人缺乏了解和认识。
许多人认为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个人从上帝的慈悲中沦落的故事,另外也有人认为博斯描绘的是一个乌托邦。
甚至还有人设立了专门的网站,希望能看懂这幅画。
我们可能永远搞不清楚这幅画真正的含义,但在这样神秘的作品中寻找象征意义不也是乐趣的一部分吗?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