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定要有钱”的进步性和局限

前几天带妈妈看病被她怼了,中心思想就是她认为有钱才是王道,而我拒绝被鞭策。我发了一个朋友圈,没想到啊没想到,我的朋友们几乎全站老妈:

“女人一定要有钱”没错,进步性在于女人终于认识到自己有钱才是真的有钱,靠老公靠老爸靠儿子全靠不住,没法靠,靠了也被铐牢,不自由,没话语权,能力萎缩。

并且女人真的可以有钱啊!数字经济、知识变现、行业积累……眼见的有钱的女性真是太多了,用我朋友朱虹话来说:“上千万身家那不叫身家。”

改革开放40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你们都没看过80年代的一部电影《夕照街》吧?据说是改开之后第一部反映老百姓经济心态的电影。里面出现了一个新词,“傍大款”。那个一心想傍大款的美丽姑娘,我刚刚搜了下,才发现是李亚鹏初恋女友刘岩饰演的。剧中,她傍了个假大款,被骗色。

和当下中国连老太太都知道“女人一定要有钱”相反,改开之初,人们对有钱这件事半信半疑。“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里的一部分人,指的是男人,并且是坏男人。女人若想分一杯羹,只有傍坏男人。所谓的“女人变坏才有钱”,到现在还有人相信,认知水平还停留在40年前。

我老妈已经升级换代,相信女人可凭自己的双手打下一片天地。而在这片天地里,有钱是王道,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关键是,多少钱才算有钱呢?用什么样的路经去赚钱呢?为了赚钱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以及,如何计算投资与产出?

我所目睹的赚钱路径,如果白手起家,也不在垄断性行业,那就是勤奋+坚持+风口。勤奋和坚持的人,二十年必成行业内翘楚,但未必赚钱——这里必须要界定一下什么叫赚钱。像我一年30万年薪就叫不赚钱。我的同龄人,同样是学者,服务于金融、法律、医学等行业,又做到顶尖的位置,合法收入可达百万,这在我妈妈眼里就是“赚钱”,也是她梦想我可以达成的目标。但是我知道,那些学者也不认为自己“有钱”。他们接触的有钱人太多了。而我接触到的有钱的女性,年收入百万、千万级别的,完全靠自己“赚到了想不到的钱”的,都觉得自己很幸运——和她们一样拼死拼活的大有人在,但不是拼死拼活你就可以赚到。如果不拼呢?那更是完全没有可能。

我也算坚持不懈拼了20年,如今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已然超出老妈的预期。不过,欲望总随现实水高船涨。老妈就觉得:“那人家谁谁谁都赚了多少多少,你为什么不能呢?”老妈,我谢谢您这样高看我,但我做不到像她们那样,我就做一个普通人(心里觉得自己还挺不普通的),不行吗?

母亲总想鞭策女儿去实现自己实现不了的目标,这个我理解。然而,我的朋友们也一概认为妈妈说得对,这就麻烦了。大家都知道自己所在地区的平均收入是多少对吧?也知道外卖员陷在系统里出不来对吧?有没有想过,2019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均年收入为9万元,你们这些年薪30、50万的人,还觉得自己没有钱,太缺乏经济安全感了吧?这不是社会焦虑是什么?

大家很喜欢算的经济账,就是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诚然,你送孩子到一年10万的私立学校,未来再送到国外名校,这就是碎钞机。你为了孩子努力赚钱,我完全理解。因为我没有孩子,即便我在教育上有很多自己的见解,我也不打算在此篇里讨论了。

关于医疗恐慌,请允许我暂不讨论统计学上的低收入家庭,因为涉及到医疗救助和社会保障,是刚需,无需争论。我想讨论的是城市中产阶级家庭,在这里特指那些体制内、有公费医疗、年收入和我差不多的同伴们,为什么大家都想从“有钱”上来获得安全感呢?

中产阶级“因病致贫”的案例也有,但发生的概率,真的微乎其微了。虽然大家看到这样的新闻总是内心震荡,害怕发生到自己身上,但没有几个人会真的认为这事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

经济的不安全感,最主要恐怕还来自于当下的种种心理困扰。

怕老,怕没钱,怕阶层下降,怕被边缘化,怕生病,怕失去……何以解忧,唯有“有钱”。好像只要“有钱”,当下的种种困境,都不在话下了。

我们不需要替有钱人去思考有钱人的烦恼,但我们真的无需夸大自己的困局,甚至人为制造困局。

你人生最开心快乐无忧的时刻在哪里?

除了现在?

从来没有过?

要我说,就是你身体健康、没有过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没有过分超出能力的欲望、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的那个阶段。

身体和心智健康,有能力应对相应的责任,有和自己欲望相匹配的能力,相信自己,这些比一味追求“有钱”更重要。

否则,“有钱”的速度,比不上欲望增长,和内心困局。

我们对未来的担忧,99%都不会发生,而只是反映了我们当下的怕与欲。

与其不停鞭策自己,不如想想,当下我能安排的最好的生活是什么?它能带给我身体、心智、技能哪方面的增长?

而不是一味制造恐慌、自我打压、在沮丧中消磨。

有钱当然是好的,但生活是多维度的。如何过好这一生?多看多想,别怕推翻自己,更无需笃信他人。

(0)

相关推荐