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福州,第八天

第八天,2018年4月20日,霞浦->福安->宁德,117公里

早晨一出酒店就跑岔了,赶紧打电话把小方叫回来,其实方向还是对的,不同的二条道而已。今天走301省道,一直到福安的溪柄镇再回到104国道,省道比昨天的县道还是要好一些,但爬坡还是必须的,昨天怎么进霞浦的,今天就得怎么出去。不过沿104国道走福安也好不到哪里去,昨天老马走的是国道,据他说也是山路十八弯,很辛苦。

出霞浦市区,看到省道的第一个路碑是K6,接着就开始爬坡,今天的第一个坡。

前天老马通过微信教会小方制作彩视,小方又教会了我,昨晚试了试,有点意思,不过纯粹放照片有点单调,我们觉得今天应该拍几段视频,没想到这个非常耗电,到中午手机就快没电了,而且拍摄视频占据了后台资源,即便不拍了,依然占据内存而且继续耗电,耗电量还高于充电宝的充电电流,感觉着就是充不进电。午饭后我只能用充电宝维持供电,维持咕咚一个应用程序,不再拍照,不再微信,一直坚持到宁德市区,剩余电量为6%,才拍了二张照片,发了几条微信。看来拍视频需要其他的设备,不能用手机。

三国时期,最厉害的水军在东吴,东吴最厉害的战船出自温麻,称为“福船五会”,相当于如今导弹驱逐舰。温麻造船,也是福建大规模造船之始,当时这些福船主要驰往长江,争夺天下,比马尾船政要早许多年。温麻船屯究竟在哪里?“福船五会”是啥模样?如今谁也说不清。

“温麻船屯”是三国时期东吴江南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温麻船屯用五种硬质木板所造的水面战船,称为“温麻五会、福船五会”。这种“五会”船是一种由五块巨大木板构成的海船,极其坚固。就是首尾封板、左右舷板、船底板共五块木板组合而成的“五板船”。这在当时冷兵器时代,是最为厉害的战船,船头是三角形如尖刃状,与北方疏松杉木建造的木船一旦相撞,北船往往解体沉没。因此,东吴水军雄霸长江,称雄一时。

西晋灭吴,统一天下,将东吴设置的建安郡一分为二,西北部仍未建安郡,郡治建安,即今天的建瓯市,其他地区为晋安郡,郡治侯官,即今天福州市中心的鼓楼区。显然晋安郡比建安郡要重要。晋安郡下辖八个县:原丰、侯官、罗江、宛平、温麻、晋安、同安、新罗。其中温麻在侯官东北,这个位置不像是今天的霞浦,而更像是今天的连江。

晋安郡下辖的原丰县是由原建安典船校尉扩展而来,典船校尉治也在郡治侯官,今天福州市区。福州市区同时为郡、县、校尉治,而且原丰、侯官二县治都在城内,这在古代是常见的,一般来说,二县划城而治,侯官在南、原丰在北。典船校尉管的就是造船,其治在原丰,那么船屯就不应该在遥远的霞浦,温麻船屯应该距离原丰很近,由温麻船屯扩展而来的温麻县也应当在此,这个与横屿船屯和横阳县的关系、番禺船屯和番禺县的关系应当是一致的。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温麻废县,州南三十里。晋太康三年,析侯官县温麻船屯置温麻县,属晋安郡,盖治于此。隋开皇九年废,唐改置温麻县于今连江县境,而以废县地置长溪县。今州南有鼓楼山,古城村盖因废县为名。”意思是,温麻县在隋朝开皇九年被废,到了唐代,统治者在废县所在地设置了长溪县(今霞浦县)。顾祖禹是历史地理大家,但这一条的记载可能有误,不要说1700年前的东吴、西晋,就是今天,进出霞浦只有这么几条崎岖曲折的山路,一个大型造船工场,所需的物资和人员是怎么运进运出的呢?全部靠海运吗?

这片山区可以提供大量的木材,但造船不仅仅需要木材

除了这样的树,还需要这样的通道

甚至是这样的通道

路边出现一座清水亭,有一口清水井,那个打水的轱辘可以用,我们上前玩了一会,权当休息。

前面到达盐田乡,这儿是霞浦县的西界,G15继续向西,S301向北,都进入福安界,但S301要多绕近40公里。顾祖禹所说的晋代温麻县治在现霞浦县市区城南的古县村,而很多人认为东吴的温麻船屯在盐田。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和文物来看,三国至晋,盐田尚是蛮荒之地,人烟稀少,古县村更可能还是一片滩涂,不太可能设船厂、设县。但温麻船屯造船需要大量的优质木材,派人到盐田砍伐合适的树木,甚至在此设立分支机构,应该是有可能的。

中国帆船的存在,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而史籍上对中国帆船的描述,则到东汉才出现。在欧洲的文献、字典、辞书中,中国帆船是一个专门名词。16世纪初最先来到东方的葡萄牙人称中国帆船为“junco”,其后孳衍而成荷兰文的“jonk”、法文的“jonque”和英文的“junk”,日本将英文“junk”翻译为戎克,日据台湾之后,把来往于台湾、厦门两岸的帆船也称为戎克船。这些词的发音都和闽南方言对船的读音“chun”极为类似,有学者认为宿根讯源,就是来源于闽南话的“chun”。由此可见,福建帆船在海外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帆船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拥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和1400多个沿海岛屿,与台湾隔海相对,生活在闽地的古越人很早就驰骋于广阔的海洋。福建的丘陵地形和环绕省界的山脉并未能阻隔闽人与外省和海外的社会经济交往,海上航路让福建很方便地与外界连接起来,甚至因此走得比其他省份更远。加上福建境内多山,物产丰富,盛产造船所需的木材和桐油、蛎灰、藤、棕、麻、生漆等物料,民间就地取材,随处造船,沿江沿海各地造船业十分繁荣。福船就是对古代福建以及浙江南部、广东东部具有相似特征的海洋木帆船的通称。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的航海活动就十分活跃,先后遣使南洋、登陆夷州和联合高丽。公元269年,吴国在建安郡所属侯官县(今福州)设置典船校尉,这是有记载的福建官办造船厂的开始。吴国还在闽江口至浙江瓯江一带的沿海地区,建立了更大规模的造船基地,在数十年期间,建造了大量的海船,为福建的航海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基础。

唐代的福州和泉州是南方的主要造船基地,造船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旧唐书》记载当时往来于福建与广东沿海之间的商船,最大的载重可达千石,即50至60吨。唐代中后期,由于中央集权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控制,福建凭借舟楫之利,或从浙江买进粮米,或向登州、莱州运出海外奇货,唐末五代泉州刺史王延彬更借助海外贸易所得以资公用。

宋代,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海外贸易也随之步入高峰,福建与广东成为海船建造中心,福州、兴化(今莆田)、泉州、漳州设有官船厂。宋元佑二年(1087年)在泉州设置市舶司。从南宋开始,远离战火的泉州逐渐超过明州和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有关福建帆船的记载也逐渐多了起来,历任北、南两朝的宋代全国漕运总管吕颐浩(1071-1139年)下过这样的结论:“南方木性与水相宜,故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西船次之,温明州船又次之。”

到了元代,蒙古大军先后对日本、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发动大规模的海上远征,其间福建领造了大量的战船。1292年,福建平章政事史弼受令率五千军士从泉州后渚启航,远征爪哇。另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代还曾在泉州组建一支14艘4桅海船组成的船队,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元代先后来到福建的外国旅行家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在其各自的游记中,对在印度看到的泉州制造的远洋海船皆有记述。这一时期前来中国的印度商船和阿拉伯商船,主要采用椰绳缝合船体,同福建商船相比,这种船体结构所能承载的重量要小得多。

明代福建造船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官召商营三种形式。福州府城东南河口是官营造船厂的主要聚集地,郑和船队出使西洋诸国的部分海船就是由福建建造。福州又是明朝与琉球交往的唯一口岸,历次出使琉球所用的册封舟,大部分在福州建造和启航。目前所见最早出现“福船”称谓也是出自明朝嘉靖至隆庆年间的《筹海图编》、《洗海近事》、《纪效新书》等一系列专论沿海防务的兵书。俞大猷在东南沿海一带领兵与倭寇及海盗作战期间,写下近一百八十篇,约十万言的书信、揭帖、手本和专论,其中对福船的类别、型号、尺度、应造数量、选用材料、所需银两、配备兵员、委派何人监造等细节皆有涉及。

但是明代朝廷实行海禁政策,为禁绝民间海外贸易,严厉控制民船的大小,福建帆船只得告别已经驰骋了5个多世纪的印度洋,仅余下零星走私商船在东南亚和东亚海域艰难营生,导致福建造船业及造船技术处于停滞状态。官方的战船也退回近岸巡防,船型趋向小型化,身长都未超过十丈。当16世纪初葡萄牙远征商船先后在马六甲、广州、闽浙沿海与中国帆船相遇时,其船只性能已经赶上了后者。

清初郑氏政权与朝廷在福建沿海相持40年,双方水师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造船材料的争夺和建造外海战船的竞赛。郑成功以闽北山区的木材资源大肆造船,其间还从日本采购桐油、麻、铁,从暹罗进口木料或在暹罗就地造船。而始设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的福建水师仅有兵员3000人,因战船大小及数量皆远不如郑氏水师,在交战中处于劣势,只得重新实行海禁政策,把沿海居民迁离海岸,以阻止郑氏集团获得造船的资源。其后为了平定台湾,清朝水师大肆营造外海战船,并且从投清的郑氏降将不断获得战船,逐渐改变了双方水师的力量格局。清廷平定台湾后,曾在战事中使用的福建赶缯船、双篷船被额定为清朝水师的主力战船,分布沿海各省,其后又陆续在福州、漳州、泉州、台湾、厦门设立军工船厂,制造外海内河大小战船。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闽、粤、江、浙水师修造的战船不敌外夷船坚炮利,战事失败。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起,闽、粤地方开始仿英、美军舰改造外海战船,福州船政局第一艘木壳轮船“万年青”号于1869年建成试航,所有中式帆船则渐遭淘汰出清朝水师。1889年,中国第一艘钢质、钢甲型巡洋舰“龙威”号在福州船政局建成。在编入北洋海军序列后改名为“平远”,是参加中日甲午战争的主力战舰之一。很可惜,“平远”舰在甲午海战中受重创而被俘,因日本对“平远”舰的质量大为赞赏,后来成为日本的主力战舰之一。清代中后期,航行东洋和南洋的福建帆船为数已经不多了。

可以说,自宋代以后,历代重大海事活动或事件几乎都以福船为主体,在中国航海史上,到处可以看到福船的身影。福建帆船在退出海外航线之后,主要航行于台湾海峡和中国沿海南北航线。

中国帆船的建造是一部根植于民间的生产技术发展史,留存下来的史料记载相对于其所凝聚的复杂技术和工艺,则显得无比苍白和缺失。也许需要回顾中国古代帆船在世界造船史上的创造发明:

船舶重要的推进工具橹,出现在汉代,由桨演变而来,橹与风帆并用才能远航,远洋航行无风时,需要用橹,橹的发明可能是中国发明中最科学的一个。中国帆船的另一大发明是舵,很可能在公元前后就使用了舵。还有水密舱,西方的船有底板和舷侧板而无甲板,像北欧的维京船,俗称海盗船,直到11世纪还是无甲板的。中国的船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甲板,中国船不仅有底板、舷侧板,还有甲板,构成了封闭的空间。中国人发明水密舱壁,是受到竹子节的启发。欧洲没有竹子,所以很难有此发明。水密舱壁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增加了船体的强度,另一个是增加了破舱后的安全性。因为中国船有很多舱壁,即使有几个船舱破洞进水,失去部分浮力,但全船仍不致于沉没。

龙骨结构是造船业的一项重大发明,对世界船舶结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尖底海船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横断面为V形,尖底船下设置贯通首尾的龙骨,用来支撑船身,使船只更坚固,同时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十分强。

盐田居民的房前屋后堆满了海蛎壳堆,有些海蛎壳是挂在渔网上,应该是做网坠用的,但不知道是否全派这个用处,似乎量也太大了。记得以前看过一篇关于八一三炮战的报告文学,其中提到当年大陆这边还很弱小的海军,仅有的几艘炮艇需要保养,其中一个头痛的问题是海蛎壳,海蛎壳很容易附着在甲板底部和船桨上,不及时处理会影响船速,甚至无法驱动,而那时候这边的海军主要还是海上游击战,荫蔽接敌,打几炮就得跑,如果船速上不来,就成活靶子了。据说当年郑和的船队也有过这个烦恼,损失了一些宝船,因此郑和船队都是以长江口的港口为基地。

盐田是一个畲族乡。畲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游耕民族,现在能追溯到的原始居住地在广东潮州的凤凰山。一千多年前,由于某种原因,畲民开始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有的还到了贵州和四川。今天90%以上的畲民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广大山区,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輋民的族称。

今天,畲族依然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2010年时畲族人口为70万多。畲族有自己的语言——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通用汉文,唱畲歌,且畲歌是潮州歌谣的源泉。畲语接近于客家语,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语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普遍认为畲族和瑶族同源而属于广义瑶族:都有盘瓠传说、有盘王图腾及盘、蓝、雷、钟四大姓,畲瑶的一些语词相同。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瑶人”等称呼。畲族又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先来为主,后来为客,先来的汉人就把这些后来的畲民当为客人。

“畲”字来源于“畬”,畲畬这两字使用非常混乱。在《诗》、《易》等经书中就已出现。“畲”字读音有二,读yú(余),指刚开垦的田;读shē(奢),意为刀耕火耘。畲字衍化为族称,始于南宋时期。“輋”音shē,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粤人以山林中结竹木障覆居息为輋”。显然,以“輋”字作族称是侧重于居住形式,指在山里搭棚而居的人群。“輋”的含义虽与“畲”有差异,但非指两个不同的民族,也不是指同一民族的两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前者指福建畲族,后者指广东、江西畲族,这是由于汉族文人对闽、粤、赣畲族经济生活观察的侧重点不同而出现的异称。

宋末元初,各地畲民组织义军,加入抗元斗争的行列,《元史》中又出现“畲军”、“畲丁”等名称。明、清时期,闽、浙各地方志以“畲民”、“畲人”和“畲客”等称畲族的非常普遍,粤、赣各地方志以“輋户”、“輋蛮”和“山輋”等称畲族的也比比皆是。清代以降,由于许多人不了解畲民的民族成分,还有以苗、瑶、瑶僮和苗民等称呼畲族的。总之,史书对畲族的族称记载相当混乱,称呼也因时因地而异。1956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确认畲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从此,畲族成为法定的族称。

由盐田向北,爬第二个坡,今天最高最长的坡。

从盐田汇入海湾的梅溪,已经在山下了

海拔慢慢上升,山间的植被并不限于绿色,偶尔也能看到路边的一丛野花,想来秋天这儿的景色会更美。

10:30骑到岭头,之字形的一段,早晨带出来的水基本喝完了,此地的小店只收现金,不能支付宝,据说前面不远是松罗乡,微信、支付宝都可以。

在松罗乡补足了水,继续上路,前面再有一公里左右,省道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此后一路速降到溪柄镇,我们在那儿打尖休整。

准备下坡

午饭时,找了一家中移动的网点,请他们从电源插座直接给我的手机充电,充了半个小时,从30%增加到32%,基本没效。此后一直到宁德北郊的八都大桥,就只运行咕咚一个APP了。

午饭后先到赛岐镇,一个非常热闹的大镇,跨过赛岐大桥后,应该往南,我看着小方却是往北拐了,等了一会,还没有过来,只得打了一个电话给他,他说知道往南,只是看到路边水果店的枇杷诱人,停下来买了几个,我等他过来后,继续前行到甘棠镇。这几个镇都归属福安,每个汽车站上的标识都是福安汽车站,也许下面有小字注明是福安第几汽车站,但从我的角度看过去,似乎分辨不出来。

赛江是闽东的第一大河,发源于闽浙交界的洞宫山,分交溪、穆阳、茜洋三溪南下,汇聚了浙江泰顺、庆元以及福建的寿宁、福鼎、霞浦、柘荣等百余条溪涧之水,贯穿福安南北,到赛岐会合后,称作赛江,往下河面变宽,浩浩荡荡,出白马门注入三沙湾,汇入东海,赛江主河道长162公里,似乎比浙南的飞云江和鳌江要长。

我们在甘棠镇汽车站对面停下来,品尝了小方才买的枇杷,味道不错,打算路上看到后再买一些,但此后都是山路,再没看到卖水果的摊位,晚上到宁德,在汉庭酒店旁边的水果摊买了几个,因为晚饭吃得太饱,吃不下了,就带在驮包里。第二天在前往福州的路上,就是那个K2222的路碑旁,二人再次分享了枇杷,发现味道远没有赛岐镇买的好,难道这也有区别?

据说甘棠的民间造船业很颇具规模,大概是温麻船屯的遗传,路上确实看到不少船厂,但规模不大,我猜测规模大的船厂应该在赛江边上,不知道这几年的情况怎样,而国道又要进入山区,我们得翻越今天的第三座山。

到达八都大桥时已经是下午4:15,大桥下是霍童溪。这条溪流是福建省“五江三溪”之一,据说是福建省唯一没有受到污染的河流。霍童溪发源于鹫峰山脉北段和洞宫山脉南段之间,流经屏南县、宁德市蕉城区,最后在蕉城区和福安市交界的金垂村附近注入三都澳,全长126公里。

江中的渔船还保留了一百多年前的式样,当年福益华就是坐这样的小船,溯闽江而上,前往邵武

当年传教士们的努力和成果应该都挺大,沿霍童溪有不少的教堂。过桥后我在路边等小方,这儿可不能走错了。桥边有渔摊没有水果摊,和老板聊了一会,他卖的海鲜价格比我家附近的渔摊要便宜,但他所在的这个位置不好,生意挺清淡的。然后我就坐在路边的石墩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车子,大概十多分钟,看到小方从桥上过来。

到酒店又花了近一个小时,酒店附近很热闹,入住后打听附近哪里有海鲜吃,前台小姐热情地介绍了宝信这个地方,我们坐公交车4站到了万达广场,下来找到宝信美食广场,这是一个海鲜大超市,里面的海鲜玲琅满目,价格公道,而且大部分不收加工费的,小方要点一些上海买不到的品种,我告诉他此地是大黄鱼之乡,尽管上海也能买到大黄鱼,但这儿的大黄鱼一定要尝尝。点了一条二斤重的大黄鱼,一斤28元,味道很不错,而那碗小象拔蚌煮出来的粥实在吃不下了,打包带回酒店,准备明天带在路上继续海鲜粥。

(0)

相关推荐

  • 船舶博物馆(23)

    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船舶博物馆(23)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已经基本梳理完了中国古代船舶的发展脉络,巅峰时期的中国古代船舶结构复杂.功能各异,发展出成熟的体系. 如以航行区域划分,可分为河船.海船,以 ...

  • 明朝将领舌退荷兰人的无奈:火炮战船不如人,只好坚壁清野

    明朝将领舌退荷兰人的无奈:火炮战船不如人,只好坚壁清野

  • 福建三明大田县桃源东坂畲族村

          三明大田县桃源东坂畲族村位于福建三明大田县桃源镇北部,地处较为偏僻,距离镇政府大约13公里.全村总面积21855亩,共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92户902人,属汉.畲两个民族杂居的少 ...

  • 骑行福州,第九天

    第九天,2018年4月21日,宁德->罗源->连江->福州汉庭火车站店,118公里 今天是本次骑行的最后一天,要是有时间,继续骑下去也可以,身体上.心理上已经完全适应了.今天周六,一 ...

  • 骑行福州,第七天

    第七天,2018年4月19日,福鼎 ->霞浦,99公里 今天去霞浦,霞浦不在104国道边上,我们今天走X973县道,预计会翻越几座山,但为了看一眼中国最美的滩涂,还是值得. 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 ...

  • 骑行福州,第六天

    第六天,2018年4月18日,温州->瑞安->平阳->苍南->福鼎,115公里 早晨起来,小方从老马处得知,老马今天也去福鼎,他会沿着海岸线骑行,我有点懵,我之前看过几次,好像 ...

  • 骑行福州,第五天

    第五天,2018年4月17日,台州路桥->温岭->乐清->永嘉->温州汉庭黎明西路店,124公里 今晚和骑行川藏时认识的骑友柯文在温州重逢,那次在巴塘的客栈相遇时,大家都有高原 ...

  • 骑行福州,第四天

    第四天,天台->临海->台州黄岩区->路桥区,95公里 今天的计划也做了调整,原本目的地是到椒江区,为了明天的行程少十公里,把目的地改到相对南边的路桥区.今天是第四天,以往的经验是这 ...

  • 骑行福州,第三天

    第三天,上虞->嵊州->新昌->天台汉庭客运中心店,140公里 昨天小方告诉我,蛋蛋磨得很痛,我看了一下他的车座垫,角度是有点偏高,应该要往下调整一点.车座垫的螺丝在下面,我们带的工 ...

  • 骑行福州,第二天

    第二天,桐乡->海宁->杭州->萧山->上虞汉庭酒店,124公里 今天早餐是分开吃的,还好整个行程中除了这一顿是分开吃,另加在温州那天晚上,小方因为脚痛,没有参加和温州骑友的晚 ...

  • 骑行福州,第一天

    一天,2018年4月13日,家->朱泾->枫泾->嘉善->嘉兴->汉庭桐乡校场东路店,122公里 三月初,天气转暖,周末又开始出去骑车拉练.去年到浦江郊野公园时,发现这儿 ...

  • 骑行107第一季,第八天

    2016年10月6日 Day8,衡山 徐霞客的<楚游日记>中的衡山游历含了二天: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六日,中间三天都借宿在山顶的上封寺. 我前一天晚饭时听饭店老板娘说,她儿子刚去了回来,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