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高产高效的农业系统之一 “奇南帕”系统的由来及其朴门价值

朴自然与您相伴的【2135】天

研读过杰夫·罗顿和比尔·莫里森的朴友对“奇南帕(Chinampa)”应该不会陌生,原是美洲中部墨西哥原住民阿兹特克人进行农作的模式,如今渐渐被朴门吸收,探索其功能在设计中的最大化。
跻身于“世界最高产高效农业系统之一”的奇南帕究竟厉害在哪里?墨西哥南部少耕地,多浅水地域,故农业更多地傍水种植,人工打造的水上“奇南帕”模拟了三角洲、浮岛等自然系统,不同于传统的“填湖造地”,牺牲一个系统来成就另一个,奇南帕是结合陆地和湖泊的共生系统。
之前我们说过,自然模式间的“边界”会形成多产稳定的生态位,富含大量的资源和物种,是生态设计中的利器。(大道至简:朴门设计中的自然模式及边界生态位
奇南帕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玛雅文明,后经阿兹特克人发扬光大。在“朴门”一词出现之前,“可持续的农业”就已经存在了。
边界位的食物产量一般比较丰富,有时甚至会超过两边的主要种植区。在此基础上,奇南帕经过精密的轮种,年均可产出7种主要作物,是700多年前阿兹特克帝国主要的食物供应来源,据记录,一年可养活150万国民,是开疆拓土的必需条件。
产量是其次,无污染的种植方式才是其备受追捧的原因所在。奇南帕又被称作“漂浮菜园”,边界位得天独厚;种植床各种系统功能强大,种植方式天然环保,古老的智慧随处可见,是真正的可持续种植系统。
“奇南帕”源于纳瓦特语“木箱”,种植床用芦苇和木桩打底,作为“水下围栏”,之后填充泥土和腐熟的植物,于其上种植;通常由多个小面积种植床组成,呈矩形分布(如长宽30*2.5米,90*5米等);农夫乘着小舟在两床之间狭长的水域种植采收、垂钓休闲。
此系统不需浇灌,本身就处于水中,相较水灌系统,节约了80%以上的水资源,其中肥沃的土壤自不待言。时至今日,世界上仍有不少地区在实践着这门古老的技艺,对于缺地、缺水、气候极端的落后地区,或许是一线希望;对于日益超载的地球,或许是一种可能的方向。
由于周围都是河道,近水楼台先得月,水底的土壤可直接用作菜园的补充养料,水生植物也是养分极高的覆盖原料。此外,河道中生活着成群的鱼类和贝类,单位平方动物蛋白供给远远高于陆上动物系统。此情此景,“鱼菜共生”浮现脑海。
说到作物,一般是玉米、菜豆、辣椒、西葫芦、西红柿和绿叶蔬菜;当然,也能种花,也能种树,一来增加多样性(吸引蜜蜂和鸟),二来树木纵深的根系可使种植床更加稳固,落叶、树皮还能用作覆盖物。还可利用两边的木桩支撑爬藤植物,或种植灌木、果树......总之,完全可以打造自己的奇南帕食物森林、菜园。
作为国家层面的农业系统,当时的奇南帕必须承担起保障国民、土地健康安全的责任,如增加排水系统以防雨季洪涝,收集居民的粪便和厨余、植物垃圾用以肥土,以防非法倒入的排泄物污染水体。
如今的奇南帕不再是大规模的国家种植,不少菜园发展成了旅游景点,提供专门的“奇南帕上桌”活动,即应客人需求,提供奇南帕种植的蔬菜,似乎都在追忆往昔的黄金时代。
奇南帕如同三头六臂的“哪吒三太子”,集多种系统功能于一身,切换自如,游刃有余。现今与奇南帕相关的消息,都在极力向其取经,期待能将其用在农场系统,甚至都市种植中,可喜可盼。
土著民的农艺方法巧妙高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向世人展示:真正的可持续无需付出昂贵的代价,无需依赖多么先进的科技。最创新的解决方法不一定只在未来,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有用就点一下“在看”吧
或点击左上角公众号名称关注我们!
(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